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很多年轻人说现在社会很多人成功都是凭父亲、关系、相貌,等等。我就说,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儿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只能害了你。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信     
上学的时候,我每周都给家里写一封信,而每次给我回信的总是我的父亲。父亲的信是很有特色的。在信的开头,父亲从来不用所谓的昵称来称呼我,总是连名带姓地直呼我的大名。我每次读到自己的名字时,总有一种想立正大声答“到!”的冲动。这种感觉很不错,就像我是父亲手下一名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父亲的信话语不多,通常是刚刚写满一张稿纸,但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比如冬天到了,是嘱咐我穿棉衣的时候了,父亲在信中便会说:“把你的棉衣穿上,别因为臭美而弄得涕流满面。”没有苦口婆心的劝导,而是先下命令,再向我点明违抗命…  相似文献   

3.
把字写大一点把字写大一点,父亲在信上这样说。父亲要求我在写给家里的信上的字写大一点,他说:“我的视力越来越模糊了,字小了看不清。”鼻尖一酸,这已是父亲第三次在信上这样要求我了。父亲50来岁,按理说,视力应该没什么问题……“你的信我都一封封地念给你妈听,一封封都放好了……”读着父亲的来信,我可以想像到父母拆信、读信的情形,还有正屋柜子里那用橡皮筋扎起的一叠叠信。信若是有脚的话,请跑回家代我们温暖父母,慰藉他们孤独的心。“别打电话了,还是多写信。”父亲在信上这样交待我,“电话上说不两句就完了。读你的信…  相似文献   

4.
空信封     
我的父亲是公安局刑侦大队队长。五年级时,我从新闻里看到了父亲抓捕两个逃犯时被击伤的情节,那时我第一次对父亲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那年我正在上初一,父亲逼着我住校,只在周末接我回家一趟。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在学校有老师可以照顾我的生活。后来我从父亲的备忘录上才知道当时有个歹徒扬言要“灭”了我。我开始担心父亲的安危,父亲于是与我约定,每周给我写一封信,如果他很忙,那封信就只是一纸空信封。父亲的信通常是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准时出现在我的课桌上。上初二那年的一个星期一早上,我没有看见信,想请假去父亲单位看看,但老…  相似文献   

5.
阿明 《成长》2006,(1):49-50
出走是需要勇气的,当年我的勇气就酝酿了两三年。那天我给父亲和好友写了诀别信,当信投进邮筒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一回确实是当真的了,我要走出这个家,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6.
2006年教师节,我收到了晓明同学的一封信,读完信,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日的一幕幕……那是1998年秋,我教三年级,开学后不久,我班晓明同学几天没来上课,通过家访得知,孩子很不幸,父亲因施工不慎早早逝世。从此以后,晓明一家靠母亲修鞋维持生计。父亲的去世使本来就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上课时神情  相似文献   

7.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8.
若即若离     
相互依靠的情义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我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  相似文献   

9.
崇拜父亲     
我家祖坟没埋好 ,算命先生说。爷爷命苦 ,父亲苦命。我虽不信什么风水 ,什么八字 ,但我却信父亲是嚼黄连生长的。当父亲只有两岁时 ,爷爷因眼瞎挣不了口粮被活活饿死在门前的枯沟里 ,死时怀抱一只煮食的铜罐子 ,嘴张得老大。奶奶受打击过大 ,不久也追随爷爷去了。当她放在棺材中时 ,父亲还要爬上去吃奶 !幸亏父亲还有一个大姐 ,她每天领着父亲扯野菜度日。冬天没有野菜时 ,就在雪地里扒腐烂了的红薯藤吃。有次中了毒 ,肚子鼓得老高 ,几天下不了床。好混歹过 ,父亲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他一口气吃掉八碗大白米干饭和两碗豆腐渣 ,就背起二…  相似文献   

10.
陶铮 《生活教育》2010,(7):39-44
祖父陶行知去世已经64年,我父亲陶晓光去世也已整整17年了。时间流逝,亲情依旧。在厚厚的《陶行知全集》第8、9卷书信集中.共有227封祖父的家信,其中给陶行知的母亲、妻子、妹妹的信有20封,给吴树琴先生的有143封,给他儿子们的信有64封,其中单独给我父亲的信就有32封。这些书信承载着浓浓的亲情,谆谆的教导。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父亲和女儿前世是仇人,这话我信。我和父亲就是这样,几乎见了面就争执。甚至儿时对他最深刻的记忆,便是几次被他暴打。那时的我很倔强.他也是。现在想起来。我的性格真是像极了他。  相似文献   

12.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信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离家归队多日,也没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信很短,有时不过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的,反面写信,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而且家中好像没有像样的笔,信中有着五颜六色的笔迹。战友们读家书时往往都异常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到家里人对我的思念,我总平静地读,然后收起…  相似文献   

14.
纸上的声音     
不知怎地,最近隔三差五就能收到父亲的来信,而结尾总忘不了提醒我尽快回信。而恰好,这段时间,忙工作、忙考试、忙花前月下,给家里去电话,说,我会多打电话回来,信会写得少些。电话那头,一阵少许的沉默后,母亲缓缓地说:“平儿呀,你爸现在也没啥爱好,就盼着看你写的信,你就多写写吧!”父亲喜欢读我的信由来已久。大学时,每星期一篇五千字的信,雷打不动。以至于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四年中和父亲通的那近百万字的家信。参加工作后,在网络、传真、电话早已普及的今天,笔端所流淌的温情远没有现代通讯工具来得这般迅捷、便利…  相似文献   

15.
纸上阳光     
从小,我就喜欢蹲在父亲身边,看他写各种各样的信笺。父亲说家里的亲戚都离得远,所以,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了。写完后,他总是小心翼翼地装在信封里,嘱托我要贴好邮票,然后让我塞进村口的信筒里,就好像将阳光般的祝愿送到了远方。  相似文献   

16.
纸上阳光     
从小,我就喜欢蹲在父亲身边,看他写各种各样的信笺。父亲说家里的亲戚都离得远,所以,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了。写完后,他总是小心翼翼地装在信封里,  相似文献   

17.
1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一会儿,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着信子。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永远不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2这是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亲突然焦急地来学校找到我,说是给我送学费来了。我挺纳闷,因为我在前两天刚刚收到父亲寄来的500元钱(为了省下邮费,父亲把钱夹在了信封里)。父亲说这不可能。他告诉…  相似文献   

18.
名酒     
茅台 ,是一种酒。名酒。父亲来到部队那天 ,我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父亲来的时候 ,圆口布鞋 ,蓝卡叽中山装 ,修饰一新的脸盘 ,焕发着青春的朝气。父亲是提着布兜来到部队的。布兜里除了一路上用的烙馍外 ,还有两瓶酒———茅台。父亲是接到我的信后赶到部队的。我在信上说我已经被作为预提对象报上去了。我的本意 ,是想以此安慰一下父亲那颗脆弱寂寥的心灵。父亲不易 ,为了孩子耗尽心血 ,虽说当过个小官 ,微不足道的 ,终于还是未老先退。父亲的到来 ,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那两瓶茅台。父亲生来嗜酒。一盘花生 ,一盘咸菜 ,便是父亲的下酒菜…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八问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信     
波和前几次一样,他把父亲的来信看都没看就塞进了抽屉。来到这个远离家乡的小城已经一年了,这期间,月月都要接到父亲的来信,偶尔一个月还能接到两封。不过,所有的信,他只看过三封——前三封。起初,他是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父亲的来信的。毕竟父亲一个人在乡下料理那一亩三分地,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让他放心不下。第一封信他在收发室里就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父亲不识字,一看就知道信是让邻居只上了三年小学就回家放羊的勾子哥写的:“儿子:你身体好吗?工作好吗?别担心我,我的身体还好,日子也还过得去。记住,别和别人打架,别和头儿顶嘴。还有,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