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在于语言本身,也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英语学习的评价应该更注重过程,应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多元的,本文认为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质量的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其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口语课程特点,可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展开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侧重于对自身学习兴趣、态度、学习策略、参与程度等的评价;生生互评侧重于对团队成员积极性、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合作表现、解决问题能力、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吴娟 《林区教学》2012,(5):66-67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习评价将逐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实践研究表明,大学生英语自评和互评能有效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为教师反馈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4.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有效性,至少需要四个结合:坚持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激励评价为主;坚持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以自评、互评为主;坚持对小组团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团体的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5.
史叶军  申玮 《考试周刊》2012,(69):124-125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多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课教学中,采取过程性学习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又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性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评语评价,语言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足迹式全程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和评价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照评价指标以符号、简要说明和汇集成果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参加各项数学学习活动中,从兴趣、自信心、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表现出的点滴进步和闪光因素;以鼓励为主,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启发自我反思;用全面、系统、发展的思想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本项评价研究,拟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评价的合作性、公开性、公平性、客观性、激励性等作用,提高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自评与互评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教学评价明确指出: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一、自评、互评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地位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价是教学组成的一部分,审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现状,发现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且存在评价内容单一等问题,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摒弃以往的终结性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主体中来,促进学生自评、互评,以便优化评价方式,优化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肯定,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采用互评、自评、与联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不是给学生间相互指责的机会,而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更好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