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设备购置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基于B/S架构,使用PC浏览器作为管理终端,但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随时随地登录系统管理和处理公务成为趋势,而适用于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终端登录管理的设备购置信息管理系统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PPTV聚力 《声屏世界》2013,(7):135-136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电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PC屏幕将不断地退化转型成用户个人的娱乐控制中心,而原本PC端的视频用户则将不断向移动端迁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用户移动媒体消费时间的急剧增长让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获得高速成长。据统计,2013年来自移动设备的页面浏览量已经占到全球浏览量的14%,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只有区区的3%。到了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让更多人看到了移动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移动网络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如万维网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或其他便携式工具)连接到公共网络,既不需要台式电脑,也无须一个固定的连接。智能手机是"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且因无掌上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网络连接、付费的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端升级,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阅读终端的移动阅读正在逐渐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流.作为移动阅读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短信、微信、段子等,而书报刊内容应是题中之意,也应是我们数字出版人应创新思维着力推动的.  相似文献   

5.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6.
2012年初,在国家“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全面推进背景的影响下,跨平台互相渗透、相互合作拓展新媒体业务,已成为新媒体探索式发展新的方向。随着3G的普及、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智能化的不断提升,手机、平板电脑上各类应用,已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推崇。移动互联网已经把生活的任何一个行为链条,连接到小小的手机终端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它们伴随生活的,不再是简单的资讯、新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11,(5):23-23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与网络的迅速发展,企业终端设备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型设备开始深受用户青睐,有望打破PC、笔记本电脑长期垄断企业用户桌面的局面。这使得在企业计算中,用户对于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选择正日益多样化。IDC预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有望在2012年全面超越PC。同时,平板电脑也不再仅仅是针对个人用户的设备。根据BarclaysCapital最新的调查,近60%的企业CIO表示将为员工购买和支持平板电脑。  相似文献   

8.
姚远 《视听》2016,(6):15-16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屏、跨屏等现象兴起,并逐步成为常态。终端渠道的不断多元化以及终端融合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众群正在不断地被互联网PC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分流。尤其是对于年轻受众群体,笔记本电脑、平板以及移动手机已经取代电视等传统终端成为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屏时代的来临决定着媒体测量思路和技术的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叙述了新媒体广播系统的设计构想。系统的设计构想是要使广播电台在AM/FM等频段之外形成新的传播途径,用户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包括电脑、3G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收听广播节目的一种综合平台,逐步打造专业性"窄播"收听模式的设计理念,为广播电台在网络时代继续保持主流媒体地位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获得了受众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既遇到了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但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只是手段,广播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博采众长,实现新的突破。按照学界一般定义,移动互联网主要指的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移动互联网主要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便携性、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多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  相似文献   

11.
尹哲 《档案时空》2015,(10):30-31
一、移动新媒体的定义 移动新媒体是所有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兴媒体的总称,包括手机媒体、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SP、移动视听设备(如MP3、MP4、MP5)等.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是当代媒介融合趋势以物化形态呈现出来的媒介终端,为了与一般新媒体相区别,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将其统称为“移动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端升级,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阅读终端的移动阅读正在逐渐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流。作为移动阅读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短信、微信、段子等,而书报刊内容应是题中之意,也应是我们数字出版人应创新思维着力推动的。手机移动阅读的创新思维手机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中青年一代已经显示出为优质内容愿意付费的意愿。但是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报业踏上了艰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过去的探索中,报业向新媒体的扩张涉及了电子版、新闻网站、论坛等形式,报业生命线也从报纸延伸至电脑以及手机等终端.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转变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接触渠道,报业与移动终端的融合成为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字期刊的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图书与情报》2012,(2):7-9,28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阅读已经成为数字阅读发展的新趋势,数字期刊的移动阅读也将呈现数字平台移动阅读开发力度加大、读图成iPad杂志重要卖点、手机阅读突显"情感"与"故事"、富媒体电子杂志成为未来重点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杂志业正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获得新的阅读市场.当前,很多传统杂志都开发出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在移动终端上开拓新的读者群.但是,移动终端上的杂志业发展仍面临盈利模式、呈现方式、第三方监测等诸多问题.而在面临新的终端环境时,应当尽早树立互联网意识、用户意识和平台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热销与3G网络的成熟,国内电子阅读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然而,在各种移动终端的冲击下,专业的电子阅读器销售市场萎缩,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电子阅读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子阅读设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算,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①.2012年,一些传统电视台开始推出了基于电视互动的移动社交应用,将家庭共享的电视大屏与个人私享的手机小屏结合起来,实现手机用户与电视观众的高度匹配.在传播方式上从单屏走向多屏,受众使用媒体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移动社交应用的推出是传统电视台与移动互联网的一次跨界融合,也是传统电视台在触媒时代完成自我创新与突围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用户更倾向于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文章以我国最早开始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的23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方式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利用完全第三方开发的APP服务读者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在利用APP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利用APP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众化、快速阅读、移动社交等词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热点词汇.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网络直播.尤其是2016年以映客、花椒为代表的"移动直播",不再局限于必须要有电脑才可进行直播,而是只要有手机和网络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直播.所以今天,我想就移动直播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E-Bppk的终端硬件设备分为移动终端和PC终端,移动终端指的是便携的手持电子设备包括电子书阅读器、掌上电脑、PDA、笔记本电脑等;PC也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台式电脑。在移动终端的市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