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姝  梅重 《文化交流》2010,(7):56-59
在北伐军的挺进中节节升任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孙席珍从北大辍学南下广州,打算入黄埔军校学习。广州已经成为革命的中心,一大批革命领袖与进步青年齐聚广州,正要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相似文献   

2.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的形象。在鲁迅...  相似文献   

3.
郭航慧 《文化交流》2012,(10):29-33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峨眉、凌云、岷江、大渡河等名山大川的博大与雄伟,深远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西湖,郭沫若只是匆匆游客,但杭州山水的细腻与文化沉淀亦滋养了不少文人大家,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等,所属不同文学社团,有不同文学主张,作为创造社主将,郭沫若与他们或亲或疏,都是一段佳话.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掀开历史帷幕,驻足杭州,探寻郭沫若与杭州、杭州人的点滴故事,可以体味他对人生、对文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一般读者对郭沫若评价不高,而"专业阅读"却甚表称许,形成两极阅读现象.本文指出两极阅读的偏误,提出对《女神》等时代性很强,而今比较隔膜的经典作品,阅读时应尽量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三者结合,以摸索和感触当年由作品-读者互动互涉而形成的"阅读场",从而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文中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物心理特征,及其"多变"的原因,认为郭沫若毕竟是一位真实的诗人,对其天才与凡庸都应有同情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6.
洪星 《生态文化》2008,(4):47-48
郑山麓,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书画室联系画家、全国政协《画界》杂志责任编辑。1956年生于河北文安县。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绘画,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  相似文献   

7.
教授收了四个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开学第一天,教授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桌上有一只烧杯,杯内盛有水,比水面低一点的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从孔里不断涌出。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迅速采取办法制止杯中的水向外流,教授给了四位学生一天的思考时间,第二天要把各自的办法演示一遍。美国人看了一眼烧杯便走了。中国人打量了几眼也走了。俄罗斯人端起烧杯仔细观察一阵离开了教室。日本人拿着尺子围着烧杯量了半天,记录下一串数字,最后一个离开了教室。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在经历了身前身后的荣辱毁誉、回环起伏之后,正逐渐被人们当作一个巨大的文化现象来破解和诠释,这自然是由于他的一生,包藏演示了繁多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人生内容,常人难以企及。郭沫若创造了自己的伟大,也常常令自己蒙垢或难堪,悲剧和喜剧,都出自同一个思想主体。这种局面,无疑地和世纪性的两大因素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紧紧相联。在不平凡的生命历程中,郭沫若独特而果断地处理了传统与外来这对时常冲突的文化,构筑了自己的文化世界与人格系统,并以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和典范性,涵容展演了一大类现代中国文人的文化思索与文化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文化心理模型。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已经成为一个关于文化和文化人的珍贵标本。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外文局总编室组织的包括《北京周报》、《人民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中国报道》、《中国与非洲》、《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9人记者团,应邀于5月8日至10日对湖北省襄樊市进行采访。笔者有幸全程陪同,采撷到记者团在襄樊活动期间的一组花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针对ZBM拔梢杆与普通砼杆组立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的异同及其建设用工作简单比较,对ZBM拔梢杆组立过程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流》2006,(1):10
巴金称“杭州是我的第二个家”。自1930年首次抵杭,他一生中到杭州开会、休憩不下30次。他住杭州,写杭州,对杭州倾注了无限爱心与深情,西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将永远铭记这位不朽的世纪老人。为让读者体验一颗与西湖同在的世纪老人的良心,巴老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先生,将其为巴老在杭州时拍摄的许多珍贵照片挑选出来,供本刊首次发表。Ba Jin called Hangzhou his second hometownfor a reason.The writer fell in love with the lakein his first visit to Hangzhou in1930.Duringhis lifetime,he traveled to the West Lake moretha…  相似文献   

12.
刚刚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巴金,在人们印象中是位四川籍作家,其实他也是浙江籍作家,这是巴金先生自己说的。 1982年5月,正是江南莺飞草长之时,巴金先生在写作《随想录》第三集告一段落之后,来杭州小憩。按照巴老的吩咐,我和省旅游局的同志到火车站迎接,安排巴老下榻在西泠宾馆6楼一个东南向  相似文献   

13.
龙彼德 《文化交流》2008,(12):32-34
金秋时节,金庸偕夫人查林乐怡出现在浙江海宁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这是金庸自1992年以来第五次回故乡。他的故乡情,他的求学记,  相似文献   

14.
顾志坤 《文化交流》2008,(12):12-15
10月18日上午9时许,当我在人民医院四楼小会议室被一个轰雷一般的消息震得眼前金星乱迸时,我一直怀疑自己是否在梦中,然而,一切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需要,这十多年来除了巴老的亲人外,我是几乎每天都陪侍在巴老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巴老住在医院,我每天都到他的病室,在灯下为他读书读报,并开启电视让他收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直到他上床休息我才回家,特别是在巴老重病卧床的近6年时间里,我一如既往,每晚都站在隔离病房门口看望巴老并向护理巴老的护士探问病情。2005年9月29日,与往常一样我准时来到医院。值班医师焦主任对我说:“我想找小林(巴金之女李小林)谈谈巴老近来的病况,根据目前的病情发展,巴老可能得做血滤。”我一听心头猛然一惊:“有那么严重吗?”果然,第二天焦主任查完病…  相似文献   

16.
梁凉 《文化交流》2017,(3):54-57
正在2017年春节前夕,中国文联领导看望慰问了部分老艺术家、老同志。在著名油画艺术家靳尚谊家中,中国文联领导认真倾听了靳尚谊对当前美术发展的思考与想法,并对82岁的靳尚谊老骥伏枥、仍然坚持油画创作给予高度评价。"靳尚谊在中国与油画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同属于西方和中国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与谢晋聊天     
壬辰清明时节,旅居美国的好友刘德威兄发给我一份电邮,附来余秋雨近作《门孔》。《门孔》写大导演谢晋的真挚父爱,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8.
"西湖永在我心中."   这是巴金老人1994年10月17日在杭州汪庄的亲笔题词,表达了这位20世纪国宝级的文学大师对西湖的无限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