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展 《宁夏教育》2004,(7):118-118
时至今日,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本本主义”的现象。一些教师写教案抄“本本”,抄学校发的或自己摘到的优秀教案。现在多媒体教学提倡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在他那里,是下载人家现成的东西。学生好像受了老师的传染,回答问题、演讲、作文,也习惯于搬“本本”抄“本本”,甚至抄也懒得抄,回答问题拿出教辅读物念,演讲拿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12册《古诗三首》中杜甫的《前出塞》有一句“列国自有疆”。对这句诗历来看法不一样。我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边界”,而把“列国”译为“建立国家”,这显然欠妥。因为:1.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文言字典》等工具书中,“列”也不通“立”,把“列”解释为“建立”,显然不妥;2.许多杜诗版本都是“立国自有疆”。如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新蕾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3.
以前,学生练习作文,总是照抄“范文”.不抄,就写不出来.比如:我出了《学校新貌》,学生就抄《大治之年气象新》(七七年高考学生作文),成段成篇地抄,甚至有的学生连乡土人名也都照搬.我出了《我的母亲》,大多数学生都把他(她)们的母亲写成了一个模样,都是“齐耳短发,苹果脸,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天真、活泼、爱唱歌”……我明知道一些学生的母亲年迈了,可是他(她)们硬是这样写,还是抄的“范文”上的.  相似文献   

4.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论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霑雪芹。此后,红学界大多沿袭这一论点,其实,这一论点是很难成立的。且不说在曹寅的孙辈中找不到曹雪芹,就是把这个“曹雪芹”算做曹寅之孙,他也不具备独立创作《红楼梦》的条件。根据敦诚的诗句“四十年华付杳冥”,曹雪芹大约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而曹家被抄则是在雍正五年(1727)。算来此时的“曹雪芹”才仅仅三岁,可见他生来便陷入厄境,根本就没有“烟柳繁华”、“温柔富贵”的体验。倘若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敦诚、敦敏、永忠等人的诗篇却又明白在那里证明是他。  相似文献   

5.
名人书趣     
苏轼“抄书”有一个叫朱载的人一次去拜访大文学家苏轼,他在客厅里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朱载问苏轼在忙什么,苏轼回答说正在抄《汉书》。朱载十分惊讶:“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苏轼谦虚地摇了摇头说:“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正是凭着这股“抄”劲儿,使得他成为一代名士,文坛巨擘。  相似文献   

6.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7.
抄人     
此抄人不能与彼“超人”相提并论,因为他是“抄作业的人”。就如同“贱男村”不能与“剑南春”等同。“抄人”两字在整个年级是如雷贯耳,能有谁不知?可谓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我俩初会时,我并不在意他。他很招人烦——我俩共居一室。寝室里成日飘浮着含有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的迷雾。这雾虽大却也可被一人吞下。因为是他吐出来的,根据光的可逆性,时“光”也应该可以倒流。  相似文献   

8.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神雕侠侣》。不仅如此,我认为《神雕侠侣》是我所读过的小说中屈指可数的可圈可点的奇书之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这两句古诗,是《神雕侠侣》一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诗句。杨过与小龙女,一个机智聪敏,略带几分狂傲,又不乏侠肝义胆;一个聪颖皎慧,清纯美丽,惊世绝俗。一部武侠,能得这二人中的一人,必值得用心一读。有人说《神雕侠侣》是金庸的“情书”,并非戏言。金庸曾说,他回首自己的作品时,有两处情节会令他感动得落泪,其中一处就在《神雕侠侣》中——分别16年后,杨过期待…  相似文献   

9.
臧克家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一棵大树。他的诗,翻滚着他所经历的自清末到如今的四个时代的波澜,凝聚着他在漫长的岁月中搏击生活旋流的悲愤与欢欣;他的诗,取法于古人和前辈,而又有别于古人和前辈,自有变化,自有独创。在我看来,藏克家诗作的最大特色,表现于纪实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方面。如果祖略考察一番,即可发现,从《烙印》到《集外诗集》,他在半个多世纪所创作的三十本诗集,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上千首诗,大都有其生活“本事”。他虽不乏浪漫主义精神及其手法的运用,但从总体而论,他无疑是一位写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2)
全路卷Ⅱ:《快乐的读书脚印》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相似文献   

11.
一他风尘仆仆地走过来,在诗的征途上,已经走了将近半个世纪,他奉献于祖国和人民的二十本诗集,就如同一束束他所喜爱的紫丁香,自有它的色泽芬芳。 这就是我们的诗人邹荻帆和他的诗。 在中国新诗六十余年的发展史上,邹荻帆只能视为第二代诗人,因为走在他前面的,还有《尝试集》、《女神》以下的众多先行者。他的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过是跟他“家乡的布谷鸟一样,那么不断地叫着”,“那不是怎么婉转的歌声,也不是高亢的音节”;然而,数十年来,他的诗却分明唱出了他的激愤、沉思和欢欣,分明搏动着时代的节奏。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本本主义”的现象。一些教师写教案抄“本本”,抄学校发的或自己摘到的优秀教案。现在多媒体教学提倡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在他那里,是下载人家现成的东西。学生好像受了老师的传染,回答问题、演讲、作文,也习惯于搬“本本”抄“本本”,甚至抄也懒得抄,回答问题拿出教辅读物念,演讲拿现成的文章读,翻译文言文,更依赖人家编好的书籍。教和学到了不费吹灰之力的地步,好处多多,快乐多多。就一样不好,教师离了“本本”不能教书,学生离了“本本”说不出像样的话写不出像样的文字。看来,教学应当反对“本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刘咸忻是近代蜀中著名学者,在方志学研究方面造诣非凡,独树一帜。他认为地方志应“自有其精神与体例”,指出“方志者一国之史”,明确提出秉笔直书的编纂原则和广搜材、慎择材、重考材的选材主张。在方志的编纂体例方面,刘咸忻指出:应在方志中新建《事纪》一目;方志中的《地域志》应“图表”兼备;应对方志各目进行整合,并他目于《地域志》中;将方志中的《政略》改为《治者略》。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两篇课文。也是从《朝花夕拾》里选出的。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反顾”,“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反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从记忆中抄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自三代秦汉,非声不言韵;舍声言韵,自晋人始;唐人言韵者,亦不多见,惟论书画者颇及之。至近代先达,始推尊之以为极致。”这是北宋范温在他的《潜溪诗眼》中对“韵”的美学理论功能演进的一段精辟叙述。范氏生存年代较早,概括其前代、近代的理论实践较今人自有便利之处。而且就现存文献记载来考察,他的看法也是中肯的。东汉蔡邕《琴赋》有句:“繁弦既抑,雅韵乃扬”,曹植《白鹤赋》云:“聆雅琴之清韵”,都是用“韵”标示琴音之美。联系稍后的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和南朝刘勰《文心雕  相似文献   

16.
1月18日晚上,我来到快乐作文班,刘老师把我叫到跟前,拿出了2003年1-2期合刊的《少年作文辅导》,翻到第八页问道:“宇航,这篇《我也受贿了》是他抄你的,还是你抄他的?”我一看,天啊!这不是我写的那篇登在2002年第11期《作文报》上的作文《我受贿了》吗?除了题目多了个“也”字之外,文章内容几乎一字不差。顿时,我急得直摇头,气得直摆手,大声说:“是他抄我的,上面还有您亲笔改的地方呀!”刘老师笑了:“你回座位去吧。”唐丹阳同学,你为何要这样?你为何要这样呀?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为了在别人面前…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中,有几处的引用情形完全相同,但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位置却不一致。试抄析如下:①在拉法格的回忆中写道:“马克思……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a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说:“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味儿……”(《中国韵文表情法》)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作文中常运用“空白”的方法,给文章平添无穷的神韵和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请看:一、(法)哈巴特·霍利的《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4)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陕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世界》2013,(20):82-87
靠努力成长的大势男 虽然不能用很多精确的标准来评断李钟硕到底有多火,但是从《学校2013》里重情重义的“南顺”到《听见你的声音》中的暖男“修夏”,李钟硕塑造的角色总能俘获很多人的心。最近,电影《观相》也不负众望的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说今年是“李钟硕年”完全不为过。但是,这个“大势少年”能够获得如今的成就完全是靠着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因为,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又残酷的演艺界中,能在众多帅气并有经验的艺人中走到最后的,并不会是漂亮、长得好看的演员,而一定是一直不懈努力且资质聪敏的演员。出道三年的李钟硕将自己定义为“还处于有待雕琢的毛坯状态”的演员,虽然说着“说实话,对于现在的成就,我十分心满意足,也算难能可贵,靠自己的能力这样成长着。这点我们公司老板也承认。哈哈。”这样略带调侃的话,即使他把话说得如此云淡风轻,我们依然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自己的演技逐渐建立起的“自信感”。对于有着如此淡然心态的李钟硕,我们一定可以期待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