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采用叠加式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叠加式教学法更能适应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速度节奏的特征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肖林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30-32
以我国国际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相关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与铅球出手初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学方法建立了模型,以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正确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摆动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摆动腿动作的分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摆动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作用。因此一不论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都应高度重视摆动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集体教学模式与系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并将集体教学模式应用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结果表明,集体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自我教学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并掌握持球技术 教学方法:背向滑步推铅球持 球技术的教学手段、注意事项。 二、学习并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的预备姿势 (一)教学方法 1.沿投掷方向划一条长 1.5—2米的直线,让学生背对 相似文献
7.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我国4名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刘×滑步过程中重心抬起幅度较大,上体过早上抬,减小超越器械的效果,过渡阶段刘×右侧下肢伸展幅度大,上体抬起过高,减小用力的距离,姚××过渡阶段上体抬起幅度大,增量大,右膝关节处压紧效果差,最后用力阶段王××右侧下肢髋、膝关节用力时机一致,协调性好,姚××踝关节伸展幅度小,蹬伸不积极,刘×膝关节处伸展幅度大,冯×右髋关节伸展速度慢,用力阶段主要以蹬伸下肢为主,协调用力差. 相似文献
8.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较为复杂,如果练习者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其技术要领,那么就很难达到快速有效提高自身竞技水平的目的。本文就铅球项目训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谈几种背向滑步推铅球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右手持球为 相似文献
9.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身体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对人体上下肢的活动、整个动力链的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身体姿势的表现、对训练者学习运动技能,以及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起着支持作用[1]。本文通过对实验对象核心区域力量训练,通过学生现有训练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根据背向滑步推铅球专项学习的要求,安排的为期16周训练计划,辅助学生在课时较短的时间里,训练课程较少的情况下更好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技术,利用实验法,将核心力量训练融入田径专选班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项目学习与训练之中,实验结果证明: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将核心力量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学习运动技能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训练能力和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掷铁饼是田径运动中较为复杂的投掷项目之一。它是由握饼、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几个技术环节所组成。其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铁饼成绩的好坏,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以后就很难改正。在铁饼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如下(以右手投掷为例)。 相似文献
11.
背向式滑步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鉴于铅球技术复杂难掌握,如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铅球技术,是田径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铅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滑步与最后用力相结合的衔接技术进行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旨在寻求推铅球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衔接技术是铅球投掷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铅球技术中的难点。是沟通滑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也是保证总体技术连贯协调,速度节奏准确,影响投掷成绩好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董丽英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1)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于少年投掷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技术较复杂而又难以掌握的投掷技术。传统的推铅球技术教学,动作过程较长,不利于少年选手的重心稳定和集中注意力。为此,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铅球有关技术资料的研究,设计了适合少年运动员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其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这种教法有利于运动员加快掌握动作并为进一步向先进投掷技术过渡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相似文献
15.
一、要重视少儿最后用力过程中的用力顺序和节奏
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少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时往往容易出现臀部后坐、铅球过早离开颈部而产生抛、投铅球等错误动作的现象,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推 铅球合理的最后用力顺序和节奏所造成的。他们在最后用力时,在下肢和髋部尚未充分蹬转的情况下,身体重心和上体就早已经过早地转向了投掷方向。因此,我们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和训练中,一定要让少儿掌握合理的最后用力的顺序和节奏。合理的最后用力的顺序和节奏应该是:当进入最后用力阶段瞬间时,右腿开始蹬伸并首先发力。然后,随着左腿的支撑与制动,右髋以积极的前移推动上体向投掷方向抬起和转动, 相似文献
16.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在滑步阶段,刘相蓉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向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18.
蒲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48-50
本文以我国现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等,主要从该阶段身体部分环节及器械的速度特征和相关技术参数两方面进行分析.结论,(1)过渡阶段马乔的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但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较小,其主要原因是上体过早抬起,导致超越器械姿势不充分造成的;(2)过渡阶段时间明显偏长;(3)不能形成良好的制动和左脚支撑,影响了完整技术的速度节奏和滑步冲量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从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生物力学等方面对比分析,旋转式铅球投掷技术相比背向滑步铅球投掷技术具备延长铅球预先加速工作距离,提高铅球加速动力,获得较高的出手速度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旋转投掷技术动作对运动员身高、体重要求较低,可以弥补亚洲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方面不足,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并在运动训练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铅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其技术动作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在铅球运动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是旋转和滑步两种。尽管它们的加速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最大限度激发人体的潜能,以使工作的距离不断地增加,并尽量将用力的时间缩短,同时以爆发的方式对铅球用力,使铅球的初速度达到最大。一、非投掷臂技术在滑步推铅球中的应用现状在铅球运动中,能够影响到其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铅球出手时的角度、初速度、高度及推铅球技术动作的流畅性。这些因素相互影响,都不能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