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兴趣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尤其像学习英语这样的第二语言,教师更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应用英语。  相似文献   

2.
"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善于巧妙地在感知、实验、变式和游戏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氛围中思考,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公式、寻找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策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3.
唱游课是小学音乐课堂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依照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体会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开展唱游课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进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广大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及其重要,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探索学习,学会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能够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堂上"动"起来.一、心动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激情,使之"心动".二、眼动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要让学生多看书预习.三、脑动应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诱导他们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口动营造轻松、融洽、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问.五、手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多动手操作,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总之,通过教师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和交流等探索过程,即在"动"中学,在"动"中体验和求知.  相似文献   

7.
韩红 《成才之路》2013,(12):62-6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一、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合作探  相似文献   

8.
正"探究—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利用自己的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体验,主动感受知识中蕴含的情感、观念,这种方式是一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体验更加深刻。在新课标的实施下,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的灌输进行学习,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就是"体验—探究"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究和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快乐中探索,在收获中体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巧妙的提问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开发学生潜能的钥匙。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索的学习热情和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我们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知识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促使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  相似文献   

12.
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课堂,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入手,做到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处理《珍爱生命》的课堂导入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玉树地震"入手,播放"玉树地震"的相关视频.感人的画面和温总理激励人心的话语在视频中呈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采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善假于物也"。教师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犹如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语言是  相似文献   

14.
杨京兰 《文教资料》2005,(30):186-187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教师作为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使其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和延伸,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兴趣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索新知。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运用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适合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带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导入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师可通过计算机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投其所好,创设兴趣情境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用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酸甜苦辣"中获得信心和满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传统的兴趣培养主要靠教师的说教和偶尔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主导者,同时也是"服务者"。数学课堂中的"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而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探索学习中去,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的发展。下面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师服务",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服务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陈海峰 《小学生》2012,(10):72-72
<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