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思想性、导向性、正确性,提高和加强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这四句话道出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新闻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好记者就应该做一个好的人。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工作要配合、促进中心工作,这是由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工作新闻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工作新闻容易做,但却难以做好,难以做得让观众爱扑克,理论上讲,推都明显做好工作新闻的重要,但一到实践环节,到了要做出让观众爱扑克、领导满意的工作新闻来,很多问题,就来了,往往会令新闻工作难以下手。新闻的立足点就是通过影响受众的感情逻辑,促进理解和接受,通过潜移默化达到宣传目的,因此,如何从感情上让受新闻宣传,就是新闻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也是做好工作新闻的一个出发点,笔想结合自己的体会,着重从实践应用方面谈一些自己对做好电视工作新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徐繁  陈蓉蓉 《新闻世界》2013,(5):289-290
校园新闻宣传工作者往往为驾驭不了多变的新闻需求而困惑。究其根本是没有认识到校园新闻宣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采写内容死板空洞,编发样式老套,从业学生记者缺乏热情,只为完成上级部门规定的宣传任务。研究校园新闻心理学,抓住校园新闻读者的接受心理,才是做校园新闻之道。  相似文献   

4.
金宇 《新闻世界》2013,(7):18-19
【摘要】记者是新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新闻现场“透露”的信息可能杂乱无章,而记者要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其中细节至关重要。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而言,通过细节描写,让新闻内容丰富且有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看,没有人读,就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张报纸如何才能博得读者的青睐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一、记者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新闻敏感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眼睛上的话,那么,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则表现在新闻敏感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一对"钻子眼",培养新闻敏感,首先就是要培养这种钻子般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不清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是党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成为实现目标的一致途径.党报民生记者应运而生,笔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工作5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有成绩,也有教训,总结起来就是:党报记者需要"经营"民生新闻.之所以用"经营"一词,是想说明采写民生新闻需要用心,用心选角度、用心体会生活、用心策划、用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层通讯员,要想写出一些有力度的新闻,就必须有对同一工作进行多层面探讨的本领,即做好同题材新闻宣传的本领。笔者试就此发表一点看法。一、找准新闻角度,变换新闻样式一群记者针对同一件事进行采访,各自写出来的报道可能会大不一样。为什么呢?各人观察问题的视角不一样,对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同的差  相似文献   

8.
我们一直在寻找新闻规律,这是一件共同的事情,不仅仅作为新闻领域的从业者在找,我想,作为采访对象的人也在找。譬如说,采访对象有拒绝采访的权利,而公众也有知情的权利。更有气急败坏者,不惜动用公共权力,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在某个机关系统内点名道姓地明确告之:不许接受某某某采  相似文献   

9.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真实,新鲜.是否真实新鲜,是新闻与非新闻的根本区别.其中,真实是构成新闻的首要条件.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1982年<新闻战线>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陆定一同志,这位长期担任新闻宣传领导工作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的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就有人看."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是党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成为实现目标的一致途径。党报民生记者应运而生,笔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工作5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有成绩,也有教训,总结起来就是:党报记者需要“经营”民生新闻。之所以用“经营”一词,  相似文献   

11.
许琳晶 《东南传播》2021,(12):25-27
作为舆论宣传阵地的第一个关口,县(区)级融媒体中心最贴近基层民众,又融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点,融媒体中心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群众,有亮点、有创新、有质量,就必须突破现有地方新闻报道格局,挖掘最新鲜、接地气的地方新闻,打造一支"专精特新"的新闻人才队伍,让之形成地方新闻宣传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展现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13.
近读《人民日报回忆录》一书,被其所披露的内容与记者的文笔所吸引住了,这是一部信史。建国四十年来新闻宣传中的沟沟坎坎,其中都如实地反映出来,对我们搞新闻工作以及新闻研究的人来说,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材料。记者写史,写刚刚过去的一幕又一幕,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他们往往是重要历史的见证人。事实上这部书,集人民日报历届著名人士、中坚人士之手,抓取每人在历史关键时期所经历的精采一幕,绘之于笔下,既给我们提供了最翔实的史料,同时又绘声绘色、非常形象地领我们去身临其境,去感受这些重要新闻宣传中的甜酸苦辣,并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15.
何锋 《新闻前哨》2003,(8):59-59
地市电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尤其应加强新闻评论工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拿出精力主攻新闻评论这一薄弱环节,变弱项为强项。 一、尽快建立专业评论队伍 1、成立新闻评论部。台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评论工作,挑选业务能力强的记者充实其  相似文献   

16.
又一个记者节来临,作为一名电视记者,我不禁扪心自问,面对职业疲劳,自己是否还能用心坚守这块阵地?是否还能够登上又一个顶点?回首十几年的记者生涯,自己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有苦有甜,有收获也有遗憾,辛劳和汗水浸透了一篇篇稿件,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着每一天。记者犹如风雨中的行者,不论寒冬酷暑一步步前行;记者是受众的眼睛,给他们带来精神食粮。在用新闻眼观察周边风景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富足起来。  相似文献   

17.
唐虎 《军事记者》2003,(8):46-47
中心工作,在整个军事新闻宣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人民武警报一名驻站记者,我始终以搞好中心工作报道为己任,较好地完成了报社和部队领导赋予的中心工作宣传任务。去年以来,我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刊发稿件170余篇,其中反映中心工作的报道就有153篇。其中长篇通讯《打黑除恶一利剑》在军报、武警报刊发后,还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的高度评价。回顾一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我感到搞好中心工作报道关键要把握好3个环节。起点要高落脚要实中心工作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密不可分,又与部队建设、社会稳定紧密相关。要驾驭中心工…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新闻宣传的最基础工作。采访是获取新闻的手段,是新闻工作的先导。任何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新闻采访。不会采访的人是做不了记者的,而采访水平不高也做不了优秀记者,更别提写出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报道。一、新闻采访的性质及其特点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  相似文献   

19.
何旭 《新闻三昧》2008,(6):46-47
关注新闻作品的人不难发现,经常见诸获奖新闻花名册的精彩文章,无论体裁如何,总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研读,总会有一种有别于平庸之作的灵气;逐字逐段地推敲,会被文章里跃动的灵气所吸引与感染。这些能抓住人眼球牵动人心的作品究竟源自于记者面对新闻资源的时候怎样的一种冲动呢?这些冲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根据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及对各类获奖作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记者的良知与责任是什么?十多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就是:用生命捍卫法律!用无畏伸张正义!用良心为弱者呐喊!十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自己不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十几年来我用自己的血、自己的汗,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在努力践行着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并揭露了几起在山西省乃至在全国有重大轰动效应的案件:如监督查处的山西平陆“5.12”公安民警妻子杀人案,让一批违法违纪的公、检法民警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上披露的平陆县副县长王引平利用嫁女之机大肆敛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