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种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演示实验,按课本中装置操作得将广口瓶上的瓶塞换上双孔瓶塞,既麻烦又影响实验效果。根据实践我将原装置作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 实验操作实验前3~4d在广口瓶中直接萌发种子,盖紧瓶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水止皮管夹夹紧乳胶管,以防二氧化碳渗漏,置于30℃左右恒温箱内。操作时,先向分液漏斗内加水,打开乳胶管上的夹子,再将活塞打开,试管内蓝色BTB溶液很快变成黄绿色。实验现象出来后,立即用皮管夹夹住乳胶管以便于下个班级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不仅是初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 ,而且能为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的教学奠定基础。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利用漏斗和试管收集水中金鱼藻产生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实验所需的时间很长。本文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作了改进 ,并取得了好的效果。1 实验原理在酸性环境中 ,TiCl3在CuSO4 的催化下可与水中氧气作用生成无色的四价钛 ,微过量的TiCl3使Na2 WO4 中无色的六价钨还原为钨蓝色的五价钨化合物———仲钨酸 ,使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如再加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则蓝色的五价钨被氧化成白色的钨酸 ,使溶液中的蓝…  相似文献   

3.
操作过程:先在B处加热到木炭发红,再点燃D、E两处的酒精灯,最后打开活塞A。过一会,就可看到容器C、E两试管内的溶液变混浊;支管E的支管口有蓝色火焰;D处的粉末由黑变红。这个实验概括了初中化学第三章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鉴  相似文献   

4.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5.
谈谈斐林试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实验一 ]所用的试剂其中之一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检验是否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以区别还原性糖和非还原糖。在医学上可用于检验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在生物学实验上 ,主要是用来检证生物组织中是否有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存在。然而有些教师对它却比较陌生。1 配制方法常温下 ,在试管里注入质量浓度为 0 .1mg/mL的NaOH溶液 2mL ,然而再滴入质量浓度为 0 .0 5mg/mL的CuSO4溶液 4~ 5滴 ,振荡 ,配制而成的试剂即是斐林试剂 ,它…  相似文献   

6.
烷烃限卤素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我用煤油限液演做取代反应实验,使演示实验报作简单,效果很好.一.实验操作1.取一支15×150mm试管,用双层黑纸或黑市卷包试管外壁,往试管注入约10毫升无色灯用煤油,再滴入1-2滴液态演,摇匀使溶液呈红色.2.把几毫升溴的煤油溶液倒入另一支试管,用胶塞塞紧试管口,放在阳光下,几分钟后,红色演的煤油溶液褪色.打开试管胶塞,用玻璃律沾取浓氨水靠近试管口,试管口周围冒白烟.再用润湿蓝色石德试纸靠近试管口,蓝色石德试纸变成红色.证明:光照条件下,烷烃跟卤素很快发生取代反…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常会因条件不同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如有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并伴有黑色沉淀生成;有时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却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果汁很快变成黄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不是蓝色溶液。  相似文献   

8.
例题 在通常情况下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溴 (Br2 )是深红棕色液体 ,碘 (I2 )是紫黑色固体 .实验证明 ,氯、溴、碘三种元素中 ,其单质的活泼性是Cl2 >Br2 >I2 ,氯气可以把溴或碘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溴亦可以把碘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碘单质具有遇淀粉变蓝的特性 ,依图 1关系推断是指物质(写化学式 ) :A黄绿色气体B钠盐 溶液C溶液D深红棕色溶液→E钾盐 溶液F溶液G淀粉溶液 呈蓝色图 1B是 ,C是 ,E是 ,F是.解析 :本题给出的是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泼性顺序和规律 .同学们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规律 ,把此知识迁…  相似文献   

9.
向氯化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水,待到溶液刚好由黄绿色变成蓝色时,先板书反应方程式:〔CuCl_4〕~(2+)+4H_2O■〔Cu(H_2O)_4〕~(2+)+4Cl~-然后将上述蓝色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作对比用,第二份中加入少量固体 NH_4Cl(或 KCl),由于Cl~-离子浓度的增加,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蓝色溶液重又变成绿色;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无水 CaCl_2(或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生物》全一册第一章"实验一:几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中,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将碘还原成碘离子,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来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反复实验,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代替淀粉碘溶液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1.原实验用水生植物金鱼藻作材料.而在冬季金鱼藻很难采集到.2.原实验必须在阳光照射下进行,需较长光照时间才能收集到足够的氧气.在冬季气温低或阴暗的天气里,成功的几率很小.3.检测时.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在反转试管时,如稍有不慎,则试管内的氧气就可能外泄,导致实验失败  相似文献   

12.
1 操作步骤:1.1 取2小片铜放入试管,加入约4ml,浓硝酸,同时迅速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堵住试管管口。1.2 待溶液变蓝色、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同时取出棉花)。1. 3 摇晃试管,可见到管内气体颜色逐渐消失、液面逐渐上升;此时用吸耳球通过玻璃弯管缓缓地向试管内鼓空气,可见到试管内气体又变成红棕色。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9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的教学内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不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实验.实验后,当时有一个组的学生未及时清洗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准备做其他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上次验证"铜片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的试管中,溶液居然变成了绿色,继续观察,7天后试管中还出现了蓝色沉淀.  相似文献   

14.
1.花的颜色 植物的花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花的颜色通常是指花冠的颜色。花冠的颜色是由花瓣细胞里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种类很多,与花的颜色有关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存在于细胞液中,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现紫色。可以拿一朵牵牛花做实验:把紫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水是碱性的;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15.
蓝瓶子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只能从蓝色变为无色,再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分单一。如果使蓝瓶子实验变为彩瓶子实验,让一些普通的瓶子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变化,那该有多么的神奇!针对这一设想,笔者利用常见的指示剂制成溶液的背景色,对蓝瓶子变彩瓶子的实验进行了探究。1.蓝瓶子实验试剂的配制在锥形中加入50mL水,溶解1.5g葡萄糖,逐滴加入8~10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整个溶液成蓝色,再加入2mL30%的NaOH溶液,摇匀。2.彩瓶子实验的背景试剂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200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大大增加了实验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着对几例实验做了改进,更便于实验教学. 1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本实验在要鉴定的组织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合后,可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直接加热,并注意安全,防止溶液冲出试管伤人.这样省去了用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浴加热的麻烦,实验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7.
微型化学实验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各类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验。它是在一些专门设计的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比相应的常规实验节省90%以上,所以称为微型化学实验。例如,在常规的学生实验中,欲检验某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通常要取这种溶液2 ̄4ml加入普通试管中,然后再加入1 ̄2滴酸碱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同样是这个实验,如果用白色点滴板的凹穴来代替试管,那么,只需取该溶液2 ̄3滴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个用点滴板来代替试管所进行的实验就是一个最简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贵刊'97第5期上看到"蓝色会褪去吗"一文.本人认为文章得出蓝色不会褪去的结论,是因碘溶液是碘一碘化钾的混合液所致,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本人做了如下两个定性实验:实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四氯化碳,并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紫红色,再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仍为紫红色.实验说明:淀粉溶液不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蓝色,再加入2毫升四氯…  相似文献   

19.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 44页 [实验 3-1 ]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 ,存在时间短 ,不易观察。若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 .实验操作 :①将还原铁粉和稀硫酸加入具支试管A ,NaOH溶液加入具支试管B ,迅速按图 1连接好。②打开铁夹 ,产生的氢气通过橡皮管和导气管进入具支试管B ,由具支试管B的支管口排出。③待反应较缓慢时 ,关闭铁夹 ,具支试管A中由于不断产生氢气 ,其压力逐渐增大 ,将含有Fe2 的溶液压入具支试管B。c.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 ,具支试管B中有大…  相似文献   

20.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