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不仅是渠道的相加,也不仅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是要注入互联网思维。即媒体产品应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生产内容,用开放的平台吸引用户参与,创造媒体产品独特的价值;以互动分享的形式,提高用户活跃度,扩大传播效应;引入项目制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不断进步,互联网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县域媒体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其必须找到更适合的发展路径,顺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县域媒体的特性,解析了互联网思维对县域媒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思维下的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文章对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解析,进一步提高有关探究的实际成果,为我国县域媒体的实际创建提供更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牛锐利 《军事记者》2014,(10):13-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思维观念和消费习惯。传统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转型。本文论述媒介融合的内涵和动因并分析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关键,提出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产品生产,用户参与,跨界经营,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推动电视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思维观念和消费习惯。传统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转型,在产品生产、用户参与、跨界经营、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推动电视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14,(8):8-8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余海波认为:如果不改变思维和态度,媒体融合的前景就不容乐观。当前国内新闻界所做的媒体融合,特别是由传统媒体发起的媒体融合行为,做得很好的并不多见。有人说没做好是因为钱、技术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但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互联网思维和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把自己拉到与自媒体一条竞争线上,用快资讯、聚合内容迎合读者,还是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价值,以对内容质量的巨大投入吸引关注回流,一直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互联网思维的深层逻辑着手,会发现这两种思路并不存在天然矛盾.相反,由深层逻辑指导的媒体融合,可以有效打破目前传统媒体向融媒转型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区媒体与新社区媒体在互联网思维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不断融合,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创新和外向沟通,是促使封闭社区走向开放的积极动因之一.通过分析社区媒体融合的不同阶段和应用案例的分析,阐述其不仅促进了邻里和睦与城市互通,还强调了受众的平等参与性体验.最后总结了社区媒体融合的创新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尚处于尝试阶段的社区媒体融合的不足与客观限制因素,并点明其在产业和服务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将会有效促进媒体间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等。广电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做法是:树立平台思维,再造业务流程和竞争新优势;转向用户思维,服务用户并黏住用户;建构跨界思维,着力布局融合业务和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社会化思维,思考创新监管体系和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幸  吕志昆 《传媒》2015,(17):46-48
近来,在我国兴起的众多自媒体节目中,《罗辑思维》从节目制作内容到影响力,再到关注度上都是该领域中的佼佼者.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节目形式应运而生,人们通过互联网对自媒体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自媒体节目形式看,以脱口秀节目受欢迎程度最高,《罗辑思维》作为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更是以其鲜明的特色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行动指南,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平台".在全媒体语境下,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互联网"节点化、开放、连接"的底层逻辑.贵州省主流媒体改革在机构整合、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也在技术驱动、平台优化等方面体现互联网思维.本文通过梳理贵州媒体改革的探索经验,探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进入了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的媒体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众多新出现的媒体给予了人们更多获得信息的方式和形式,这给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当代的时代潮流中,各行各业都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时代元素融合到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去。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应该积极做出改变。本文主要是着眼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析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论证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当代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现今面临着来自新兴媒体和同类媒体的双重竞争压力,面对严酷的行业环境,近年来,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一系列传媒集团进行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运营改革。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看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资源整合与用户需求开发方面具有成功经验,同时在资源整合理念和盈利模式探索方面分析也存在不足之处。分析南方报业集团的融合发展可以看出,内容与渠道建设合作发展,以及找准自身定位开发具有品牌效应的新兴媒体服务产品是报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寻找媒体融合的突破口,成为当下媒体人集体意识的共识。《太仓日报》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构建成立全媒体中心平台,优化再造采编流程,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规律,谋求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思维激发着众多的新媒体汹涌袭来,也指引着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许多知名传统媒体开通了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另外,一些自媒体新秀如“晓松奇谈”和“罗辑思维”等也迅速崛起.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就媒体融合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提到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由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7.
苏菲 《传媒》2017,(12)
近几年动画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上看,以日本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产业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位置.就我国来看,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从上世纪戏剧题材的《马兰花》,到历史题材的《秦时明月》,再到儿童题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故事性和呈现方式上,国产动画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国内观众的好评.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乃至传媒、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独特的受众群体也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依然滞后,这不仅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同样还因为国内动画电影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的不合理.为此,研究者有必要从术到学,从实践到理论对国产动画电影进行总结归纳,这不仅是研究动画电影本身的需要,也是不断推动动画电影遵循自身规律健康发展的需要.由陆方老师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动画电影符号学》一书,便是对当前动画电影的系统研究.该书运用符号学一般原理,通过对优秀动画作品的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了动画电影表现手法与受众对动画电影辨识度之间的联系机制,能够帮助我国动画电影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准确表达动画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静娟 《新闻爱好者》2021,(9):后插17-后插18
全媒体时代,精准营销、创新、创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创意产业鼓励个人释放创造性,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突破原有框架去打造新产品和新理念,以催生新市场,将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拓展新通道.这是创新思维、创意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独特模式.党的十九大后,国家加大了创新、创意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我国...  相似文献   

19.
自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我国接连出台各种利好于互联网、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带来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各种新媒体普及和交叉运用,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原先的单一模式变为多种渠道并用,而且也使得读者原先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和百度商业分析部联合攥写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4Q2》中,164页的PPT有36页的内容和智能电视、视听媒体相关,可见视听媒体已成为新媒体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时空,麦克卢汉勾勒的"内爆"的村落,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国家、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互联网的特点以及整合这些特点发展的媒体,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格局,也带来了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新时期,媒体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跨文化传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