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红楼梦》的书名更易入手,分析曹雪芹写作中的情感因素,指出《石头记》一名才符合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文体包括散文与韵文两部分,散文(即小说)是主导文体,韵文是辅助文体。曹雪芹选择白话小说这一俗文体,与宋代以来的俗文体作家遭遇及心态有共通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后者的作用更重要。由于叛逆性不彻底,曹雪芹既想“按头制帽”,又想“揣大家高唱”,导致自相矛盾,这点在诗上表现尤为突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白话的成就和运用韵文的矛盾,预示了白话文体的兴起和文体走向纯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红楼梦》的书名更易入手,分析曹雪芹写作中的情感因素,指出《石头记》一名才符合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体包括散与韵两部分,散(即小说)是主导体,韵是辅助体,曹雪芹选择白话小说这一俗体,与宋代以来的欲体作家遭遇及心态有共通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后的作用更重要。由于逆逆性不彻底,曹雪芹既想“按头制帽”,又想“揣大家高唱”,导致自相矛盾,这点在诗上表现尤为突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白话的成就和运用的韵的矛盾,预示了白话体的兴起和体走向纯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4,(7):5-5
辽宁两学研究6年后论证,中国名《红楼梦》的作不是曹雪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曹雪芹《红楼梦》近体诗格律分析,发现这些近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方面与近体诗格律要求对应,体现了曹雪芹严格的近体诗格律观念,也反映了作为诗人的曹雪芹精通诗律。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立意异常深刻的一部作品,曹雪芹对贾府的内外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运用艺术手法再现这一矛盾,使得小说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性。通过对曹雪芹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所持有的文学思想、主题呈现形式和叙事风格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作者的文学思想特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领会该部巨作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120回本《红楼梦》的前80回为曹芹所作,后40回为高鹗所续。本文从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从《红楼梦》部分情节的本意,从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论辩了高鹗续书是不可信的。120回本《红楼梦》系曹雪芹一个所作。  相似文献   

9.
朱有燉系明初杂剧大家,曹雪芹以《红楼梦》名世。二者相去甚远,似乎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朱有燉杂剧在清代宫廷有着广泛影响力,曹氏家族与宫廷关系密切,故曹雪芹对朱有燉杂剧当不陌生;朱有燉贵为王侯,周藩系中原名藩,及至清代则风光不再,曹雪芹由朱有燉及周藩遭遇引发身世之痛,曹雪芹对朱有燉的接受存在事实依据;朱有燉喜好、对女性态度与曹雪芹很近,《红楼梦》中有所体现;朱有燉度脱剧封闭式的结构与《红楼梦》以神话开篇又以神话终结也颇为一致,种种迹象表明,二者之巧合看似偶然实有必然,虽无铁证,但合乎常理,与那些按图索驹式的考证、索引相比,更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作者问题自从该书出现以来,一直是热门话题,只不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时强时弱而已。最近一段时间,这个热门话题更显其热,各种说法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传统的曹作高续说受到了挑战。其实,拘泥于曹雪芹著作《红楼梦》,的确会碰到很多问题,但如果稍稍拓展一下视角,将《红楼梦》的著作权归于曹雪芹家族,而将曹雪芹定位为并未完全定稿的写定者,很多遭到质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从《红楼梦》的茶事中可以看到曹雪芹的三种矛盾心态,即雅与俗的矛盾,善与恶,真与幻。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亦真亦幻的艺术构思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结晶,它现实的与虚拟的双线结构影响到红学,导致了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诞生与发展,并波及到今日红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许多人物、情节具有相反相生的对应关系,作者有意把一些性格对立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间的性格差异。以言情的表象蕴含对社会的批判,这正是曹雪芹独特的相反相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语言运用反映出作家的艺术功力,体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其作者叙述语言、小说人物语言以及作者对民间语言的提炼与运用,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5.
赞赏女性的才干,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提倡自主婚姻,倡导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恋观是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抨击封建礼教的基本观点。《红楼梦》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唤女性觉醒,期盼女性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6.
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暗合了两性同体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一意识。其中富有魅力的女性人物,都融入了男性气质的因素;而令人喜爱的男性人物同时也富有女性的一些优秀素质。在作者看来,有魅力的女子应有一些男子一般的气质与才识,而可敬的男子也应具备一些女性的资质与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中,题咏《红楼梦》的诗词曲赋之丰富堪为第一。这些题红诗是红学研究中一座丰富的宝藏,但学界对其关注却最薄弱。综观近30年的研究,或作整体的评析,或引为考证资料,或是笺释赏析,或是对新发现的评介等,视角和方法都相对单一。当然,近些年的研究也显示出了此领域已渐引起学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础有两个:其一,家族的兴衰;其二,时代环境。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女性的叛逆是表现其高出一般封建文人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政治清明等。其中林黛玉、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两个重要叛逆女性形象。曹雪芹的民主主义思想正寄托在这两个形象中,其在林黛玉身上寄托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在妙玉身上则寄托了作者渴望社会和政治清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古典文献与实际调查表明,南京江宁与曹雪芹家族及《红楼梦》创作有着密切关系。曹上村的《红楼梦》故事采风及花塘村农民的《红楼梦》研究,以及当地有关曹雪芹家族的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后《红楼梦》文化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