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身立德是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修身立德首先应该胸怀宽广,情操高尚,公正无私,敢于同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作斗争。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不接受道德教育,只有知识而缺少道德修养同样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礼记·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立德树人,成为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明确目标构建,探索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开发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支撑平台,切实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现代职业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诚信,诚是诚实,诚心诚意。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修身”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古圣先贤进行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其中“立志”“为学”“省察”“力行”等内容,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立道德理想、积累道德经验、提高道德自觉、进行道德践履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相似文献   

5.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人修身立德和安身立命之本,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良好品质和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应有的基本素质。然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存在的诚信危机,笔者在深刻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构建诚信教育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传承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在理念上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那么,教师自身该如果给自己定位,如何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又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呢?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修身讲学,成己立人。教书育人,从来都被视为教师最根本的职责。要合格地履行这个职责,就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不断地修身讲学。修身,首先要修为人之德与为师之德。为人之德,儒家讲忠孝仁勇与信义礼智,我们…  相似文献   

7.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表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静心思考"学校教育应该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立个人美德,树健全的自然人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发展必须从培养优秀的人才着手。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关注个人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历代教育家大力倡导的理念。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倡导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境界为古代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也成为评价人们文明修身的价值标准。明朝刘基(字伯温),素有“诸葛亮三分天下,刘伯温统一中国”的美称,他在《郁离子》一书中提出“无畏者祸之本乎,惟有德要以受天祥”的名言。王阳明创建心学体系,突出道德主体化和人心本体化,构建知行统一的道德过程理伦,推崇“致良知”道德修养方法,提出了“天善天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的道德观。宋朝林逋提出“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的价值判断,也就是个人平时要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三观"教育的重要阶段,"计算机伦理学"教学,旨在让学生立志高远、明辨是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四个方面开展立德修身教育:以立德修身为切入点开展计算机伦理学教育,将计算机伦理学核心思想融入大学生公共基础课;从通识意义普及计算机伦理学基本素养;计算机类专业要与时俱进开展计算机伦理学教育;采用鲜活案例教学法开展修身立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课程承载着大学生德育修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的双重期待。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对教师的期待不仅仅是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行为世范的道德层面。传统经典的回归正恰其时,儒家文化提倡修身立德,孝悌忠信,更强调成人而非成长教育,看重个人道德修养,重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必将有益于准教师师德的培育,亦有助于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前言《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了文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放其大学之道的首位。文明修身是形成高尚人格的基础环节,是每一个现代人自觉提高自身精神生活质量和规范其行为文明化、科学化的自我实现过程,对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淳挺 《天津教育》2023,(32):32-34
<正>在新时期,学前教育扮演着塑造未来公民的关键角色,立德树人既是传统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求。本文将探讨在学前教育中创新实践立德树人的路径,通过角色游戏,将娱乐融入教学,使道德教育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成为引领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引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觉悟,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同时强调家园联动,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家庭价值观相结合,形成立体式的立德树人网络,为新时代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道德沉思录     
<正>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是谓三不朽。”聪明的祖先精要地概括了人生“不朽”的内容,使我们懂得了获得永恒生命的要义,但是,这里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把修身立德作为第一要义,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了而把建功立业,著书立说看作其次? 儒家大师荀况认为,“立德”是做人的起码条件,有德无德是人区别于动物草木的唯一标志。他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  相似文献   

14.
温志旺 《教书育人》2012,(10):18-19
"人不信,而不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立德之根本、成事之源,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和生命线,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道德基础。"一诺千金"的佳话传颂了几千年,然而当今社会,坑蒙拐骗、弄虚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重大课题。根据当前我党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以德修身”的角度出发,广大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张才良 《家长》2023,(8):34-36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实施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强调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守公德、懂礼仪、讲诚信,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一、树立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立德”重在强调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树人”重在强调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文本、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7.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立德修身之本。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然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修身与为政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倡导"性善说",希望人君或者执政者通过修身和道德培养成为仁君仁臣,从而推行仁德与仁政,最终实现王道政治。以修身为前提并最终实现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然而过多强调道德修养在政治中的作用,往往使人误以为孟子将道德修养与为政二者混为一谈,即只要能够通过修身做到道德修养的提升,便自然会得到理想的政治局面,无需其他的政治建设。这也成为儒家政治思想受到现代政治学说诟病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孟子不仅仅强调个人品格的修养在为政中的作用,而且提出将修身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为政之中,重视制度建设,以此来更好地约束为政者,实现修身与为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德育思想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又是中华道德文明的重要构成。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孝悌为本,推己及人;援礼入仁,克己复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学校德育工作者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精髓,有助于大学生立德修身,涵养道德品质;以礼规范,树立规则意识;志存高远,肩负民族大义。提升大学生德育实效,大学生应知行合一,自觉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相关部门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发挥网络协同育人的功能;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校园道德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语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把立德放在了做人的第一位;"厚德载物","人无德不正,国无德不兴",这一切都说明了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与维系;历史事实也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兴盛走向衰弱,无不从道德伦常开始。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德行不够,就谈不上更远的志向报复,正所谓"正己才能服人"。如何才能立德修身呢?很简单,那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