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语情结     
其四我听很有特点的马来西亚华语,是在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口中。他叫K.L.,华裔,马来西亚怡保市人,刚从中学毕业。瘦瘦的,静静的,眼睛清彻透明,整天埋头干活,一抬头,见有人在看他,立即脸红。这是华人传统观念中最老实本分的“乖孩子”,可是无论在大陆,在台湾,在香港,乃至在新加坡,都不很容易找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向读者详细权威地介绍留学马来西亚的情况,我们专门采访了马来西亚驻华使馆一等秘书陈文宙先生。他一看就是个标准的东南亚人,而且是一个幽默的马来西亚人,当我采访结束感谢他接受采访时,他笑着说要写好一点哟。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陈先生说他祖籍福建。他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第三代人。怪不得,他流利的中国话应该比许多中国的南方人还要好得多。问:去年到马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数字统计吗?答:去年发放签证的数目是11000  相似文献   

3.
画家爷爷     
我的爸爸有一个马来西亚的画家朋友,他叫叶逢仪,是马来西亚著名的画家,我叫他画家爷爷。去年12月,画家爷爷来蒙自举办画展,我第一次见到了画家爷爷。爷爷有七十多岁了,看上去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爸爸告诉我,爷爷不仅是大画家,还是插花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4.
邂逅东南亚黑马王子胡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表演系,早在上大二时,她就主演了电影《网络时期的爱情》。2005年,胡静参加电影《左邻右舍》的拍摄,电影杀青后,胡静决定利用假期去马来西亚旅游。在飞机上,胡静巧遇一个马来西亚的年轻人,那人自我介绍叫麦迪,一个很普通的马来西亚人的名字,肤色黑黑的,他告诉胡静自己是  相似文献   

5.
我说 我来自马来西亚,是华裔,不过肤色黑了点儿.为此,很多人向我询问自己的种族,我回答说自己是马来西亚人.这也许答非所问,不过我内心给自己的身份是"马来西亚人".  相似文献   

6.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没有了妈妈。爸爸说,妈妈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长大后我才明白,妈妈真的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马来西亚,她跟着一个不知名的男人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2006,(12)
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已经享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逐渐被世界认知,中国文化的持久魅力会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国外学习中文的热潮也方兴未艾。在马来西亚,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有很多,学习中文的需求也很大。除了一些在中国投资的人士想学习汉语;一些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学习汉语;为将来做一些知识储备。我有位美国籍的马来西亚朋友叫TOM,他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李小龙。他是为了做生意才到中国来的,他刚来时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而现在和别人用中文交流根本没有问题了。据了解,他在马来西亚有许多朋友对中国都很感兴趣,他们经常通过上网或电子邮件了解他  相似文献   

8.
初次见到郑良树这个名字,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竹简帛书论文集》.自序称作于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我猜想作者也许是马来西亚华人。那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大陆地区出版外籍学者著作尚属罕见。我便怀着好奇之心向历史研究所李学勤教授打听,李先生告诉我作者是马来西亚大学教师。后来,陆续读到郑先生其它一些著作,更增钦佩,但未结面缘。1991年6月,在新加坡国际汉学会上,终于有幸相识,得知他已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1993年11月,我们再次在马来西亚大学国际汉学会上重逢,有了更多的接触。1997年5月我应邀访问香港…  相似文献   

9.
<正>杨经文(马来西亚),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197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建筑系,获博士学位。现任马来西亚汉沙杨有限公司总裁。曾任马来西亚建筑学会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英联邦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国际著名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认为一个真正生态持续性方案必须建立于生态环  相似文献   

10.
教授有那种举重若轻的本事,通常我认为很复杂的理论他都能用很简单,很形象的方法给我解释,让我豁然开朗。今天大学生杂志社编辑向我约稿,请我介绍一下自己带学生的经验。说实话,对这个邀请我有点为难。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刚刚带了一个马来西亚的博士生,作为博导的身份只有3个月,真得谈不上有什么经验。盛情难退却之  相似文献   

11.
遥远的马来西亚,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风景如画、陌生而炎热的国家。近年来,前往马来西亚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多了起来,目前大约有二三万名,分布在除东马行政区域之外的几乎所有马来西亚各州。本文作者便是其中一员,他以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留学生活中真实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感激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没见过妈妈了。爸爸说,妈妈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长大后才明白,妈妈真的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马来西亚,她跟着一个不知名的男人一去不返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电视台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任贤齐以一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技惊四座,谁都没想到这首创意独特、曲风轻盈的小品式歌曲竟然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看到台下观众发出会意的笑容,我想最高兴的除了晚会导演和任贤齐外,应该还有一个人他就是这首歌曲的作者与原唱者—来自马来西亚的阿牛。原名陈庆祥的阿牛,今年刚刚23岁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小时的他,除了喜欢独自一个人哼哼唱唱外,和邻居家同龄小孩比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1995年当他决定参加马来西亚乐坛著名的“海螺新韵奖”歌唱比赛时,  相似文献   

14.
子非鱼 《家长》2011,(12):43-43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个俄罗斯人,他向我大力推荐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俄罗斯人讲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放进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  相似文献   

15.
阳光无香     
一个朋友去东南亚旅游,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样,天天与一马来西亚华裔导游小姐煲"电话粥"。他对这种电话恋情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他的妻子在一次哭诉时,不甘心地问我:"我跟他15年  相似文献   

16.
写完《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后,我就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了. 等待印度签证需要一周时间,于是坐夜间火车前往北海,北海可以坐渡轮去槟城.在火车站候车时,随意和一个身着长袍的德国人聊了几句,得知他已经旅行了9年,就很直接地问:"你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为什么要长期旅行呢?"他说:"你知道的,有时候,不得不."  相似文献   

17.
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本土特色黄万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创作中浓郁的个性味往往同他所置身的“本土”文化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现在的马华作家,都视马来西亚为“生我养我”的“本土”,翻阅他们的作品,也时时感到扑面而来的“马来西亚味”,而这种风味又不同于土生...  相似文献   

18.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没有了妈妈。爸爸说,妈妈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长大后,才明白,妈妈真的去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马来西亚,她跟着一个不知名的男人一去不返了。在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我变得内向而又暴躁,还经常和苦心养育我的爸爸吵架。九  相似文献   

19.
王善勇 《大学生》2015,(8):74-75
从临阵退缩到进入状态这个马来西亚的学生是我带的第一个博士生。第一次见到他时,给我的感觉是他特别怕我,是真怕的那种,这让我觉得挺好笑。我不由得想起,我第一次在香港见到我的博士导师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战战兢兢的,生怕走错一步路。在澳洲读博士,第一年结束通常要做一个confirmation report,相当于国内高  相似文献   

20.
1992年8月7日至8月17日,我到马来西亚Awana参加亚洲太平洋物理会议——5APPC。 8月11日下午,我有幸会见5APPC国际组织委员会主席——我青年时代崇拜的杨振宁先生,当C. N. Yang得知我来自内江师专时,对我说“师专参加这种会议,你是空前的、第一个.物理教学很重要,这次5APPC新增Physics Education分组会.四川内江能来开加真不容易,你们学校领导有远见”. 马来西亚新闻界对这次会议反映强烈.8月8日南洋商报刊登了杨振宁到马来西亚参会5APPC的报道及照片,紧接着南华日报又刊登了采访北大章立源、林纯真教授的照片及报道,星洲日报也刊登了林纯真同志的照片与有关“理想、奋斗和道德规范”的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