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儿子喜欢看书,并常常拿其中问题问我,继而与我争辩。起初他观点幼稚令我发笑,后来我开始有意识地和他争辩,训练他的争辩能力。读了《龟兔赛跑》,我和他争辩龟兔到底谁跑得快;看了《狮子王》,我和他争辩辛巴出逃的对与错;告诉他“有翅膀的都会飞”,他反驳我“龙没有翅膀也会飞”;我给他讲“有轮子的都是汽车”,他理直  相似文献   

2.
教了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有的教师为教学生识字学词,指向语文知识;有的教师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与角色语言,指向语文技能;有的教师为教学生认识狼凶残的本性、要善于保护自己,指向思想内容。有一位教师却慧眼独具,聚焦在小羊与狼的争辩上,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很显然,这位教师的教学指向的不仅仅是争辩的  相似文献   

3.
<正>"争辩"含义是争论辩驳.争辩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魏阮籍的《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还出现在唐代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周穆王〕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及《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等作品中.以上均指生活中某些人为了某种立场、观点,而相互争论辩驳,已达到说服对方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何尝不需要这种争论、争辩、辩论?  相似文献   

4.
你的孩子常常和你“斗嘴”吗?你会认为孩子和你争辩是不听话吗? 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在生活中,喜欢争辩的孩子会得到以下有益的体验。 争辩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到界限。“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去玩”,妈妈们常会这佯对孩子说。而孩子也常常  相似文献   

5.
争辩是锻炼幼儿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幼儿发表个人见解的较好途径。它能够激励幼儿的勇气,引发幼儿的创意。教师不仅要保护幼儿有价值的争辩,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幼儿争辩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长与孩子经常交流,甚至不断争辩,是件有益的事。这样做有利于思想沟通,通过交流、争辩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儿子4周岁了,喜欢看书并常常拿其中问题询问我,继而与我争辩。起初他观点幼稚令我发笑,但我想起心理学家说:“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争辩能力。  相似文献   

8.
请与孩子争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儿子4周岁了 ,喜欢看书并常常拿其中的问题询问我 ,继而与我争辩。他的观点幼稚 ,令我可笑。但我想起“两代人之间的争辩 ,对于下一代来说 ,是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这句话时 ,我就有意识地在我和儿子之间营造一种“辩敌”的关系。如读了“龟兔赛跑” ,我和他争辩龟兔到底谁跑得快 ;看了“狮子王” ,我和他争辩辛巴出逃的对与错 ;我给他讲 :“有轮子的都是汽车。”他理直气壮地反驳 :“飞机也有轮子。”……渐渐地 ,我体会到争辩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 :在争辩中 ,孩子培养了口才 ,明白了许多道理 ,也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实践中 ,我总结出以…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争辩今天的数学课堂格外热闹,因为我们在争辩一个话题:22/7是有理数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时下的语文课堂,往往缺少一些必要的争辩,使语文课堂缺少了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生成,缺少了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独特感悟,缺少了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效渠道,这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比较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巧设"辩点",激发学生争辩的欲望,让语文课堂多一些争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围绕"辩点"展开适当的争辩,能及时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经过科学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看法:在“反抗期”中,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富有创造力和合群。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孩子与父母的争辩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至少有以下两点益处:  相似文献   

12.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子女以反驳、顶撞等方式的争辩。面对这种争辩,做父母的该怎么处理呢?明智的做法是给子女以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听取孩子的争辩。然而,我们的很多家长往往信奉自己说了算,不给孩子争辩的余地,这是不对的。某乡李君对此深有体会。有一次,他在学校家长现场会上说:我是个中学教师,教学生不觉得困难,可教育儿子老不得法。儿子颇聪明,也很顽皮、好动,老惹我生气,一生气我就劈头盖脑地打他,从小一直打到他上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打尽打绝打出了名。对此,不光家中父母、妻子反对,连儿子的班主任也找我谈,建议我打过儿…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一些家长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成长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有正义感,讲道理,孩子会打心眼儿里更加依赖和尊重父母。家长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协商,  相似文献   

14.
奈达翻译观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已成为当前翻译理论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概述了国内争辩的三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介绍了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翻译科学与艺术的论述及其发展 ,旨在找到解决争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8,(5):43-43
不说话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认为不必对全世界喊话。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  相似文献   

16.
《辽宁教育》2008,(7):126-126
有些孩子似乎喜欢争辩,他们对你的决定进行批评,挑战你的答案,对你的引导表示疑问。他们喜欢争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嗜好,还因为他们想从争辩中获得好处,获得注意及一种权威感。  相似文献   

17.
有些孩子似乎喜欢争辩,他们对你的决定进行批评,挑战你的答案,对你的引导表示疑问。他们喜欢争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嗜好,还因为他们想从争辩中获得好处,获得注意及一种权威感。  相似文献   

18.
曹曹 《家庭与家教》2006,(10):38-3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说“: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的环境下,才能阅读、思考和创新,才能心灵交流产生灵感。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大胆鼓励与大人争辩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开放式的,让全班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辩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增长才干。 如,当教师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讲完之后,叫四个同学板演。其中,有一个同学把求5/9的4/5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善思喜辩,思维活跃,课堂争辩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切合他们的学习心理。只要真正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及相关内容,体察学生的心态与学习心理,或则思想内容,或则文字表达,大至通篇结构,小到字词句.都可以找到争辩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