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科基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江苏大学在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方面以电气工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为主线,在"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开展电气工程学科实践基地建设改革与实践,为适应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学科建设的组织形态、学科的知识形态、学科发展的活动形态三个维度,对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湖南地方本科院校在特色"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重外延轻内涵、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方案、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原因主要包括认识有偏差、组织结构封闭、没有互促协调机制。建议在协同理论背景下,从体制、机制形态和活动形态三个方面推进改革,通过思路、管理和模式的创新,构建跨学科的产学研创新团队,实施造就一流学术大师的"人才强校"战略,按照"构建四个平台(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信息化平台)"、"建立两种机制(政府保障机制、产学研运行机制)"、"创新两种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的思路,全面推进湖南省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特色"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建设在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贵州大学食品学科在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积极践行,使企业增效,学校培养了高水平食品学科人才,食品学科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亦不断提高.不过,贵州大学食品学科的产学研建设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是实现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上世纪末,中国政府和学界就开始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发挥大学在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反哺大学的学科发展,促进大学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形成这一关键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有意识地让产学研合作反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而现如今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更加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型学科的改进,但目前国内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我院物理化学学科创新创业改进措施为例,基于产学研一体化,以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四个年级学科的构建与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其它创新创业型学科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组建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简称为"学科基地"),是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创新教研工作模式的一种尝试。2010年已组建了第一批"学科基地",涉及中学历史、中学生命科学、中学信息科技、中小学劳动技术、中小学音乐、小学体育与健身、小学科学与技术等七门学科,其他各学科组建"学科基地"的工作将陆续展开。"学科基地"的建设,关键在于做"实"教研、做"强"学科、示范引领。  相似文献   

7.
加强薄弱学科教学是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必须做的,农村初中面临的资源、生源和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生存及发展的三大困境,要破解难题,走出困境,提升质量,薄弱学科教学是必须加强的。学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校本化推进"三学课堂",形成了实践探究的路径,促进了薄弱学科课程发展,让学生"真学";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乐学";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深学"。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学科层次整体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和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广西地方高校要从大力实施人才选拔培养战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四个方面探索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织结构优化为个案,将其演化过程分为单一学院的初始阶段、学院为主科研基地为辅的建设阶段、学院和科研基地并举的发展阶段、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的改革阶段、国际合作的拓展阶段。学科组织结构优化应适应于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建设高水平科研基地是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是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关键;学科组织国际化是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怀化学院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为进一步促进湖南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湖南省教育厅启动了省内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组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以带动省内高校加强与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药制剂工程与质量控制"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由怀化学院牵头联合湖南正清制药集团共同组建,于2010年申请获批立项建设。2014年1月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基地通过三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聚集起一批制药工程、化学、药学等学科领域中的专门人才,现有专兼职科技人员40人,其中正高13人,副高13人,博士18人。  相似文献   

11.
“学科”考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学科概念的认识可分为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和双重形态说。现代大学所强调的学科建设有两种不同语义上的指谓,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一门门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的建设,即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建设。因此,可以从“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两层语义上来甄别学科。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高校的衡量杠杆和标志,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学科建设的内容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条件建设等方面,使高校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相结合,对高校的全面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也是专升本院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学科建设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统一领导、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评估检查、总结完善这一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社会学科教学的比较研究,认识到中美两国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社会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依托物理学科的优势,建设具有先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的科研训练环境,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结合,构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探索物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规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层学科组织是高校核心组织。近年来,省属本科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基层学科组织的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基层学科组织设置范围过窄。不利于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基层学科组织体制僵化、封闭,灵活性、开放性不足;教学、科研分离,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基层学科组织行政化;基层学科组织活力不足;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等六个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 ,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必须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建设的系统中加以考虑。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学科建设 ,应明确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确立合理的学科体系、结构和布局 ,加强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队伍建设 ,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的关系 ,并积极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 ,加快学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经过几代地化人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独具我校特色的理论地球化学、壳幔演化及动力学、应用地球化学三个研究方向。通过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要求,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野外实践教学建设为保障,以室内试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材建设和双语教学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的学科建设理念,使地球化学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地球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使命与方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在学科体系、学科梯队、学科成果、学科平台及学科反思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谋划学科布局,明确主攻方向,构建学科体系,完善规训制度,创建研究学派。其建设策略是:着眼价值学科,丰满学科事实;着重应用研究,催生学科理论;着力人才培养,彰显学科功能;着实合作研究,打造学科精品;着手学科整合,构建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学科间的卓越集群发展是维系存在意义上的大学社群组织有效运行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它需要依靠学科共同体间的信任与合作来达成交叉融合渗透的交往共识。这种交往共识需要学科规范的调节,因为学科规范是学科发展所应坚守的共同道德与内在契约,而学科间的恶性竞争与盲目攀比是对学科场域共同道德的破坏。学科治理是维系学科共同道德的“强制善”,它以学科向善发展与理性育人为价值基础,塑造学科服务社会重大现实需求的公共性,凸显知识创造价值的社会共在责任,呼唤学科共同体理性治理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