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定居西安的阿拉伯人是回族的先民。西安回族语言以汉语为自己使用的语言,但其语言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词汇。其特点鲜明:动词流失,名词、形容词众多,名词、形容词可以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2.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财贝的故事,三是动物成精的故事,四是造金的故事。笑话故事很多是未过滤的汉族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西安回族民间故事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但就总体而言,与汉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因素一般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涉及回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导向。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云南回回伊斯兰学者马德新是一位立志宣教(伊斯兰教)、护教的人,他不仅对伊斯兰教有自己系统的看法,而且对所谓伊斯兰教"异端"也曾给予过严厉的批判,这些对我们研究清代回族伊斯兰教都有很好的帮助。本文在对此做出较为系统的分析后,进一步指出了马德新所倡导的宗教信仰上的正统化特征和信仰实践上的大众化特征,以及他所强调的知行合一和"圣人"行教路线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原始社会后期,在氏族制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家庭自从出现以来,就承担了人类繁育后代的基本功能,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以及社会存续发展的基础。传统回族伊斯兰教虽然认为家庭是造物主意志的体现,为神意安排的结果,但是,却同样秉持家和事兴的和谐理念,认为家庭和谐(夫妇和谐)是自然与社会和谐(万物和谐)的基础,从而教育广大信教群众要过婚姻生活以协调两性关系;要全尽父子兄弟之义以完成家庭礼教;要慎重民用日常之事以确保家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形式多样的民俗(包括信仰性民俗)是回族穆斯林高度独立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体现出回族穆斯林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传统特点。源于伊斯兰教教规、戒律的禁忌民俗,随社会的发展,它们本身特有的宗教色彩减弱,民族文化的色彩增强。这些禁忌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健康生活习惯相一致,对回族穆斯林的健康长寿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维护民族特征方面起着约束力的作用。它们已内化到回族穆斯林的意识之中,成为回族穆斯林自觉的一致行为。聚居区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观念较强,重视礼拜,寓于礼拜活动中的净、静、动等因素在客观上起到了养生健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民族地区生源质量与特点的认识,尤其是诸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这样的回族聚居地区,回族学生较为集中的高校应该突出地域特色与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像中国回族史这样的极具民族与地方特色学科中某些问题的亮点、热点,阐明论透,尝试构建起一套能伸展个性,供多样性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方法上采用"多读、精讲、勤论、及时写"为主的开放型教学方法。故中国回族史教学改革应遵循四环节教学法,从教学中的四个重要环节入手,进行彻底深入的改革,使民族地区历史学本科生真正从一味接受知识向研究型的学习状态过渡,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舞狮作为一项民间习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各地的舞狮习俗各不相同,但是它所反映的文化象征意义却是一致的。将以多维的文化视角还原民间舞狮习俗的历史真实,全面剖析民间舞狮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厘清民间舞狮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论商周时代盟誓习俗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至西周时期盟誓习俗的变化以成、康前后为界,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中成、康时期通过盟誓将异姓宗族纳入周人宗法统治秩序,是周人与殷商等部族能够相互融合的关键。分封、朝会、祭祀、行刑,使宗法观念与盟誓习俗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结果,使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发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交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军事征服传入伊朗 ,逐渐为波斯人所接受。这一历史进程是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长时期、多方面交往的结果 ,具有明显的交往性特征。军事交往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 ;政治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保证 ;经济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重要原因 ;文化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深层根源 ;什叶派成为伊朗国教是长时期交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习俗具有一定的社会团结功能,传统奴隶社会背景下的凉山哭嫁习俗也具有这种功能:哭嫁习俗作为一种安全阀机制,使得女性情绪得以持续发泄,降低了冲突;同时,哭嫁习俗这一互动仪式有利于传统凉山社会秩序的维持和传承。社会习俗的整合功能启示我们,混乱的社会秩序可通过重构社会习俗的方式使之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古代建筑思想为出发点,从古代建筑"情"、"理"交融的文化,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情感及空间组合的整体布局三个角度,对西安房地产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为西安房地产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古代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节庆习俗,得以流传。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生死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然而,现代的清明节却缺少"仪式感",在部分人眼中,清明节逐渐变成了一个只有三天假期的法定假日,缺少了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大众对清明节相关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明确在清明节习俗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关于清明节文化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超过半数的人们对清明节常识性文化并不了解;清明节的祭祀和饮食习俗在各地存在很大差异,在当代,清明节的习俗不被重视或渐渐消失;清明节文化内涵的创新传承方式亟待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汉语文化教学,教师要讲求介绍中华文化的态度,尽量体现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和影响交际的文化。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应该本着客观、公正、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培养外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文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学科竞赛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对外籍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西安周围的渭水、沣水、谲水曾是可以行船的大河,灞水、浐水也曾是相当大的河流庑┕糯拇蠛咏裉炝髁恳押苄 4俪烧庋谋浠秃禃D灾害及地震等皆无若何关系,唯一的原因乃是由于秦岭山上森林的破坏。在此呼吁:尽快恢复秦岭北坡的森林,以逐步改善西安附近诸河的流量,从根本上解决西安市的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汉语文化教学,教师要讲求介绍中华文化的态度,尽量体现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和影响交际的文化。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应该本着客观、公正、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培养外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文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学科竞赛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对外籍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来华传教,并在福州逗留14余年,其《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详细地记载了福州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详尽地描绘了晚清闽都的丧葬习俗。作为他者对异质文化的考察,卢公明的考察与书写为研究晚清闽都的民间信仰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也从另一视角为研究者审视本者文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广州、西安旅游资源差异很大,旅游创益相差也很大。西安应突出其特色,发挥其优长.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形势下,加大旅游业的改革力度,尽快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与庄子比较,说明屈原的审美态度、审美境界、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0.
捕捞权受法律保护虽然写入了物权法,但仅止于笼而统之的原则,没有可资操作的具体规定,须要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渔业法律法规加以细化。文章较为详实地分析了当前参与海洋捕捞群体的构成状况,提出了用传统捕捞权和入渔捕捞权来构建中国特色海洋捕捞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