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方兴未艾,许多基因的结构、功能相继得到阐明。人类基因组有 3 x 109个碱基对,约有10万个基因在不停地工作,我们该如何从这庞大的基因组中找到自已感兴趣的目的基因,尤其是单拷贝基因?这里就需要用到核酸杂交技术。所谓核酸杂交,是根据碱基配对原理,以已知DNA片断(基因片断)作为探针与待测样品DNA片断进行杂交,从而判断两者的一致性或同源性程度。其中,选择、制备合适的基因探针至关重要。1基因探针的概念 基因探针(gene probe),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  相似文献   

2.
苑金香 《昌潍师专学报》1999,18(2):65-67,45
组织切片、细胞染色体上DNA和RNA的原位杂交已逐渐成为细胞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初这一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用放射自显影来检测核酸,至今已使用了20多年,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不宜暴露时间过长;2.放射性同位素的寿命有限;3.实验需在同位素室内进行,并且存在问题;4.放射自显影中,银颗粒通常扩散,不能在杂交靶点上直接精确定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逐渐建立了无放射性标记及检测系统,为原位杂交信号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大多数系统涉及核酸分子的酶的、化学的、光化学的修饰,然后经与一个非放射性报告系统的特殊连结进行修饰探针的测定。与[~3H]标记的DNA探针相比,非放射性标记系统检测可以紧跟在原位杂交之后,杂交信号通常可在靶点上直接发现,并且可在不同的检测系统中看到,另外,探针可以贮存至少数年,并且在一些系统中,同标记的探针还可应用于southern blots和其它分子生物学程序中。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含同源序列的醇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染色体原位杂交是利用特异性核酸片段作探针,直接同染色体DNA片段杂交,在染色体上显示特异DNA,准确、直观,但技术非常复杂;PCR是模仿DNA在生物体内的自然复制过程来扩增DNA片段,安全性好,快速易行;RAPD是以人工合成的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生多态性的RAPD片段,可以检测多个基因位点,但不能识别杂合子位点;AFLP指纹技术是在RFLP与RAPD两种指纹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基因组纯度和反应条件要求较高;DNA芯片技术是一种以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用于测序、基因表达、疾病诊断等,但造价、探针的密度与纯度还有待完善;小卫星DNA一般与RFLP技术结合以获得小卫星DNA指纹图谱,信息含量高,但它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微卫星DNA既可用作探针获得指纹图谱,也可通过PCR方法进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但工作量大;ISSR即内部简单重复序列,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芯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芯片的应用是将探针固定于芯片上,利用核酸链间的分子杂交,鉴定DNA和蛋白质的一种新技术。尽管生物芯片仅仅出现几年,但它带来的信息却蕴藏着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其应用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它已在功能基因组研究、新药研究、物种改良和医学诊断、军事科学等方面提供或正在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科学空们手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是将大量核酸片段探针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载坡片,尼龙膜等载体上组成密集的分子振列,能1次检测大量的目标分子。该技术是建立在杂交序列基本理论上的分了生物学技术,具有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性和自动化的特点。目前,该技术在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新基因的发现、基因单核苷酸生态性(SNPS)研究、基因诊断,药物筛选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一种基于交流阻抗技术的可再生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将ATP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链的5'端标记巯基,然后将该互补链与ATP核酸适配体杂交,采用自组装法将杂交后形成的双链DN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带负电荷的DNA可以阻碍阴离子型探针[Fe(CN)6]3-/4-与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当没有ATP存在时,双链DNA寡核苷酸修饰的金电极阻抗值较高.当传感器与靶分子ATP温育后,由于核酸适配体会与ATP结合而与互补链脱落,进而电极表面所带的负电荷的量减少,对[Fe(CN)6]3-/4-与电极表面的电荷传递的阻碍作用降低,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降低.通过检测阻抗值的变化可以实现对ATP的测定.该传感器的再生仅需将电极表面固定的互补链与未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杂交即可实现,再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7.
生物芯片的应用是将探针固定于芯片上 ,利用核酸链间的分子杂交 ,鉴定DNA和蛋白质的一种新技术。尽管生物芯片仅仅出现几年 ,但它带来的信息却蕴藏着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其应用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它已在功能基因组研究、新药研究、物种改良和医学诊断、军事科学等方面提供或正在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已成为科学家们手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1 一种新型的基因探针在众多的DNA测序新方法中 ,基因探针是自动化程度高、也较为快速的方法。它应用一套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链 ,与待测的DNA样品进行杂交 ,寻找靶DNA链上的互补序列 ,从而测得样品碱基序列的信息。现在已发展成由探针阵组成的基因芯片 ,在大规模测序和基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的探针设计 ,均用寡聚核甘酸链 ,以利于同被测的DNA结合。但是 ,DNA双螺旋分子在不复制时是极难解开的 ,而且每条链都带有电荷 ,DNA探针也带电荷 ,一遇DNA分子会相互排斥 ,只有经过巧妙设计的探针 ,才能进入DNA的双螺…  相似文献   

9.
1 DNA探针的概念 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它包括整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或由之转录而来的RNA。现已获得的DNA探针数量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  相似文献   

10.
以单链随机寡核苷酸序列为文库,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能够获得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体,这是一类新型的分子识别探针,其与靶标的亲和力可以同抗原抗体相媲美,甚至优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核酸适体广泛应用在生化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该文将介绍核酸适体的筛选和特点以及核酸适体在生物分子检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最后介绍核酸适体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 3缩水甘油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玻璃基片表面进行硅烷化后 ,用下列 4种方法组装手臂分子 :①盐酸直接处理 ;②先用聚六乙二醇 ,然后用盐酸处理 ;③用乙二胺、戊二醛、乙醇胺和硼氢化钠分别处理 ;④用聚六乙二醇、乙二胺、戊二醛、乙醇胺和硼氢化钠分别处理 .用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和测定接触角的方法对上述组装进行了表征 ,并用直接偶联荧光单体及合成 2 0mer寡核苷酸与带荧光的互补探针杂交的方法对上述手臂分子的合成效率及杂交效率进行了考察 .实验表明方法③组装的手臂分子得到的结果优于其他 3种方法 ,证明了手臂分子的空间效应、亲水性等性质对寡核苷酸合成和杂交存在影响 .  相似文献   

12.
DNA杂交技术是指两个以上的DNA分子因具有相近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杂交体DNA的技术,它是DNA探针技术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丰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分子杂交原理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液相Northern杂交检测microRNA的实验探索。利用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做探针,通过探针灵敏性、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杂交液等不同杂交条件的探索,从而简便、准确、灵敏地杂交检测不同植物中的microRNA。整个实验过程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且实验结果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4.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利用DNA变性与复性的原理,在某种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分子解链变性后,在DNA复性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时,把不同的DNA单链分子或者DNA与RNA的混合物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在DNA或RNA单链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就可以在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的双链.蛋白质分子杂交是一种借助特异性抗体鉴定抗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Suzuki反应制备得到三苯胺三吡啶(TPPA),通过季铵盐成盐反应制备得到超分子荧光探针(TPPA-DBB).通过核磁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动态光散射测试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表现出很好的聚集诱导荧光性质(AIE)和长斯托克位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是一种与DNA强力结合的荧光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选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BamHI基因文库中LDNA片段,制成DIG—标记的MDV核酸探针,分别对1型MDV强毒株(BJ-1株)和弱毒株(Md11/75c株)感染材料的核酸进行dotblot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均有阳性呈色反应;而对MDV血清2型(SB-1株)、3型(Fe126株)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LLV)感染细胞的核酸,作上述同样检测,则均未见任何颜色显现。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对现有五大类植物激素,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工作表明,mRNA的合成反应,因生长素的作用而加快;植物组织经赤霉素处理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量都增加,细胞激动素也能调节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脱落酸之所以能使种子保持休眠,就是因为它能抑制某一特殊的mRNA的合成;乙烯对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蛋白质合成是起着调节作用的。三十烷醇对植物的生理活性,是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S·K·Ries教授在1977年首先发  相似文献   

18.
用过渡金属铜为配位中心,以5-氨基-1,10-菲咯啉对羟基苯甲醛西佛碱铜配合物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可作为核酸荧光探针的金属配合物,并对其与DNA的作用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 DNA片段的酶学方法。其原理是:用一对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引导 DN A聚合酶在引物识别位点之间的两条互补链上进行DNA合成。经过模板变性、引物复性、引物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可使特定的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这项操作简单、省时且已实现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将阐述近年来几种PCR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一、PCR固相分析 1988年Syvanen等首先将 DNA固相技术引入PCR扩增产物的定量研究中,该法采用了DNA的5’端被生物素(biotin)修饰的PCR引物,使扩增DNA序列的末端均带生物素,接着在溶液中用同位素标记探针与扩增序列杂交,杂交链借5’端生物素结合在能与其特异结合的亲合素(avidin)包被的固相载体上(即  相似文献   

20.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 30 0分 ,考试用时 15 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 2 1题 ,每题 6分 ,共 12 6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Cl 35 .5 Cu  6 41.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2 .粗糙脉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