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4月17~20日,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幸福""心态""阅读""积累""习惯"等几个关键词展开。"幸福感"是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讲故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些故事都是李老师从教30年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这是一堂教师职业思想引领和教师职业幸福的分享课,让在场的老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新教育同仁转来中国发展出版社英华老师的一封信和金丽老师《世界和我都爱你》的书稿,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 责任编辑英华老师在信中说,她绝不是简单地帮助出版方求一个序言,而是因为金丽老师的故事真正打动了她."一本书很轻,但生命的故事,以生命唤醒生命的故事很重很重."她希望金丽老师的故事能够惠及更多的父母、孩...  相似文献   

3.
雪融化了是什么?——雪融化了是春天。或许很多老师对这句话都有很深的印象和认识。但,每当我重新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思想萌发。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往往是这些故事引发了我的教育随想,不妨让我们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什么都敢想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老师为小朋友讲了日本鬼子迫害中国人民的故事,孩子们瞪着愤恨的眼睛,听得鸦雀无声。讲完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班里一个平时最调  相似文献   

5.
张建娣 《教师》2012,(36):26-26
经常写故事、教育花絮、德育案例,但感觉总像在写连续剧。孩子的故事总也写不完,我们一线的老师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故事,但每个故事都不可能被“大结局”,因为教育无定法,孩子们在成长,在发展,而我一直在关注。  相似文献   

6.
A老师是我的同事,不久前,我与他在一起谈论当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一拉一扯就扯到了他儿子身上。他详细地向我讲述了几个他的家教故事。听完A老师的故事,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家教艺术和教育情怀着实让我感动。以下是A老师向我讲述的他的家教故事——  相似文献   

7.
提起孔繁刚老师,很多同仁总有话想说,也总有话题被引出,或许因为他太有名了,是声望闻于遐迩的历史特级教师,是当之无愧的著名历史教育实践家。不过,人们汲汲乎孔繁刚老师的恐怕绝对不啻这些,可能更多地是隐藏在他的这些声名背后的故事——孔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和教育故事吧。这故事谁都可以说,不过最好也听听故事的主人孔老师自己怎么说。这篇《“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就是孔老师应本刊约请而叙写的这样一些故事。但愿我们从中能“听”出更多话题,以便做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学校里每天都有十几分钟的晨会课,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段时间里讲讲班里的事情,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或者进行安全教育、常规教育等。其实,孩子们根本就不爱听你的絮絮叨叨、罗里罗嗦。到底该怎么做呢?贾志敏老师的国旗下演讲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是啊,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如果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那比空洞的说教要有多大的说服力啊。于是,我把自己所讲的故事或自己所编的故事总结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不得三心二意;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也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的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0.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不得三心二意;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也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的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1.
寒来暑往,光阴荏苒,道不尽酸甜苦辣,写不完人生风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从学生到老师,从听教育故事到仰望身边的教育故事,再到现在感受着身边的教育故事,我真正理解了教师以及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故事,纵使许多都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今天就来说说我自己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2.
A老师是我的同事,不久前,我与他在一起谈论当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一拉一扯就扯到了他儿子身上.他详细地向我讲述了几个他的家教故事.听完A老师的故事,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家教艺术和教育情怀着实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13.
[源起]开学初,为了继续倡导老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研究,学校如往年一样提出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加评析等要求。临近期末,大家读到了一年级邵老师的一本故事集——《孩子和我们》。集子的序言中写道:捧读这本老师们写的教育故事,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悄声对老师说“妈妈,我想亲您”的赵小迪,那忍不住在课上吃蛋糕的梅杰,那因“打”了夏老师而不想上学的高航,那假装肚子疼“骗”老师抚摸的小钰,那作业本上留下红红一片却一心到阿姨家打牙祭的颜真卿……每则故事都那么耐人寻味。于是,教育故事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我校徐丽新老师的《牵手》便是其中一则:  相似文献   

14.
说明:3月下旬,学校举行教育论坛,让老师们一起分享教育故事,故事虽不具传奇色彩,但都源自教师的切身经历,这些故事都关乎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信     
<正>同学和老师都说我没有自信,我也这么觉得。告诉你一件事,可别笑我哦! 学校组织故事比赛,老师要在班上选出五名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参赛。我非常想参加,但我怕老师说我的声音太小,没胆量报名。就这样, 我放弃了一个好机会。看着参加故事比赛的同学一个个获了奖,脸上笑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症结是,只讲应试,没有素质。现在我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前段时间,我看到电视上一个疯狂老师的故事,那个老师卖房卖地卖母亲的棺材,动员全体教员贷款百万元,把学校办得很豪华,连游泳池,旱冰场都配置了。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以上余晓燕老师分析得不错,谁再来分析?我接着说。从教师的教育观念的缺失上分析,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在我校一年级的一个班连续听了同一位老师的12节语文课,通过记载我发现A同学在三周内被老师抽中发言共24次,其余10个学生在三周内被老师抽中发言共20次,剩下的学生一次发言机会都没有。听课后,  相似文献   

18.
教师信箱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河北教育》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初出茅庐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驾轻就熟,业务和思想慢慢走向成熟,都离不开《河北教育》对我的指导和引领。《河北教育》是我们自己的刊物,近年来不断进步中的《河北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了。始终站在教改的潮头,引领广大教师奋勇前进,《河北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喜爱的《封面故事》栏目,更是一直关注着一线青年教师的成长,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特色到创新,都给我以启迪和借鉴。封面教师更让我感到亲切、贴近。但是,我们这里的许多老师都不太清楚到底什么条件的老师可以上封面,一展自己的风采。 衡水王老师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师”的故事(散文)田金波自打懂事,我就开始崇拜老师。因为从那时起,我就生活在父母为我营造的故事堆中。每每问及故事是从哪儿听来的,父母便自豪地对我说:“都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还没有上学,我就喜欢凑到那些放学归来的大哥哥小姐姐们身边会近乎,打听...  相似文献   

20.
我到一所学校,为老师们做一场关于教育故事写作的讲座。一位老师在现场的交流中显得异常活跃,对写作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凭直觉,我想或许他会成为这次讲座后能够坚持写作的老师之一。往更远了想,或许他某一天的成功,会成为我这次讲座最大的收获。"王老师,我最后想问一下,你说的教育故事发表后晋职称能用吗?"在询问了一些杂志的投稿邮箱及编辑的联系方式后,他很郑重地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