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德潜论诗注重神韵,对王士禛也极为尊重,但是,沈德潜对王士禛的神韵说更多的是批评和改造.首先,沈氏编选《唐诗别裁集》,明确标出“以李、杜为宗”的选诗观点,以纠正王士禛编选《唐贤三昧集》的偏失;其次,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对王士禛诗进行取舍、改造和重新评价,对其单一以神韵论诗的做法也提出质疑;最后,沈氏明确标出“始审宗旨”的论诗标准,以纠正神韵说末流回避现实,陷入虚响的明显缺陷.沈德潜对待王士禛神韵说的态度,是其诗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必然反映,同时,也反映出清代前中期诗坛风尚的流变.  相似文献   

2.
王士禛的诗歌以“神韵”说为指导,强调言外之意,含蓄蕴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的真缔,并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受到皇权的关注和眷遇。其神韵诗追求文外之美,冲和淡远,风致清新,继承王、孟一派的家数,含情绵渺而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音节流利跌宕,词句明隽圆润,令人回味遐想,把我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张扬到极致,在诗歌史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论诗以倡导神韵说而成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创作虽未必与其理论若合符契,但仍可从中寻觅其风格追求的线索,尤以绝句诗最为明显。若探讨其神韵说的形成过程,则又离不开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结合而讨论之,更易使我们窥见其神韵说的内蕴。  相似文献   

4.
学者们对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有诸多争论,在其除了王孟一派之外是否涵盖其他类型的审美风格上做了诸多分辨,其实大可不必.王士禛的神韵说是在不断对传统进行缩削式误读的过程当中逐步明确下来的,渔洋对其诗学主张的不断缩削、不断明确,并非诗学观点有多么大的改变,而只是为了使自己的诗学主张更为突出,更容易被广为接受而已.而关于其神韵说只涵盖了王孟一派一种审美风格的看法,实际上更多的是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王士镇的诗歌以“神韵”说为指导,强调言外之意,含蓄蕴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的真缔,并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受到皇权的关注和眷遇。其神韵诗追求文外之美,冲和淡远,风致清新,继承王、孟一派的家数,含情绵渺而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音节流利跌宕,词句明隽圆润,令人回味遐想,把我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张扬到极致,在诗歌史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古代东亚汉文化圈文学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朝鲜在长时间接受中国的诗学及文学理论,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取舍及受容。这些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古代经过同时期或后世文人的接受与批评,呈现出不同且具体的样貌。本文旨在阐明清朝康乾时期"神韵说"的形成和内涵,并梳理中朝两国主要学者文人对神韵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探索古代文论"神韵说"在清朝和朝鲜传播与嬗变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9,26(11):5-7
王士禛的神韵理论的精髓就是推崇一种主体情态含蓄缥缈的表现,追求味外之味的接受与再造的美学趣味。这主要表现在主体创作之前的"伫兴而就"的灵感捕捉的心理结构,以及万取一收的形象凝结的艺术形象结构,创造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意境再造结构。这种美学趣味,极具现代诗学审美意识,对建构现代诗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士禛《秋柳诗》成功,扬州五载辉煌,奠定诗界领袖的基石。历史的机遇使其受到康熙帝“眷遇”,确定主持风雅的“一尊”地位,出现由王朝中枢钦定的“一代正宗”,即使有赵执信和浙派诗人等发动挑战,进行批评和攻讦,也未能动摇坚如磐石的稳固地位。神韵说笼罩几乎整个康熙时期,绵延至雍正、乾隆初,达百年左右,为文学史所仅见之景观。  相似文献   

9.
王士禛的神韵理论的精髓就是推崇一种主体情态含蓄缥缈的表现,追求味外之味的接受与再造的美学趣味。这主要表现在主体创作之前的"伫兴而就"的灵感捕捉的心理结构,以及万取一收的形象凝结的艺术形象结构,创造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意境再造结构。这种美学趣味,极具现代诗学审美意识,对建构现代诗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创作可谓"地道的中国诗",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神韵与气象。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天音禅趣与清静雅逸,神韵主要表现为随意适性与天然风流,气象则主要表现为宏衍博洽与收放自如,而这些正是"诗佛"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王世贞抚治郧阳仅有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歌却多达263首。这些诗就思想内容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感事抒怀类、唱酬赠答类、山川景物类,它们分别主要自绪、情、意三个方面勾描,复从自我向他人、自然延伸叙说,结撰出了一个完足的立体诗意境界,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中有画,是苏轼对王维《蓝田烟雨图》题诗的评价,后成为历代评价王维诗的重要命题。传播过程中,诗中有画说的内涵发生变化,已非原生态,其中多误读,有片面的深刻。王维诗中有画之诗特指山水诗及部分田园诗,画主要指融入南宗禅意趣的文人写意画,是独特的这一个,不应普泛化理解。诗中有画往往遮蔽了王维其他诗歌的特色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山水诗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以禅宗的艺术关照,为开启山水诗的钥匙;以泼墨山水画自由挥洒的意象和音乐声律的韵味,创造出根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似真非真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4.
司空图诗歌不同于晚唐诗坛颓丧凄凉的风格,而具有清和雅正的特点,这与他向前人学习有关,其中他尤其推崇以王维为代表的风格淡稚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出继承学习王维的倾向,其待作追求清新淡雅的风格、静谧的意境,并在表现手法上继承和学习王维诗歌。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的"文化转向"背景下,根据文化操纵学派的理论,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对王维4个英译本译文外的文化操纵表现形式——选材、序言、注释等进行分析,考证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点对译著的影响,以及对读者理解范畴的功用,以探求在翻译过程中折射出的文化关系和译文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同为清代诗人,王士祯、郑板桥笔下的渔家诗却风韵各异,笔者在赏析的基础上,从时代背景、取材视角、艺术追求三个方面将两首诗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诗人独特的心境改造,自然界中的云在王维山水诗中成为诗人禅思饰理籍以外化的一种对象物,它显示出了诗人那种空灵澹泊,任运无心的禅悟意蕴。  相似文献   

18.
王士禛作为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不仅在歌创作上标举神韵,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理论,这套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诗学,其门人和弟子将其概括为"神韵说"。"神韵说"在当时指导了一批诗人的创作。"神韵"是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独特的艺术品质,是一种追求缥缈、自然、清远、典雅的美学倾向。"神韵"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由来已久,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严羽的《沧浪诗话》都对"神韵说"的最终形成和系统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田园诗有不少描绘乡土的笔墨,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乡土世界。为进一步理解王维一生的心态,感受田园诗独特的文学魅力,本文对其田园诗乡土想象的主要内容、成因、基本特质及审美意蕴进行了探讨。总的来看,王维田园诗的乡土想象涉及乡土环境、乡土人物等诸方面图景,色彩鲜明,内涵丰富,体现了王维诗歌宁静空明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士祯的“神韵说”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于“神韵说”与“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兴”是“神韵说”的理论核心,而“神韵说”乃是对作为中华民族基本艺术思维方式之一的“兴”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