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登富  蔡正芳 《双语学习》2007,(3M):96-96,108
1 观察法及分类 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从而获取经验材料。在实施观察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与介绍,弓l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所学的对象。以便更好的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通过观察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作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  相似文献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若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也可以说知觉是把感觉获得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规律包括: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  相似文献   

3.
观察十法     
提起观察,有的人认为,那就是用眼睛看呗。其实,这种认识对观察理解得不全面。什么是观察?《心理学》指出:“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从这个概念来理解,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而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只有发挥  相似文献   

4.
王艳 《阅读与鉴赏》2009,(10):49-50
心理学中,感觉、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来解说写作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成对个别的写作技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我们可以解释成对文章写作的整体情境的把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写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写作积淀,  相似文献   

5.
1 对数学观察能力的认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各种方式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并由此引起随后的一系列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知觉可谓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最基本、最初级的认识过程 ,其对教学材料的信息的感性加工状况 ,会对随后高级的认知过程的理性加工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 ,首先要通过感知觉 ,没有感知觉 ,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感知觉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水平 :感觉水平 ,知觉水平 ,观察水平 .而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观察也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相似文献   

6.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观察"是"观"与"察"的结合。"观"是观看(包括听、嗅、摸等),"察"是细看、分析、比较。观察作为一种知觉,是对于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下面笔者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谈谈"观察"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所谓直观形象性,  相似文献   

9.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获得认知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科学活动把观察能力的培养定于能力培养目标的首位,并且在教材中编排了较多的观察课,这些足以说明观察能力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科技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培养观察兴趣观察的兴趣是科学意识的重要表现,是实验能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豹、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一种知觉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它具有对事物的有意感知,高于单纯知觉表现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三个本质属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丰富性和系统性、持久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初中学生,双基中基本技能的培养,着重在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而观察又常常和实验结合在一起。由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大量地、经常进行的实验观察,是观察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1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观察即“思维知觉”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观”、还要进行嗅、摸、触、尝等多种感觉活动。观察不仅是外界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被动反应,还要伴随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2.
<正>观察能力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并和思维活动结合的运动知觉,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特点的一种能力。正确的观察能力应该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能主动地、客观地去进行动态的、定性定量的,综合性的观察。观察不是单一的知觉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为此,在  相似文献   

13.
"感性"跟"理性"是相对的,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形象思维是人头脑中运用形象来进行的思维.人类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首先是从思维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一、把握形象思维和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表象是对过去知觉过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影响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观察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实物观察 实物观察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认识客观事物,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有了实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调动了起来。在教学《金鱼》  相似文献   

15.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合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各部分属性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除新生的婴儿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外,纯粹孤立的感觉实际上是少有的。感觉和知觉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两者统合在一起,称为感知。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的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再加以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学会观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物理学中的观察是指运用眼睛和其他感觉器官,直接或借助其他仪器对物理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反复进行的一种知觉过程。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学会观察是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品味语言 培养语感──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海第六师范学校袁万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亦即语感能力。心理学认为,感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应。语感属于心理学所定义的直觉性感知,...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指人利用感觉器官,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活动。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事物,在科学研究中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自行推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卵石的形成》一课时,让学生把搜集来的卵石摆在桌子上进行观察,讨  相似文献   

19.
观察,指事先已有明确的目的,制定了计划,人们按照计划进行的主动知觉。观察的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过程所取得的效果的评定,简称观察力。 学生进入中学后,几乎每门学科都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观察力,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情况,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 一、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是发展学生观察力的首要条件,因为观察区别于一般的知觉活动,主要在于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形成。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提高学生观察的主动精神,增强知觉的选择性,从所要观察的事物和现象中,主动地选择自己所要认识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只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量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观察者完全可以借助电子设备的拍照、录音、录像等多重功能来辅助观察记录,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