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让学生真正对语文产生兴趣,让他们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我们就要能拨动他们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情感。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讲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隹音调。”这就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规律,即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思维就会步调一致、达成共识,产生思维共振,同时也会使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同频共振”效应会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论认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条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这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其中“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首要的,只有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沟通情感,使学生产生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让孩子体会到语文的“味”,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是孩子们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和孩子们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以为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其主要作用就是要拨动孩子心中最隐秘最独特的琴弦,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求知境地。故导语设计必须遵循五条原则,即求短、求趣、求悬、求美、求实。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能不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理解他们的天性,轻松而和谐地拨动他们的心弦呢?我想到了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面对情境中的困惑,教师应该“对准音调”,立足学生实际,提升自我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要努力走进这群孩子心中  相似文献   

9.
唐雪芬 《班主任》2010,(8):36-37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好动贪玩。课堂上一支笔、一把尺甚至一块小小的橡皮,都会成为他们尽情展露天性的小玩具。如何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呢?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教学理论及实践,如何践行"以学定教"理念,充分运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价值引导,值得广大教师努力实践。一、引导在情感触发区,引出课程的人文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情感发展需要,在最敏感的地方和时机进行引导,以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灵活利用课堂进行写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一个孩子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是孩子的心同我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笔者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有学生写道:"因为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他心中的久失的激情。康桥给了他的一切,就像作者说的‘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实践中,我们在思考:如何才能对准孩子心弦的音调,追求心理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话陪伴我23年的教育生涯,照亮了我的教育旅途,作为教师一定要探秘心灵深处那一根独特的琴弦,发现它、拨动它,在袅袅的心声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享受教育的美好和声。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双线并进。“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无论感知体验,还是写作动机,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或符合学生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使之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随之就会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那么我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话形象地阐释了我们作为教师所应具有的教育观念——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使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一、备好导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往,教师为了赶课时以便留出充足时间复习功课取得好成绩,通常将导言课以这样的形式代替:"同学们好,我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须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阮怡 《山东教育》2003,(13):25-26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段话道出了“为人师者”的特殊性和艺术性。以往,我们常常喜欢用“一厢情愿的说教”和孩子谈问题,没有找准弦,对准调,怎会触动孩子的心灵呢?至于“培养真正的人”更是无从谈起了。而今,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核心是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  相似文献   

1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如何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并让它奏出美妙的音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一、关爱是润滑剂关爱学生、热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这种爱是从大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出多种多样的新异联想,形成对知识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发展。一、扣人心弦的起调——认知的开始,激发情感一节课的开始,扣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知的开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加法的时候,我首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如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