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稀缺性和选择的含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 稀缺性足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理解这一慨念时,要特别注意理解稀缺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导言 1 重点掌撮的问题 1.1 稀缺性和选择的含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 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3.
张永华 《广东教育》2003,(12):29-29
一、教法优化———资源的稀缺性我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由资源稀缺性决定的。经济学认为,稀缺性就是人的欲望超过了生产用于满足欲望的物品和服务的资源。任何社会或任何个人,总是无法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稀缺性的世界。由于稀缺性迫使人们作出选择,最优化是选择的基本原则。政治课这项活动同样存在着资源的稀缺性,时间、空间,学生能力、教师能力,教学工具等都是有限的。这要求我们上每一堂政治课都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使所有元素达到优化组合,从而…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资源配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上所说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各经济主体普遍面临着资源稀缺的问题.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得不有所决策.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因资源稀缺所导致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最大限度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这一思想来源于人们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资源绝对稀缺论,他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与自然资源的非指数平稳增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人口数量或迟或早将超过自然资源所承受的水平。这种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报酬递减,其结果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将很快被人类所占据、所利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则提出了资源相对稀缺论,否认自然资源经济利用的绝对极限,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普通物品转为稀缺性的资源越来越多,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珍惜自然资源,促进资源节约,早日建成节约型社会,应该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行为。本文就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现象及解决的对策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资源的短缺与浪费现象不容忽视我国虽可说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那是就物品的总量和总数而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全世界人均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比如:我国人均耕田约有0.09公顷(世界平均为0.37公顷);森林面积人均0.132公顷,不到世界的1/4;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的丰裕是明确限定目的性的相对丰裕,而不是排斥任何形式资源稀缺性的绝对丰裕.西方经济学家从稀缺性出发对马克思的批评是无的放矢.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而言永远是必然王国,未来的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未来社会中人的劳动时间的稀缺性将会消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劳动的社会性质的变化,会最终克服劳动与自由时间的对立,使得劳动时间的稀缺性这一历史的产物,转化为自由时间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得到各国共识,公众对生活质量和公共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可持续消费成为符合人类长期发展利益的新型消费模式,它给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必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当认识到可持续消费模式对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经济行为、科技在生产中的地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和顺应可持续消费的潮流,就能够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得到各国共识,公众对生活质量和公共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可持续消费成为符合人类长期发展利益的新型消费模式,它给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必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当认识到可持续消费模式对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经济行为、科技在生产中的地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和顺应可持续消费的潮流,就能够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引起的选择的必要使经济学得以存在和发展;消费者资源的有限性则使得消费者行为研究理论及其相关科学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之一:消费者资源。消费者资源反映了消费者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经济资源、时间资源和消费者的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1.
学心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较小较大”思维方式文千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观点结论可资借鉴,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西方经济学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稀缺性,二是抉择性。相对于人类的无限...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过程,如果从是一般的角度考察,实质上是个人和社会对现有的稀缺性资源做出最终抉择性配置的过程.在这一配置过程中,人们对经济行为的规范、对经济运行的要求、对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对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的总和,就构成特定社会形态中所特有的经济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与对经济秩序的判断与取舍息息相关.F.A.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詹姆斯  相似文献   

13.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出发点首先,土地的稀缺性、效益性以及对土地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土地的稀缺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与人中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增长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例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9、加拿大的1/20、澳大利亚的1/34,人与土地的矛盾十分尖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障碍因素。2)土地的效益性土地…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不断进行生产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对产品和劳务的需要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一种物品的数量相对而言不足D.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2.若一种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那么该商品一定是[]A.正常品B.奢侈品C.低档品D.残次品3.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  相似文献   

15.
资源配置空位:乡镇和区街企业的产业方向选择王寿春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条件下将社会各种经济资源配置起来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但如对资源配置做广义理解,它还应包括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三部分,即它是生态经济社会总资源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资源变得如此的稀缺性。从发现资源到开发资源到资源的枯竭。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是这样子"?答案很明确: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我们要寻找循环的、清洁的、环保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17.
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语言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认识。语言资源具有资源的稀缺性特征。由于缺乏对语言资源的重视,人们的语言决策往往忽视了选择的机会成本。语言资源应该受到保护,也应该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语言市场。语言资源通过实现其市场价值而产生经济价值。有了规范的语言市场,语言交易和语言贸易为参与的各方带来利益。语言技能作为人力资本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语言政策需要应用经济学的"激励"理论,考虑经济方面的激励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都是大自然留给所有生灵的宝贵财富,我们都应该去好好珍惜。其中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对土地的利用,要提高利用率,实现高效利用。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研究有效的、合理的利用方法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们用以制作物品的物质。现代技术的发展与新型材料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