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抒雁是中国当代诗坛上一位既具有诗人气质又具有杰出诗才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与时代同步,顺应了人心与潮流,是时代嘹亮的号角,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诗讲究形象的运用,极富情感,是思想与形象、情感相溶相合的可读可诵的美诗。主要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大方面来剖析雷抒雁诗歌的美感特征,以汲取他诗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诗歌的缺失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绘锦 《河西学院学报》2002,18(6):19-23,28
中国当代诗歌走过了一条铺满荆棘,却又开满鲜花的道路,其间,流派林立,诗人辈出。但任何一个诗歌群体都未能长久的独霸诗坛,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群再到后新生代诗群,层出不群的诗学理念,千姿百态的诗人面孔,异彩纷呈的诗歌创作,都未能挽留住渐渐流失的读者,中国当代诗歌的缺失与困境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赵伟 《现代语文》2007,(10):18-20
李益在诗史上一直以边塞诗著称,后人对其多有赞誉且颇多评论。但在李益的存诗中还有大部分并非边塞诗歌,对于这些诗却鲜有论述。作为大历诗坛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也应体现出大历诗坛的风貌特征。文章从李益边塞诗以外的诗歌入手,试通过对诗人在大的时代关照下的情感体验特征的分析,来论述李益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融入大历诗风的风貌特征,从而认识一个更为全面和真实的,边塞诗人身份以外的大历诗人李益。  相似文献   

5.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咏月诗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写照,李白是创作咏月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李白的咏月诗以其哲理和诗意的完美结合而成为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所喜爱和称颂。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一位诗人的全部诗作按编年方式排列起来,很可能就是一部自传。香港诗人傅天虹活跃在两岸四地,是新诗坛著名的"诗歌活动家"和"诗歌出版家",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真实是诗人唯一的自救之道,他40年的诗路历程与他40年的人生历程休戚相关,追求做人的真诚,强调抒情的真实。他的"自传诗"写作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或者"私语化写作"截然不同,能够处理好"小我"与"大我"、"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关系。由于早年受到残酷的政治压迫,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追求自由的象征。透过傅天虹的"自传诗",不仅可以见到他的个人生活史,还可以见到特殊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史。尽管傅天虹丰富了"自传诗"写作,但是,一些诗作在如何更好地处理情感需要、思想需要和审美需要三者的关系上,仍然有些顾此失彼,思想的深刻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优秀诗人应该具有的"语言智能"的尽情发挥。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坛上,在男性悼亡诗赫赫诗名的光芒背后,女性诗人的悼夫诗也别具特色。明清桐城闺阁才女的悼亡诗多感怀伤己,抒写亡夫之痛、孀居之苦与守节之悲。且与男性悼亡诗相比,女性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思与丰富的情感,诗作具有以下特点:哭诉衷肠,直抒胸臆;化用意象,情思细腻;借梦传情,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他运用简朴的语言再现了普通生活中的平凡事件,平凡中饱含着诗人炽热的情感,蕴含着诗人与大自然,诗中人与大自然的契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绝妙境界。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科学思潮与民主思潮的涌入是形成现代汉语虚词大量入诗现象的历史语境,对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的现代变革产生了鲜明影响。虚词大量入诗与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和现代知识系统形成相一致,也是现代诗人人格精神的体现,张扬了主体的真实情感与理性精神。虚词在散文化诗句中的运用,能够形成诗语、诗形、诗体、节奏等方面的弹性张力,构成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审美,推动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功能向叙事、哲理的转变,形成求真写实、知性重理、多元综合的新诗审美风格。这是中国现代诗人审美趣味的抉择,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物我合一、形式谨严、含混朦胧的诗美传统的现代变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景物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并引发诗人审美情感变易的现象,作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期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其灾害的发生频率高于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晚明诗人的诗歌创作在记叙灾害方面的灾害诗仍然比较少。讨论了晚明诗坛的概况;然后从晚明叙事诗记录的自然灾害的方面,关于雪灾、干旱、洪涝、饥饿等自然灾害的记录,加上对灾害史的考证;最后以陈子龙诗歌为例,浅谈晚明诗人对频发灾害的入诗程度以及自然灾害这样的社会题材在晚明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思运被认为是"中间代诗人"中有突出影响的诗人,其实我更愿意称道他在中国诗坛上的独树一帜,因为从诗人的品质来看,独立诗人这一身份更加重要。赵思运的诗带有明显的先锋气质,或者说具有一种极端的现代性,这使得他在中国诗坛上以独具个性的诗风迥异于当今诗坛的其他诗人。他的个性化主要表  相似文献   

13.
梁宗岱阐发纯诗理论的着眼点始终在于救治新诗坛的弊端,纠正主流诗学偏颇.梁宗岱关于"纯诗"的定义,揭示了纯诗理论提出的现实性、纯诗审美发生的机制、纯诗追求的审美境界.基于对纯诗的理解,梁宗岱从中外诗学中咀华掇英,阐释了象征的内涵、象征的特征、象征的审美感受.梁宗岱在诗论文章中涉及到纯诗的一些创作技巧和诗人修养问题,包括诗人是内倾和外倾的两重观察者,创作中人的心灵与万物的契合即冥想出神,新诗崇高的特征在于重视智慧之力,纯诗需要诗人全副精神灌注形式.  相似文献   

14.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对冯至的抒情诗作出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对冯至诗歌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和当时诗坛以及鲁迅个人的审美趣味有关,同时与鲁迅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膜俄美作为诗歌的一种美学境界,它是由诗本身的审美特性与审美规律所决定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美,都是客观美与主观美、物象美与情志美的创造性统一,诗歌也不例外。但是诗之所以成为诗,是因为它特别强调人的情感的抒发。别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①诗的这种抒情本质导致了诗在情景关系构成上的特殊性:诗中情与景的比例不是对等的,情与景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诗歌中情与景构成的一系列形象往往不是按照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客观联系组合起来的,而是更多…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初期崛起于诗坛的一批青年诗人,由于人数众多,流派林立,艺术主张不一,审美理想各异,诗界笼而统之地称之为“后崛起派”.他们以大胆的创造、变革精神,在创作中进行着我行我素的艺术实践.正因为他们这种坚韧、执着的艺术探索,从而导致了八十年代中国诗坛的地震式裂变.“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八十年代诗坛现状的写真.其时,虽然各式各样的诗几乎同时进行着实验,各以不同的艺术风姿吸引着审美情趣各异的读者,然而就其整体来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景物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并引发诗人审美情感变易的现象,作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主体的情感反应运动,来自于阅读对象(即文本)与读者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碰撞,它是阅读情感反应过程的动态化表现。鲁迅先生曾经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  相似文献   

19.
<御览诗>是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由皇帝钦命编纂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因其选录的诗人多不为后世所知,故不为后世所重视且多遭讥评,但将<御览诗>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且与选家的审美标准相结合进行考察,其个中缘由均能得到解释,可以说令狐楚<御览诗>的诗人选录,较为公正客观的反映出元和诗坛原貌,从而为了解元和诗坛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正是<御览诗>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刘勇  赵萍君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1):67-69,75
《御览诗》是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由皇帝钦命编纂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因其选录的诗人多不为后世所知,故不为后世所重视且多遭讥评,但将《御览诗》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与选家的审美标准相结合进行考察后,其个中缘由均能得到解释,可以说令狐楚《御览诗》的诗人选录,较为公正客观地反映出元和诗坛原貌,为后人了解元和诗坛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正是《御览诗》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