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与『做』音同义近,常有混淆错用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分辨。一、作、做两字出现的时代不同『作』字出现早,『做』字出现迟。《诗经》中用『作』的诗句有四五十句,而《诗经》中不见『做』字。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收有『作』字,也没有收『做』字。『做』这个字,要到明代梅膺祚编《字彚》时才收入。二、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入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如『做作』,也就是『造作』,做圈套就是制造圈套,做手脚就是设置手脚。再说『做』的引申义也就比『作』少得多。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学特别注重农业陶冶农村成人教育注重农事农村民众夜校以农事为中心教他致富方法同时使他得着许多人生实用知识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教育离不开生活』,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老话,几乎要成一种口头禅了,试问还有谁人不懂得呢?然而你真要抓住乡下一位种田的朋友,硬教他读书,说:『这是和你的生活有关,你如若不读书,便不能识字,不能看报,不能吸收种种知识,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公民,你的「人的生活」,便不能圆满.』他听了之后,一定是现出很怀疑很焦虑的  相似文献   

3.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4.
編輯同志: 我在一卷三期的『人民教育』上,讀到江山野先生的『我在中學國文教學中找到的方法』,又在『察哈爾文教』(二卷五期)讀到黎錦熙先生的『國文講讀教學改革案』(綱要),這兩篇文章,我覺得都有商榷的必要。現在我以江先生的文章為主,寫出下列幾點簡單意見: 一、教學過程不夠具體和完整(最好用某一教材來說明)。二。預習強調的多,復習重視的不夠,這顯然是一種『輕重倒置』的現象;蘇聯教學一再提出『復習是教學之母』。仔細體會這話很對。同時也是教學思想的說明。(我們總想在未教之前就要求學生會『多少』,蘇聯教學精神是教了之後,讓學生必會。這樣無疑地復習是加重了教師的責任。三、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差。(主導作用不是主觀主義教學,更不是『注入式』。江先生覺得討論好,黎先生認為總結好,此二者對教師的指導意圖——事前的整套計畫,都沒有看重。四、檢查復習沒有記分,這也是不科學的(參看蘇聯五級分制》。五、朗讀、分析課文,介紹作者……在蘇聯文學教學(指中學)中是佔相當重要的位置,但江先生很多沒有提出。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讲座』,是一本浅明通俗的教育理论,全文约十万字,内容包括『人民教师对教育应有的基本认识』、『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怎样做一个人民教师?』、『怎样做一个小学校长?』等。在『人民教师对教育应有的基本认识』中,作者告诉我们,『教育是帮助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使我们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其次,对于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也有扼要的说明。至于教育的起源、发展,阶级社会教育的特点,都有充分的说明。同时,对于『教育清高论』、『教育万能论  相似文献   

6.
『二』和『两』都是数词,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如,兄弟两人』、『二万三千元』,也可以说成『兄弟二人』、『两万三千元』。但在数数的时候,就不能把『一、二、三……』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句该怎样解释,我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律诗的要求,这两句必须讲究对仗《自嘲》一诗,格律严谨,『横眉』、『俯首』二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孺子牛』既然系『孺子之牛』的省略,是名词性词组,那么『千夫指』也应是名词性词组『千夫所指之人』的省略。此语源出《汉书·王嘉传》:『里颜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所指』,即『千人所指之人』,就是为众人所痛恨指斥的人。所以这一句中,『千夫指』整个作『横眉冷对』(交杂谓语)的对象宾语。如若将它拆成『千夫』与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职工初中语文补课教材下册收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在注释中把『樯倾楫摧』解作『桅倒下,桨断折』,这是传统的讲法。结合上文来看,是讲得通的。这句话还有另一解,即『将桅杆放倒,把船桨收起,表示船久泊不行之意』。这样理解,说明舟人在『阴风怒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的『三』是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它的意思十分丰富。单说由『三』组成的常用词语就多得一大串:『三思』思考成熟了;『三味』概括事物要义;『三人成虎』是说谣言的险恶;孟母『三迁』而后定居,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周喻『三气后气绝身亡;岁寒有『三友』,君子有『三戒』,狡兔有『三窟』  相似文献   

11.
《辞海》『您』字注;『「你」的敬称。用于多下,略显迟疑后才继续读完后面的四个字。刚读出『祝』字时,似乎被后面的字『刺』了一『祝您们长寿』五个不小的字。一位男主持人是月饼还是蛋糕我没辨清,可这『饼』上有会』节目时,由两人扶住一个大型『饼』状物,去年秋天上海某电视台在播放『中秋晚  相似文献   

12.
也说“见”     
『见』字是虚实同形的常用文言词,在课本中经常出现。作实词,可充当动词、名词、形容词,作虚词,可充当助词、副词、介词。作动词可释为『看见』、『引见』、『会见』、『拜见』、『出现』等。作形容词时,可释为『现成』。作虚词时,用法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介词,用于被动式中,作『被』解。作助词时,可释为『得』。最有争议的用法是作副词。如『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焦仲卿妻》)、『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很明显,这里的『见』,不能作『被』字解。统编教材释『君既若见录』  相似文献   

13.
自由和平的假面具是戰後各學校公民科提綱的一個特點,這種假面具底作用是掩蓋美國壟斷者在經濟和思想方面的侵略。提綱和附文中所論及的世界主義宣傳——如『世界各國合作』及『親善的國際聯繫』等等,這種宣傳的使命是掩蓋美國壟斷者在消除了它的競爭敵手法西斯國家(德、日、意)之後而要統治世界的企圖。 戰後公民科新提綱的編者們,以對『狹隘民族主義』鬥爭為籍口,現正運用一切辦法為美國壟斷者侵略野心創建『理論』基礎。做為一種教學科目的公民科,在這個場合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应注意『七要』『七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应注意“七要”和“七忌”。1.要破难突重,忌面面俱到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即该课时的教学目的。是否完成了该...  相似文献   

15.
在《哥白尼》一文中,当作者高度评价地动学说发表的意义时,引用了德国诗人歌德的一段话,其中一句是:『在哥伦布证实地是球形以后不久,地球为宇宙主宰的尊号,也被剥夺了。』我教这篇文章时,学生出于好奇,要求讲一讲哥伦布是如何证实地是球形的。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学过世界史的,都知道;十五世纪,欧洲各国的国王、贵族和商人都沉醉在『寻金热』中,渴望东方掠夺金银财富,因此千方百计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批探险家,哥伦布就是其中之一。他相信地圆学说,  相似文献   

16.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下半年,我开始教『革命故事读本』。开学以前,我把教材前后看了一下,觉得『革命故事读本』比较容易教,但也有它的困难:讲故事,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有兴趣的;但是对初中生讲革命故事,并不同于过去在小学里上故事课,而是为了达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由于教材的形式,很像国语,因此又必须防止不要变成国语课。为了保证通过故事的形式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我确定了我的教育方法,并将这个方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汉字,在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武则天改『国』字。武则天坐皇位执政后,她的谋臣告诉她:『國家』的『國』中的『或』通『惑』,为迷乱之意。『國家迷乱』,这还了得!于是,则天一声令下,变『或』为『武』,『國』字成了『(囗武)』字。意为用武力治国。哪想到多嘴的谋臣又跑来了,禀告说:『(囗武)』中的『武』与武则天的『武』相同,一变  相似文献   

19.
搬家     
编者推荐:给『父母之爱』找到载体——搬家——内容有特点。彰显『爱得深沉』的句子是『父母做着小本生意,日子很是艰难』、『妈妈……常常就地取「菜」』和『父亲到外地打工』。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措施是:删除『后来这老房子要拆迁』,改为『为了改善学习条件』的意思——行文不能泥实。  相似文献   

20.
《隆中对》中『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句,有些教学参考资料译成了『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或『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自秦川出发,…』。将『出于秦川』的『于』字误译成了『从』字或『自』字。『于』字是文言文里应用极为广泛的介词,它所表示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它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成介宾词组,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后作状语或补语,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等。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自时,则可根据文意译作『从』、『自』,而若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