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传记,由于传主的人品、行状的不同,那感受是不会一样的.一部《史记》“太史公三百篇”,“列传”七十篇占了一半多,“本纪”.“世家”中也不乏公认的传记,但读“游侠列传”和“酷吏列传”,或扼腕或发指,那观感定会迥然不同.我读  相似文献   

2.
读过不少人物传记,也曾受到很多启迪。但老实讲,不少传记写得干巴、枯燥了些,往往流于“纪年”加“故事”加“评价”,显得生硬而无活力, 新近购得林语堂先生著《苏东坡传》(海南出版社出版),慢慢读来,居然越读越出味。没想到1947年语堂先生写于美国(初为英文版)的这部传记,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依然魅力不减。这当然首先是“传主”东坡先生的魅力,但林语堂先生的妙笔(真正意义上的妙笔)有着不可抹杀的作用。 苏东坡是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人所喜爱的人物。前不久《光明日报》举办的“袖珍读书系列间卷调查”中表明,“苏东坡最受当代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3.
读林清玄     
连续读了陈寅恪、吴宓、辜鸿铭、胡河清等人的著作或传记以后,感到十分地累.于是翻出早二年买的《林清玄散文》.这感觉好像“东方时空”采访“东方之子”,访了好几位学者老人,然后访一两个年轻俊彦,以作调适.“林清玄”似清茶,淡淡之中有可品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李燕杰写意     
这两年名人出传记的不少,或自撰,或请他人捉刀,“你方唱罢我登台”,煞是热闹。书一本一本的出,碑传一个一个的树立,刺激了书市,也教育了读者。但或许因为同是读书人的缘故,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令我颇感头疼的难题。我向来坚持认为作文的关键在阅读。我对我的学生强调得最多的就是“阅读”,读名著也要读范文,因此也特别关注作文阅读类的出版物。这些年我国的出版业的确是繁荣了,市场上图书品种越来越丰富,但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学生们在选择的时候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反而是放心买作文书的少了,认真读作文书的更少了.  相似文献   

6.
从事科技编辑工作20多个年头,虽然业务水平远不能与人相比,但自认为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还算是认真的,在这一点上,也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编辑部同事及作者、读者的夸奖,有时甚至被人诟病为“过于认真”。半年之前,遇到一件事情,对我触动极深,谈到“认真”二字,再也不敢那么“欣然接受”,而且面有愧色。中国科协组织下属各个学会编写科学家传记,中国作物学会委托我起草高粱育种专家牛天堂的传记稿。牛是我的大学同学,最近这一二十年又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平素来往不少,个人关系相处得也不错,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一面,于是便接受了这个任务。原以…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读一点旧体诗词。只是我的古汉语根底比较差,没有注释,不查辞书,就不能完全读得懂。我有时候买一两本古书,也总是尽可能地找有注释的本子。古人写的诗词,也并不是都难懂。诗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词如韦庄的两首《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和“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都是比较容易读的。不加注释,也不会令读者在文字上发生什么疑义。当然,更多的古人作品,对于一般读者说来,还是非有注释不可的。现代人写的旧体诗词,不少也需要加注。有的作品,若单对其中的字和词分别详加注释,还可能引起读者的一些疑问,而无助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朋友的孙子患病,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息。孩子是很爱读书的,这朋友准备买些书给孙子读,并认为多读点名人传记于孩子有益。他自己是个学科技的,对传记著作很陌生,要我介绍一些当前写得较好的传记。老朋友了,我只能讲实话,告诉他: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传记最好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东西不是趋炎附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打电话问我新出齐的《朱自清全集》买没买,我说正在发愁呢,这书不是一下子出齐的,几年前,我买了前八卷,可是出齐后,要买后几卷,书店却不肯拆了卖,理由很简单:拆开之后,后几卷再卖给谁?谁肯买一个“半截”全集呢?说得也合情合理,而我再买一套那就重复了八卷。《巴金全集》在出版中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出到最后,再买前面的都找不到了,结果不少人手里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从书摊上买了一册《李敖评传》(董大中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也许是出自祖国大陆作者之手的第一部李敖传记。但是读了这个《李敖评传》,我觉得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例如“取材”,正如作者所说,材料主要是来自三本书:“《李敖自传与回忆》、《李敖回忆录》以及《李敖快意恩仇录》。”撰写一个人的传记,尤其是评传,仅凭传主个人的“自传”,似乎有“模拟”  相似文献   

11.
读了凤翔同志与笔者一席谈那篇文章(载本刊1997年第6期),禁不住也想唠叨几句。今夏天气古怪,小暑未至,酷热已临。这篇续貂之作,虽然草草成篇,却真地淌了不少臭汗呢。八十三岁的老家伙,居然还有这么点儿精神,完全是凤翔同志的良苦用心诱发出来的。 凤翔说我在编晚报一版时,“做了不少漂亮的标题”;还夸我的文章,“文字非常干净、漂亮”,这些都是溢美之词,我是不敢当的,也与事实不符;夫漂亮者,出色也。谈何容易!更何况,第一个“漂亮”之前,还有个“不少”,第二个“漂亮”之前,又冠  相似文献   

12.
现今我家乡有句口头禅:“穷极买奖票,发财看广告”,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致富门路。买奖票,靠运气,不一定中,看广告寻找致富门路,倒实在.受乡风影响,我也喜欢看广告。一天,读某报上一则广告,说的是“出售高强、轻便、自热 A K 系列浴缸模具”,着实令人兴奋:“投资4000元,年获纯利20万元”,投资与获利比为1:50,真是难得的好项目。一只浴缸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业余时间读文写字是不少人的爱好。我虽然不敢跻身文人行列,读文写字却也占去了一多半的业余时间。可笑的是,我虽然不敢自诩文人,却有一个文人的“毛病”:好咬文嚼字。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处书法展览,其中一个书法作品是录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的隶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升处有人家。”对于其中的“升”字我觉得不对劲儿,后来去一家书摊儿翻阅了一本少儿读物,上面的这首诗里也是“升”字。我不罢休,反复索证,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相似文献   

14.
止庵编的《答客问》,封面勒口上说明:“作家张阿泉提出若干问题.谷林先生逐一作答,不妨看作这位文化老人一部别开生面的自传。”书里附录了一位专攻“传记文学”的研究生文章,又称誉“一本这样的传记出现,就是在传记文学的历史上,也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那么,《答客问》是传记了。我想大概只能算传记的“别格”吧。(本来要用一个现成词语“另类”,终于忍住,  相似文献   

15.
人物传记是深受广大读 者欢迎的一种文体,国内的出版社每年都要出版一大批传记类图书,还有不少专门刊登名人传记的刊物,如《人物》、《传记文学》、《名人传记》、《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还有一批新闻纪实类刊物和故事类通俗读物,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在人  相似文献   

16.
光辉的历史悲壮的人生──读‘彭德怀元帅壮烈人生丛书’王炳林“彭德怀元帅壮烈人生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以下简称“丛书”),是彭德怀传记组再次推出的力作。读后,我又一次“被彭德怀光辉而悲壮的人生所深深触动。彭大将军叱咤风云的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范围     
这个题目太泛,也要先说说范围。有人说,可以用韩信的办法,多多益善。我赞成这个办法,那是一切问题交给“比较”去解决,可惜有不少人做不到,所以要“选择”。而人之性也犹水之就下,因而有很不少的人就选择了败德荒废的所谓黄色的东西。这牵涉到好坏,范围还嫌大,所以要再缩小。正面说我的意见吧,全数是好的之中也要有所选择,具体说是:不当只是以兴趣为指针,总是读故事、小说之类;要不怕难,不怕入门时的枯燥,也读讲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读了某些报纸上所谓的“文学作品”,我禁不住想到了“美容室”的美容术。作者用生花妙笔,做美容工具,给那些大款、老板、经理、厂长进行“特殊服务”。 为上述中的优秀人物实事求是地写传记或报告文学,理所应当。问题是有的作者一味地对笔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美化和歌颂,就像一张本来很一般的面孔。经过他们的“美容处理”,于是。他们被描述  相似文献   

19.
最环保的汉字“森” 森,树木众多、繁密。独木不成林,一三个木指木(树木)很多,就是森林了。有不少公司喜欢“木林森”这个名字,我好像买过商标为“木林森”的皮鞋。“木林森”体现了汉字的神奇。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首都某大报的大字标题上赫然出现了“打de”词组,叫人读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此词组为何义。 读了正文,方知“打de”乃“打的”也。“打的”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词,意为“叫出租汽车”。据英文音译为“的士”。“打”在汉语中有20多种意义,其中包括“买”,如打油、打车票。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