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作文》2006,(4)
当今世界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而一个真正有活力,而又富有生机的国家是怎样的呢?回答是,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  相似文献   

3.
正星你中,都教授的虫洞能让他自由往来于外太空和心爱的人身边;而育儿中的虫洞,则可以让我们对孩子、对家人的爱更充足,更纯粹。老婆婆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她有许多许多的孙子和孙女。老婆婆要为孩子们织毛衣。可是,孩子们不是拿小棍儿去打毛线球,就是追着毛线球玩。家里乱成一团糟,老婆婆没办法再织下去,  相似文献   

4.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中肯的评价,才能恰当地对待人的需要,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肥虫”和“下三流”,不是词典里的词,是笔者在小说《空转》(载《青年文学》2001年第1期,作者肖仁福)中见到的两个词。先看“肥虫”的出处。 屈部长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 吗?何铁夫想,我又不是你部长肚子里的 肥虫,我怎么知道。 这里的“肥虫”一词显然是“蛔虫”的误用。在言语中,人们常用“甲是乙是肚子里的蛔虫”来表示甲明白、了解、知道乙心里想的是什么,从物理世界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蛔虫不是人,没有  相似文献   

8.
“老师,咱班的‘四条龙’又被值勤的老师给抓住了,主任让你去领。”正在批作文的我一下子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他们又干什么了?”震怒的语调中已充满了火药味。“他们……”进来汇报的班级“监督员”邹欣见我此状,说话竟嗫嚅起来。我顾不得听他说完,径直朝教务处走去。一路上,我的脑海里如同大海波涛翻滚,怒气、怨气、丧气一齐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9.
学校应该帮助青年学生寻找“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去结合?怎样去寻找结合点?这必须在教育观和人才观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在教育观念上来说,人们开始重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还没有把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牢牢确立起来。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  相似文献   

10.
叶佳琪 《辅导员》2012,(5):20-23
2012,我们中华民族的龙年,这不,有关龙的故事和传说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春节期间,素有龙乡之称的河南省濮阳市更是热闹非凡,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濮阳市戚城公园内的中华第一龙。作为土生土长的龙乡人,我自然也不例  相似文献   

11.
说“龙”     
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又是非常熟悉的。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话“龙”     
中华民族以“龙”作为是自己的象征,中华儿女则是“龙”的传人,这已为世人所公认。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龙”的形象也很多:首都北海公园九龙壁上神采各异的“龙”、天安门前华表上腾空升跃的“龙”,至于重大喜庆节日时人们制作的各种“龙”,更是神气活现。这里所说的“龙”和中学《生物》课本中提到的“龙”是否一样呢? 我国民间传说中的“龙”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龙”,“龙”的形象到底从何而来?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龙”的记叙屡见不鲜。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可以认识的最早文字。收入《甲骨文编》中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门路需要“发现”和“创新”文孟君石金兆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目前正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大家都在为国家和下岗职工分忧解难。但是,从培训项目中发现,这些项目多集中于一些常见的职业,如美容美发、餐饮招待、电器维修、计算机操作等。这些职业培训显然...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关系着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稳定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地区稳定与形象。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法律是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但是,公共秩序的维护,仅靠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人们提高道德水平。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围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这一中心,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用法,明确未成年人不仅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还要依法履行规定的义务。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就是重要的义务之一。通过本课学  相似文献   

15.
丁永勋 《学子》2012,(5):4-4
"无门图书馆"经验,应该冲出学校的围墙,推广到所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大量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需要尽快拆除门槛,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这是一个令人温暖的故事,美好得像个童话。2006年开馆的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在国内首创"无门无管理员,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东 《云南教育》2011,(21):22-22
感谢罗崇敏厅长的邀请,让我能来参加“三生教育”大会,并与大家交流思想。我对“三生教育”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有关"龙"与"dragon"互译的思考由来已久,而近年来,"龙"的英译问题再度受到关注。这一翻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更多地关乎"龙"和"dragon"在相互阐释中的概念重构和权力博弈问题。"龙"在中国语境中正在发生着语义演变,且与"dragon"正在展开权力话语之争。从跨文化阐释的角度看,颠覆"龙"与"dragon"对译关系,对汉语"龙"的对外翻译进行改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发挥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深入开发企业和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在广泛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所依托的特大型煤炭企  相似文献   

19.
听到中学生说“要我学的,又不是我要学”的时候,难免叫人叹气。你说,做教师的不叹气有什么办法呢?"要我学",它的主语是指学校、老师和家长。或则因为四化的要求,或则因为完成土级的任务,或则因为望子成龙,学校、傲  相似文献   

20.
村上龙(1952年至今),本名村上龙之助,日本著名小说家,电影导演。村上龙擅长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对具有尖锐性和敏感性的事件进行描述,其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作者通过描写一群堕落的青年人来反映存在于当代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井由此作品开创了日本文坛的“透明族”文学流派。本文通过对村上龙的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作品中“透明族”流派的文学艺术特征和作品中作者村上龙所欲表达的对于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