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怡  黄玉浩 《新闻界》2008,(1):65-67
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闻选题应该是对社会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应该建立在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选题策划要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选题角度不等于新闻线索,线索是发现过程,选题角度是发掘和发挥过程。它是记者为了充分展现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新闻选题的多角度,为电视采访策划提供了空间,成为操作性很高的环节。一、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新闻选题角度是新闻专业人员对新闻线索的认识深化与思维创造的结果。变化是记者最能抓到报道角度的显性因素。在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就是把事物放在时间的坐标上,作纵向的对比,得到较好的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4.
郭鸿燕  张淑玲 《传媒》2021,(5):74-76
社会调查报道是新闻中的"高精尖"产品,兼具新闻性与研究性.新闻性就是指调查报道是对社会中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挖掘,通过调查、报道,反映社会问题;研究性就是做社会调查报道需要记者透过现象,寻求事物来龙去脉、探究原因.社会调查报道要想出彩,需要记者以"四力"为方法论指导,才能明辨真相,呈现事实,写出深刻、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5.
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新闻报道的新闻线索开始的,记者采访报道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能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采访的方向,记者能否及时了解掌握新闻线索,判断新闻线索的价值,迅速确定新闻选题,是记者采写报道的关键。那么,记者应如何甄别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6.
见闻的写作     
所谓见闻,是记者(或通讯员)就听到、看到的有价值的材料写成的新闻。见闻具有下列特点: ①记者是事实的目击者,并进入报道之中。现场感强。 ②新闻的主体是记者耳闻目睹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且如实描摹。直观、贴近。 ③着眼于人们未知、半知或误知的领域选题。  相似文献   

7.
孙愈中 《视听界》2007,(3):94-94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会产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般媒体都会按照不同领域对记者作分线采访的安排,有的负责时政报道,有的负责工业报道或农业报道,有的负责文化新闻和社会新闻。记者分线采访有不少好处,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何为新闻判断力 新闻判断力是编辑记者在选题时遇到的首要问题,何谓新闻判断力?有些学者称之为"新闻嗅觉"、"新闻鼻",即新闻敏感. 总的来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目光敏锐、反应敏捷,善于从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电视记者尤其要具备这种能力,现场事件或人物的同期声就是正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并迅速在脑子里形成思路,在采访过程中提炼主题,使其所选的材料,包括同期声和现场,都紧紧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闻媒体的注意力转向了经济效益,而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却有所忽略.就媒体的内部分工来看,每个记者的一线采写作用自然不可小看,但是就整个新闻媒体运作方向来看,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则显得更加重大.新闻选题要符合新闻价值的共性规律,组稿编排要注意社会舆论导向,评论时事要做到科学严谨等,都是新闻编辑工作应该具有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会产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者采访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些活动各个层面进行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事实的新闻价值。为了便于让记者熟悉采访领域的活动特点.一般地市级电视台都会按照不同领域对记者进行分线采访的安排,即有的负责时政报道、有的负责农业报道、有的负责工交报道、有的负责文化新闻和社会新闻报道。我曾经在七台;  相似文献   

12.
袁媛 《新闻爱好者》2012,(18):44-45
一条新闻,有没有新闻价值,不仅仅在于新闻事实的大与小,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思想意义,在于记者在报道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思想如何,在于新闻的指导意义和舆论导向作用如何。所以,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发掘出选题的思想意义,是记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深入开掘过程。在依据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主题方面,笔者提出从九个"着眼"发掘主题的思想意义,与新闻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3.
调查性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旨在向人们展示新闻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它需要记者尽职尽责地展开调查工作,将新闻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在合理尺度内呈现给受众。真正的调查记者要怀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审慎对待报道的选题和调查环节,既要质疑求证、深入挖掘,又要兼顾平衡、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作为《福建日报》固定专栏之一,近两年来,"今日视点"编辑和前方记者、通讯员保持紧密联系,或天天盯网,寻找新闻线索,准确分析判断其内在新闻价值,展开深度策划,决定每一选题报道规模、角度、形式等,向一线记者下达采访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地方台记者由于身处新闻宣传报道的基层,在及时挖掘鲜活新闻素材,写出“三贴近”的新闻报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18.
张爽 《新闻世界》2013,(10):183-184
作为广播新闻的采访人员,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确定采访的选题,考虑采访的内容、形式、人物等,为报道的顺利完成做好充足准备。本文在分析新闻选题的来源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广播新闻采访的选题和准备做出着重分析,为广播新闻的采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时为吸引读者的眼球,热衷于负面新闻及煽情新闻的写作.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过分突出当事人的金钱及社会地位,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调事件的戏剧性悬念和煽情、刺激的方面,模糊了新闻传播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新闻生命。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特有的捕捉新闻的本领,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良好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