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青海科技》2015,(1):6-8
<正>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先后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陆地的冻土层中找到了可燃冰,并且推算出它的储量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总量的两倍以上,一旦开发利用,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时间延长数百年。因此,在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作为一种巨大的能源储备,可燃冰将发挥重要作用,可预见的是,谁主导了可燃冰开采,谁就可能主导下一个时代的能源。开发利用可燃冰的意义将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
可燃冰存在于300-500米海洋深处的沉积物及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其储量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能释放出相当于天然气164倍的能量.在能源紧缺的现在,它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3.
一个年产亿吨的生物质油田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石激起千层浪工业社会已经高度发达,而惊回首,推动它发展和运行的动力与“血液”要出问题。上世纪末,就不断有化石能源还能用多久的文章,2005年美国能源信息署(IEO2005)又发布了:剩余可采储量、储量增长潜量以及待发现资源量之和,全球石油还可用53年,天然气可用63年,煤炭可用90年。此外,化石能源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消息也是频频传来。整个人类社会都在反思、忧虑和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4.
石油和煤炭储存有限,太阳和风力也时断时续,那么理想的能源存在吗?很多人以为,工业能源是取之不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推测,目前地球上原油总储藏量可供人类开采不会超过100年了;天然气的总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的期限,也不超过70  相似文献   

5.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现在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作为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石油替代能源,可燃冰是否能扫除石油危机所带来的焦灼感?技术上的突破是可燃冰商业开发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类所消耗的能源绝大部分来源于一次性石化燃料,即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从长远观点看,这类能源终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随着人口激增、工业无节制地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预计到下世纪中期,世界能源消耗量较现在将增加两倍。如无特别重大的发现,估计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煤和石油,只能维持200~300年。还有人估计,地球上石油的蕴藏量为2兆桶,从1900年左右开始使用,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石油就没有了。而且,一次性石化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朱训 《学会》2003,(11):7-10
实行全球能源战略的可能性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从当前形势分析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因素。(一 )全球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可以满足世界多年生产需要全球能源资源相当丰富。按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资料 ,2 0 0 0年全球现已探明可采储量煤炭984 2 .11亿吨 ,石油 14 0 2 .2 5亿吨 ,天然气 14 9.38万亿立方米。石油为 4 0年 ,天然气为 6 1年 ,煤炭的静态服务年限为 2 11年。石油证实储量由于勘查工作加强而不断增长 ,2 0 0 0年石油 14 0 2 .2 5亿吨 ,为1986年的 1.4 6倍。沙特、伊拉克等十大石油国拥有储…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的能源绝大部分都是矿物燃料,如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虽说燃料资源丰富,但总有用完的一天。到时候又拿什么作为"工业的血液"呢?按目前的消耗量,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核电燃料也只能支持几百年。近乎用之不竭的风能、水能、地热、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因难以大规模使用,又显得杯水车薪。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寻找新能源代替石油和煤炭等常规能源,成了一代代科学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能源——真空。为什么一无所有的真空会是能源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真空。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人们长期以来依赖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以铀为基本燃料的核能等,但地球上这些化石能源资源的储量有限,终将日益枯竭。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这些能源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迫使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清洁而持久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07,(3):21-21
世界能源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仅够开采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62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与此同时,大量使用传统化石能源,让世界环境不堪重负——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酸雨肆虐……  相似文献   

11.
可燃冰     
正当国际社会急切地感到能源日趋紧缺的时候,地矿专家发现,在海洋中还大有潜力。当今全球的石油产量已有1/3来自海上,其份额还在急速地增大之中。据估计,海底石油的资源量在7 000亿吨以上,天然气资源量200万亿立方米以上。海洋石油是人类在开发新型替代能源之前的主要希望。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海洋里还有一种能源储备也许知者不多,那就是“可燃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人类最关注的两大问题是能源与环保问题。有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石油就不能满足人类使用了。尽管各国都在加紧研发石油可替代能源,但仍有科学家表示,按照目前的研究和开发速度,全球石油资源耗尽若干年后,替代技术才能成熟。也就是说,人类无法赶在全球石油耗尽前改用替代燃料。雪上加霜的是,人类在面临资源匮乏的同时还在背负着因长时间能源消耗过度而带来的"环境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南海北部陆坡已经探明大量的可燃冰.其能量相当于185亿吨石油。经过多年研究和勘测,中国研究人员对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已经心中有数.接下来将优选出一批可供钻探目标区,并着手准备可燃冰的试验性开采。研究员说,在整个南海,可燃冰的储量更为可观,估计有数百亿吨。可燃冰类似于固体酒精,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冰状固体物质.其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能量密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底.在陆地冻土带也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便一直扮演着不同时期能源消费的重要角色。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迅速增加。石化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大量开采与有限贮量之间的矛盾,加剧了能源危机。同  相似文献   

15.
君立 《百科知识》2010,(1):21-22
有这样一种“冰”,只要你用燃烧的火柴接触它,它就会被点燃并产生火焰,为你提供热能,这就是“可燃冰”。有科学家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可燃冰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据相关估计,仅仅是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是,前景真的如此光明吗?  相似文献   

16.
王宁寰 《今日科苑》2013,(12):63-65
新闻背景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1.特殊环境中储藏的新型能源以往人们谈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17.
寻找新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基础,传统的能源有水、木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的过量消耗,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能源正面临枯竭的危机,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系统又未建立,由此产生了在交通运输金融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五千亿吨有机物  相似文献   

18.
正从火山到波浪能再到藻类,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各种可靠的替代能源,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枯竭之后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虽然现在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处理技术仍旧是研发的主要焦点,但这种形势很可能在2025年发生转变,届时替代能源将最终摘去"替代"的帽子。  相似文献   

19.
姜磊  吴玉鸣 《资源科学》2010,32(11):2179-2185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能源效率较低的原因。本文采用1996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岭回归方法,估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边际效率及其不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换算,分析了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能源边际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天然气、电力、石油、煤炭;煤炭消费比重的增加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比重提高会提高能源效率。由此,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应努力减少煤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大煤电的转换力度,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逐渐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强保证石油安全供给措施,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尤其是,国家在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同时,仍需在政策上鼓励各个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美国研究人员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小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