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杜卫英 《成才之路》2014,(26):94-95
正当代教育形式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基本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根本的"人本教育"。在实施中有一些基本理念值得我们关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把审美能力作为核心,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重视音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让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充分发挥以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统领下,学校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得到初步创建,但在实施中却出现反差。其内部原因是教育者在音乐教育"范式的革命"面前墨守成规,外部原因是"应试教育"困扰。音乐教育者应加强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付诸音乐教育实践创新;加强师德修养;制订音乐教师教育生涯规划;以音乐"三度创造"为主线,倡导音乐变构学习,开展音乐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3.
黄一忠 《天津教育》2023,(22):126-128
<正>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其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兴趣是引导学习的最佳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却难以很好地实施,巨大的应试压力使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程度远远不足。而通过研究发现,在文化课的间隔适当插入音乐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文化课的课堂注意力。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仅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亟需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音乐.小学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可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浅析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具体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鹭 《孩子天地》2016,(4):178-179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小学教育之中,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给儿童创造愉快的氛围而且能让儿童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茜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55-158
当前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音乐教学水平发展滞后;只强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偏重技能技巧,忽视了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的审美能力及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更新现有音乐教学观念,实施"大音乐教育";提倡合作学习,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天华 《中国教师》2008,(12):52-53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多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在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既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步环节,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的引导与建议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定"收"、"放"自如,始终将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传达的是对真善美的认知,能够起到教化、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发展的目的。情感教育对音乐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对情感教育认识缺乏理念;教育场所限制情感教育实施;教学方法不当。想要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要让教师认真贯彻情感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设施、宣扬正确实施方法等策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开展开学后"第一次课"活动的意义、"第一次课"的表现形式、如何做好"第一次课"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第一次课"的精心设计、有效实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价值,进而激发源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及需要;依托对每次课持续的精心设计与实施,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延续及升华,进而在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树立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10.
议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音乐教育价值的多样性和高等音乐教育主体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满足个体超过生存需要的崇高精神需要,关注音乐人才从内到外的诸多素养,从音乐学习者学习特性的源头挖掘"人"的潜能培养的"需要",高等音乐教育就有了实现自己个体本位价值的"可能"。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依存性,从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独有的培养功能出发,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音乐专门人才,或是培养具有音乐艺术素养特征的人才,此类"满足需要"基础上的高等音乐教育自身,成为教育大家庭中的"中坚力量",获得"价值"。关注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依存性;着重发扬学习者主体性,使接受高等音乐教育的个体对传承、引领社会文明起作用,获得做一个社会人起码的尊严而必须要有的生存能力、创造精神、文化人的素养。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全面而合理的评价,不但能够鉴别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韩竹 《成才之路》2020,(6):132-133
音乐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优化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只有教师用"心"寻找,用"情"引导,用"趣"激发,用"笑"鼓励,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快乐成长,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音乐教育专业对原有的器乐教学提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一味强调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到更加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主要是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为切入点,对音乐教育专业器乐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music softwa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ffordable and widely adopted in today’s classrooms,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users’ needs during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paper examines intra- and inter-sectoral communication pertaining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usic education to shed ligh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for music softwar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music software developers (n = 3) and music teachers (n = 15) are used to gain insights into how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of music softwa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fill a gap in the literature by detailing the knowledge exchange required to effectively develop music education software. Improving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knowledge bas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usic education could enhance novel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providing music teache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new, pedagogically sound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遵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高中学生培养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实际应用中,对分课堂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功效。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只要合理运用、灵活运用、据实调整,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互联网+"教育是教育技术的改革,是对教学、学习和组织模式的变革,"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结合,体现了新时代需求,高效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手段,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张炫 《教育科学》2012,28(4):57-61
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培养目标偏执、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失衡、教育方式单一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流弊,致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滑坡,难以适应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的诉求。要扭转与摆脱这种困境,需精准定位教育目标,倡导并培育全面性、综合性与发展性的音乐师资;摒弃陈旧教育理念,彰显音乐教学的人本价值取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整合的音乐教材体系;探索多元、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愿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要改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好的办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其策略包括: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营造情景氛围,激发愤悱情绪;整合优化资源,突破难点;发挥转换优势,变节奏为图形,以突出重点;再现生活场景,驰骋想象空间,以创编词谱;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丰富的感情、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是突出师范性的象征。因此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一个运用专业技能、发展综合艺术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挖掘个人潜能的实践操作空间和整合发展的机会。是帮助学生分析"教"与"学"及培养学生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一门关键性学科,使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前得到充分的培训。今天,我们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定位准确性、课程设置和合理性、任课教师专业性、教学模式创新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音乐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程的设置与考试,科学安排教育实习时间等,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