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界》2009,(7)
为新中国60华诞隆重献礼,千年瓷都景德镇集全市之力,特邀"大师中的大师"、世界陶瓷史上最杰出的陶艺大师之一的周国桢,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誉瓷界的"青花分水写意法"现任掌门人黄卖九大师联袂手绘,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同景德镇市瓷局、景德镇市文物局三大权威机构合力监制,仅以29800元/套的超低原始价格震撼首发,续写升值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牟建平 《收藏界》2010,(1):124-124
2010年是中国农历虎年,与虎有关的艺术品自然受到藏家的格外青睐,而《吉祥虎尊》正是一件是由著名画家阎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大师蔡玲玲联袂创作而成的画虎陶瓷精品,堪称画与瓷的“珠联璧合”之作。  相似文献   

3.
徐桃生 《收藏》2011,(11):72-81
民国时期景德镇在陶瓷产业、陶瓷教育、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景德镇干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4.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与众多土生土长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不同,韦毛华的陶瓷艺术"血统"并不"正宗"。本为广西柳州壮族后裔的韦毛华,起步于广东佛山石湾,成长成材于陶瓷圣地景德镇,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会与陶瓷结下缘分。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0月17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承办的"南青北白汇景德"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主办方配合本次研讨会推出了邢窑、定窑、越窑、南窑、蓝田窑、湖田窑等考古出土标本对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1,(8)
陶瓷大师之父、国画大师黄美尧教授采用大千泼彩画法和独创大墨大彩技法在陶瓷上首次完美展现通景作画,面面皆景青绿山水泼彩国画与当代景德镇官窑瓷首度完美结合瓷画合璧,奠定至高艺术地位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和中国山水泼彩标志人物,2011年5月31日,苏富比春拍张大千作品《嘉耦图》拍出1.9亿天价,国画与陶瓷第一次融合的代表作一元代青花瓷鬼谷子下山,拍卖出约2.3亿人民币的天价,在2008年北京荣宝秋拍会上,著名国画大师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最终以134.4万元成交,为现代国画陶瓷融合的作品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黄美尧教授倾注毕生60年艺术之精华,创作景德镇陶瓷历史上第一款国画、国瓷两大艺术完美融合的《锦绣山河》国画瓷在专家品鉴会上受到10多位大师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称为景德镇第一款真正实现通景作画,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9,(4)
王锡良出生于1922年,原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景德镇。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绘瓷画。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批"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太平窑》(1956年)、《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型瓷屏风画(1959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十里春风》大型壁画(1983年合作创作)、《春风拂滥》以及粉彩《黄山西海》、《色釉黄山》等。  相似文献   

9.
王怀治     
《收藏界》2009,(4)
安徽黟县人,1947年9月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政协委员。其祖父王大凡为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发起人之一,父亲王晓凡为著名的陶瓷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日常保健】最近,国家技术监督局再次曝光了一批不合格陶瓷制品,其质量问题令人忧虑:有的建筑陶瓷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有的餐具陶瓷表面铅污染严重……不合格率高达70%!数字令人震惊!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指出,那些粗制滥造的贴花陶瓷的危险性更大!陶瓷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用品,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因而也成为一些商家盯住的“来钱道”。自80年代开始的陶瓷大战,至今仍硝烟滚滚。据了解,80年代之初,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不过3家陶瓷厂。随着市场的放开,这里到处点火、到处冒烟、到处开工,如今景德镇陶瓷厂家已经超过300家!陶瓷大战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1,(6):3
中华国宝再现,打造中国陶瓷史巅峰巨作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万寿延年葫芦瓶"终以2.5266亿港元成交,被誉为"盛世瓷王",令世界为之瞩目,并创下中国瓷器拍卖新高。  相似文献   

12.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2,(1):165
一代宗师黄美尧巨作16位顶级大师专家团队一代宗师黄美尧主创中国陶瓷史无前例最后50尊欲购从速张大千泼彩画法传承人、"大墨大彩"技法创始人融合六大国画技法,实现陶瓷史上第一款"通景作画"陶瓷杰作。瓶高:49cm,腹径:28cm。以一统江山金钟瓶为器型,以祖国最美的黄河、长城、云雾、迎客松等呈现出一幅俊秀壮美的山水图画,工艺上采用景德镇历史上难度最大的两种装饰技法进行完美融合,以明艳粉润的釉上粉彩为主体,以淡雅清丽的釉下青花修饰上下边角,6朵宝相花、缠枝纹寓意祖国繁荣富强,万代绵长;立体堆白粉彩工艺体现的9条龙寓意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尽显尊贵帝王之  相似文献   

14.
彭明瀚 《收藏》2012,(17):69-74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3,(7):175
"汝官哥钧定"五大历史名窑首次集体聚会·五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首次重磅携手·五大传世珍品首次完美复原业界聚焦综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为积极响应国家保护文化遗产号召,推动五大名窑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五大名窑代表大师和数十位著名陶瓷专家组成团队,数年来多次深入各窑口考察研究,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郦越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焕五位国家级艺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精心甄选倾心研制,严格遵照宋代古瓷技艺手工烧造,传奇再现了宋代五大名瓷的绝世经典!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2,(19):188-189
"汝官哥钧定"五大历史名窑集体聚会·五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重磅携手·五大传世珍品完美复原【业界聚焦】综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号召,推动五大名窑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五大名窑代表大师和数十位著名陶瓷专家组成专业团队,数年来多次深入各窑口考察研究,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郦越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焕五位国家级艺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精心甄选倾心研制,严格遵照宋代古瓷技艺手工烧造,传奇再现了宋代五大名瓷的绝世经典!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3,(1):199
为纪念2013年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博物馆及"7501毛主席专用瓷"原生产单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组织当年曾参与"7501瓷"的多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严格按照原1975年当时生产的工艺、配方、泥土等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辉柄 《收藏》2010,(5):22-28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烧瓷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景德镇出现了“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发展时期。“空白期”指明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年,以下简称三朝)的瓷器。由于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朝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因而提出“空白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韩涧明 《收藏》2010,(9):13-15
对于当代艺术陶瓷来说,景德镇陶瓷的位置毋庸质疑,但是如何入手收藏景德镇陶瓷,又是横亘在每一位收藏者面前的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有着十几年收藏与推广经验.在业内有着专业口碑的“了了亭”主人陈也君.从她口中我们也了解到.当代景德镇陶瓷收藏的“水”并不浅。  相似文献   

20.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佳作叠现,名手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瓷塑各领风骚。有的苦心孤诣,经营传统,有的别出心裁,锐意创新。我比较关注传统一派,听说有一位擅画牡丹的绘瓷高手叫"洞庭一波",在北京见过他的几幅作品,质朴、淡雅、清远,既有富贵堂皇之气,又无行作俗艳之感。我在想,能把牡丹花这一传统题材画得如此超凡脱俗、清新雅丽,其人心境必定经过相当的修炼。我非常信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