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莹 《科教文汇》2013,(24):15-16
德育课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应当融合和体现人文方法,认真研究学生。在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因此,探讨德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道德信仰,自觉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学融入德育,用人文情怀打下爱的基础,增进师生情感;用情感素养激起爱的涟漪,提升课堂的活力;用道德素养坚实爱的根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德育是基础。科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教师应该做有心人。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乃教育改革大势所趋,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笔者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德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以主体参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文言文教学中应当从更新教师观念,明确教学目的,完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科目,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因此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钻研教材,挖掘到隐藏在文化知识中:富有一定的哲理,渗透人文理念,蕴含道德情操的育人思想。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方面进行教育活动,注重知识传授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重,实现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德育的性质决定了德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重要性、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李玉栓 《科教文汇》2011,(11):73-74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语文蕴涵着大量的人文信息,授课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底蕴,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编大学语文》将人文性确立为选编教材的首要原则,体现在人文情感、人文素质和人文理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涵,而且数学教育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方法和效果,深入挖掘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素材,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将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关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道德教育体验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双重任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中,德育有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等方面的功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实施可以从提高教师素质、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运用恰当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德育学作为一门学课,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抽象、吸收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已有的思想材料,形成自己动态发展相对科学和稳定的学科体系。德育课程则是目前我国学校为完成国家特定的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及法制、纪律等教育活动所设置的专门课程。它是以德育学教学的形式,将一定的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双重任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中,德育有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等方面的功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实施可以从提高教师素质、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运用恰当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的传统伦理意识弱化、道德状况堪忧,疏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德育要完成引导学生过道德生活的使命,必须关注生活,进行生活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遗产、文化基因,是德育生活化创新的重要资源。借助活动途径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借鉴传统德育方式方法,将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渗透至德育内容体系,是德育生活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程万 《科技风》2023,(24):37-39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学问水平、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是高职教育活动开展,尤其是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明确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意义基础上,说明经典阅读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主要作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经典阅读活动推广方式和实施要点,以此为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水平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贺兴园 《知识窗》2013,(18):6-7
“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学科知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下面,笔者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德为人之本,德,就是人的德性,德性是灵魂的力量,司马光说:“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但丁说:“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在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德性,加强了他们灵魂的力量。美术教师应该将美术课程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营造德育的氛围,努力挖掘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德为人之本,德,就是人的德性,德性是灵魂的力量,司马光说:"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但丁说:"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在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德性,加强了他们灵魂的力量。美术教师应该将美术课程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营造德育的氛围,努力挖掘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