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NSO现象与生物灾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生物灾害成因的ENSO理论。作者认为,厄尔尼诺或南方涛动现象(即ENSO现象)是引发许多生物类群暴发并导致生物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理论对于生物灾害的预警预报及减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分析1971-2020年嘉善县降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关系可知,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嘉善县降水较常年偏少的概率更高,冬、夏季降水距平变化较春季更加明显,其中秋季降水正距平变化最明显.厄尔尼诺年时,冬季降水变化具有年代际特征,2000年以前降水较常年基本上偏少,之后则偏多.当发生拉尼娜事件时,嘉善县秋冬季降...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与ENSO事件之关系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江苏省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发现在ENSO事件开始或维持的下一年,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常偏重发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太湖地区小麦赤霉病的海温长期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
张荣华  王凡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08-1315
海洋中存在各种对气候和环境有显著影响的多尺度自然现象,如热带不稳定波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等,它们是海洋中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过程及其与地球系统中其他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和相互作用等特点。对海洋的研究要作为一个系统来展开,以考虑多尺度和多圈层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要采用不同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包括观测、理论和模式等);在认知和表征现象和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模式,从而模拟、预测和预估海洋相关现象及其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作为地球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化信号,ENSO现象是研究年际时间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预估的核心内容,本文以ENSO为例,来阐明海洋多尺度和多圈层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对ENSO的调制影响(如海洋生物引发的加热效应和热带不稳定波等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认为厄尔尼诺是起源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暖水事件,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的暖水及拉尼娜的冷水其源头均在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温跃层附近,在那里加强后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上传输,到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后形成通常认为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当厄尔尼诺的暖水沿赤道向东传输时,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同时向北传输到北纬10.附近北赤道洋流所在的位置,并向西传输,在西太平洋向南传到暖池,形成一次拉尼娜的冷水源头.即在热带太平洋的次表层海洋中存在冷暖水相间的一个运动环路,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相间出现.  相似文献   

6.
韦蒂 《今日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气候异常预示地震?"气候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地震孕育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震和气候异常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8.
韦蒂 《金秋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NOAA资料,分析了2012年1月浙江低温连阴雨雪天气的背景场与相关成因。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异常是本次低温连阴雨天气的主要背景场:北极涛动较弱且在1月中下旬出现转折;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并向极地伸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西偏强,保证冷暖空气在浙江上空交汇从而导致低温连阴雨的发生;中低层水汽通量场对连阴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低空能量锋区的变化与连阴雨过程也是基本同步的。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对我国冬季低温有显著的前期效应;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赤道中太平洋、东太平洋1958~2004年海温指数与1951~2004年青藏高原累积雪深资料,分析了赤道中太平洋、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偏低)与青藏高原积雪间存在的可能关系。研究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偏低),青藏高原多雪(少雪);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4A低),青藏高原少雪(多雪)。  相似文献   

11.
楼丽银 《科技通报》2003,19(6):505-508
E1 Nino事件是指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是造成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因子.利用温州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温州降水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结果发现,El Nino事件显著地影响了处在太平洋西岸的温州气候.其中El Nino事件与温州年降雨总量、5~9月汛期降雨量、3~5月春季降雨量、10~11月秋季降雨量和暴雨天数等气象要素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这种相关性规律,可以为中长期天气预测和防汛抗旱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 the summer of 2003, a heat wave swept Europe and caused more than 70 000 additional fatalities [J.-M. Robine et al., C. R. Biologies331 (2008)].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is no longer a prophecy to be fulfilled, as strong heat waves and typhoons, as well as severe rainfalls, are becoming more severe.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over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re widely studied and frequently reported in the media. These events may be related to the ongoing climate change. In this NSR forum, active researchers specialized in this field gather to discuss the climate and weather changes in China. They present the current changes, identify knowledge gaps, discuss the research difficulties, and propose ways forward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with climate science. Ying Sun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hina Qiuhong Tang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Zhongwei Yan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Jing Yang Professor at the Academy of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faculty of Geographic Science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Panmao Zhai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urrent Co-Chair of the IPCC Working Group I, China Tianjun Zhou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Deliang Chen (Chair)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NSR Editorial Board member, Sweden  相似文献   

13.
李育  朱耿睿 《资源科学》2015,37(3):605-618
气候类型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包含了综合性的气候信息,同时研究气候类型变化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这一地理学指标来探讨中国1961-2010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型的划分基于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计算了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南亚夏季风指数(SASMI)、夏季西风指数(SWI)、东亚冬季风指数(EAWMI)等指数,分析这些气候要素的强弱对各气候型面积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主要气候型为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温暖气候(Cw)、冬干冷温气候(Dw)和苔原气候(ET);2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青藏高原西部,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以及梅雨边缘区,年代际尺度的气候类型变化表现为整个中国出现变暖趋势,除南方地区外都出现变干趋势,年际尺度的各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而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变化趋势;3东亚夏季风(E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夏干温暖气候(Cs),南亚夏季风(S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冷温气候(Df)、夏干温暖气候(Cs),夏季西风(SW)主要影响苔原气候(ET)、常湿冷温气候(Df),东亚冬季风(EAWM)主要影响冬干冷温气候(Dw)、草原气候(Bs)、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w)、夏干温暖气候(Cs),而其中对中国大陆气候影响区域最广,影响程度最明显的是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14.
China''s climate has been warming since the 1950s, wit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t a rate high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Changes in climate have exerted substantial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Attributing past changes to causes provides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ies. Here, 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 in attributing the observed climate changes over past decades in China. Anthropogenic forcings, dominated b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e the main drivers for observed increases in mean and extreme temperatures. 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forcings on precipitation is emerging. Human influence ha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heat events, and has likely change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ies for some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way a specific attribution question is posed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question is addressed present persistent challenges for appropriately communicating attribution results to non-specialists.  相似文献   

15.
Under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CA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this research was mainly conducted by Profs. WU Guoxiong, LIU Yimin, LI Jianping, YU Rucong and ZHOU Tianjun, and received a second prize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wards in 2007.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重大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春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秋冬季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文章在介绍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特征、成因和影响东亚季风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影响,阐述了厄尔尼诺次年我国主雨带华南春雨和夏季主汛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华北东北雨期和华南后汛期)将出现降水增加,并给出2015年12月我国东部大范围环境污染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联系和对2016年我国主雨带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西南干旱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应用1958-2012年中国西南8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中国西南干旱时域变化、空间分布和次区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平均干旱区域占总面积的30%左右,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云南中北部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在60%以上,大部分区域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EOF mode 1反映出西南区域干旱强度振荡的位相相同;云贵高原中部易出现异常干旱、振荡强度大且敏感。EOF mode 2特征向量场北部与南部呈反相位分型特征,其形成机制是南部片区的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偏南地区主要受南亚季风影响,而北部片区的四川、重庆和贵州偏北地区主要受青藏高原季风、东亚季风的影响。依据REOF特征向量场结构类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次区域;“川西高原异常型”干旱强度显著减弱,由干变湿的突变点在1987年。“四川北部异常型”干旱强度显著增强,由湿变干的突变点在1968年。“云南高原异常型”和“贵州高原异常型” 干旱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政治话题。我国日益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谁掌握了低碳技术,谁发展了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198-199
1首席科学家 黄荣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获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1983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称号.曾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著编多部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