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还记得日本科幻游戏《昆虫大战》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也要变成现实。据报告。美国科研人员要建成一个动物间谍反恐部队,派一批千奇百怪的虫子上前线。最早人们仅仅利用昆虫来运载超微型电子装置。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用飞机把臭虫撒在北越的丛林中。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当它嗅着汗味爬到越军官兵身上吸血时,  相似文献   

2.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人类真是绞尽脑汁,就连人皆厌恶的苍蝇、臭虫也被用做帮手。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在隐蔽战线上昆虫兵们是如何大显身手的。苍蝇窃听苍蝇丑陋而肮脏,更因能够传播疾病而久负恶名。然而,苍蝇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特异技能就曾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项关于昆虫呼吸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困扰生物学数十年的一个问题揭开了谜底:昆虫停止呼吸,是为了避免因吸入过量氧气而对自己造成损害。研究人员提出,蝗虫、飞蛾、蝴蝶、某些类型的果蝇、甲虫和臭虫等昆虫会周期性地关闭自身的呼吸系统,以达到避免吸入过量氧气的目的,从而防止自己因为吸氧过多而使身体组织受到伤害。比如,蝗虫在飞行时身体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当蝗虫在休息或者不那么活跃的时候,如果它仍然保持着和飞行时一样的氧吸入量,将会造成体内氧含量过剩。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很多像蝗虫这样的昆虫都会选择间歇性的停止…  相似文献   

4.
名人谈写作     
作家可以写很多失望、自身的不理解和很多疑问,但最终文学还是应该给精神带来一些温暖的东西。文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审判,而是为了提升人的灵魂。——铁凝[中国]我们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悲观的人能从白兰地里闻出臭虫的味道,而乐观的人能从臭虫里闻出白兰地的味道。我就属于后者,作家不能选择时代,他就不能抱怨时代,他应当学会在自己的时代里怎样生活。  相似文献   

5.
臭虫是“四害”当中的一害,别看它小,害处很大。被它咬了,奇痒难熬,不能安眠,休息不好就会影响学习和工作,而且它还要吸人血,传染回归热等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臭虫消灭光!臭虫的耐饥力很强,它吸饱一次血,一年内不再吸血也不会饿死。母臭虫一生要产一百至五百粒卵。卵产下来后,过七、八天就孵化出小臭虫来。小臭虫经过  相似文献   

6.
现代研究表明,全世界可食昆虫有3000种之多,而我国古代记载的就有百余种。我国古代文献《周礼》中的“蚳醢”,即是用蚂蚁卵加工成的蚁卵酱。《礼记》中也有以蝉、蜂等昆虫为宴会菜肴的记载。古人还把臭虫、蜻蜒、天牛、蛴螬、蚕蛹等作为高级食品食用。南朝齐梁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蛴螬“杂猪蹄作羹与母乳不能别之”。在唐代,人们将蝗虫也列入食品之中。我国现代食用的昆虫比古代又有所开拓、发展。如广东人将土鳖虫的卵鞘从虫体中取出油炸后吃;将  相似文献   

7.
制作昆虫标本,一般使用昆虫针,把昆虫钉在硬纸板上,或干燥后盛放于盒内。用这样的标本观察时,往往只能看到昆虫的正面或反面,而看不到它的全部。 为了让学生能对昆虫进行全面的观  相似文献   

8.
sfaMNPV是新近从美国引进的一株杆状病毒,它能感染多种鳞翅目昆虫.本实验成功地利用它感染了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三种昆虫的幼虫,扩大了它的宿主范围.并测定了它对这三种昆虫的毒力.结果表明,SfaMNPV不仅能感染这三种昆虫,且能在这三种昆虫幼虫体内大量增殖,能作为这三种昆虫的生物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造“动物兵”开始走上了战场。美国正在利用纳米技术研究机器蝎子、机器苍蝇等人造昆虫。这些机器动物兵能够进入危险地区为士兵侦察和预警;或者在倒塌的建筑物里寻找被困的人;有的还能上阵杀敌。如一种蚂蚁状的人造昆虫,可以通过插孔、通风孔等缝隙钻进敌人的电脑网络中,潜伏下来。一旦战争爆发,使用遥控装置指一挥它们破坏敌方电脑的电路和芯  相似文献   

10.
大组讨论是现行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集中想法,使学生达成对某个探究项目的共同理解。例如.假设三年级学生正在完成一个有关臭虫行为的探究活动。学生刚刚观察了臭虫.估计了它们的大小.了解了它们的行为方式等。教师想综合一下这些观察结果.开展全班课堂讨论便能达到这个目的.下面就谈谈我在多年科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大组讨论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3)
八十多年前的1928年,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写过一部讽刺喜剧《臭虫》。几年前。由我国年轻的先锋派导演孟京辉执导,《臭虫》在北京演出,引起强烈反响。今天,重温一下《臭虫》的情节及其蕴含的意味,或许是很能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2.
蚊子叮人是有选择的,在众多的人中,蚊子首先嗅出身上有丰富的胆固醇和B族维生素的人。蚊子顺着这些人的汗味直奔而去,在他们身上开始疯狂地吸血,它们把螫针刺入人的皮肤,吸食8-10秒即离去。  相似文献   

13.
印尼的儿童很爱吃昆虫:一些男孩在稻田中用柔软的芦苇沾着黏性的树液逮蜻蜓,逮着一只就一口咬进;另一些男孩则爬到一棵树上捉臭虫用来烧烤,他们将烤好的虫子放到嘴里,像吃爆  相似文献   

14.
蟑螂     
蟑螂,它和臭虫一样.是昼伏夜出的昆虫。腰圆形的身子.盖着长翅。头部向下弯曲,把尖尖的脸藏在胸下.上面看不出它的头颅。扁平的身子.出入隙缝非常之便利。它的黑褐的颜色.是很好“隐藏”的。蟑螂虽然会飞.只是不很高明,至于跳,尤其拙劣。可是它善跑,你如果看见一个蟑螂.想用蝇拍或鞋底拍它时,一经被它察觉.起身便跑走,很快地,跑进狭缝里.不见了。因此,有些动物学者叫它们这类为跑虫。  相似文献   

15.
射鱼的本领     
<正>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射鱼。射鱼同其他的鱼一样生活在水中,而它却有一套“射击”的本领,能够捕食岸上的昆虫。这“武器”就是它的嘴。当它发现岸边植物上停留的昆虫时,就能“瞄准”昆虫,用嘴——水机枪对准目标,从口中射出一股水来,这股水像一串“子弹”,可不偏不斜地射中昆虫,待昆虫击落到水面后,射鱼就游到昆虫身边一张嘴,昆虫随着水流进射鱼嘴里,然  相似文献   

16.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昆虫博物馆,它是我国内地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步入馆内,看着种类繁多的昆虫标本,如同走进了神秘的宫殿。它于1987年6月建成,1989年6月8日在周尧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七十七寿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谈到昆虫博物馆,我们不能不提及到它的积极倡导创办者,被人尊称为“蝶圣”的周尧教授。他1912年出生于浙江鄞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在帮助母亲打柴、采茶等劳动中爱上了大自然,并对昆虫产生了浓厚兴趣。1936年,周先生去意大利那波里大学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学习,次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毅然回到了祖国。19…  相似文献   

17.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建设着城市,却并不属于这里,城市人常常对他们心存芥蒂。靠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不仅仅有体力劳动的汗味,还有更多打动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人看来,植物都是沉默不语的,因为我们并不能感觉到它们之间有信息交流。但其实,植物总是把各种密码信息发给邻近的植物,以便它们能抵御昆虫的袭击和其他威胁,并召唤这些昆虫的天敌来保卫它们,而人类才刚刚开始学会窃听这些秘密对话。植物之间的交谈以化学代码的方式进行——它们会散发出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碳分子,并将它散布到空气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在医院的手术台前,机器人在为病人做复杂的手术;在远离地球的火星表面,机器人采集火星土壤标本;在未来的战场上,可能有一种体积宛如昆虫的机器人,它能使一座城市的电力全部陷入瘫痪……这些并非科学幻想,而是正在成为或将要成为的现实。嘿嘿,这就是奇奇虫要带你走进的奇妙的机器人世界。机器人是人吗?机器人当然不是人啦!有同学问:“机器人既然不是人,那为什么叫机器人呢?”这……这个嘛,说起来就话长了。(瞧,奇奇虫Google了。)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为什么呢?为了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20.
贺伊曼 《当代学生》2013,(12):58-59
我对母校林科大的回忆,最为生动的是那些从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中冷不防钻出来、看见人类怔一怔扭头就走的硕大昆虫。有时是天牛,有时是臭虫,有时是从梧桐树上跌落下来的花色毛毛虫,有时是推开厕所门赫然贴在墙上的毛茸茸的蜘蛛,无一例外,都比普通的大上一倍,常常是躲也躲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