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2.
《草原》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抓住文本,让学生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加深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草原的静态美;通过推敲文本的词句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草原的动态美;通过感受课文的情境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蒙古族人民的心灵美;通过领悟课文的感情深化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蒙汉之间的感情美;通过感受语言的魅力深化与文本的对话,感悟祖...  相似文献   

3.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文本的对话性与生成性,这是一个师生本三元主体多重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本三主间性的对话机制涵括以下几种文本对话形式:师生与文本主体间性的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和师生与生生主体间性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对话文本。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活师生的期待图式结构、掌握一定的对话策略,可望达到师生本三者的视域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对话生成文本,从而扩大原教学文本的内涵,拓展认知主体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插图,都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抓住这些构成文本的基本元素,就能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更好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它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人文本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豪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读的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卢永璐 《现代语文》2010,(11):59-60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其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存深层对话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构建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8.
9.
算法经验是学生主体进行计算时,在基本程序操作和方法运用过程中形成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它是学生形成计算能力、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积累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之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光有一般意义的数学活动还不行,还应对数学活动本身有所感、有所悟,才能达成数学活动的意义,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帮助现实问题解决的直接经验,并推动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和升华,延伸至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从而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对话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源”是课文。课文是我们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师生情感依托的一方家园,同时也是师生展示才华、提升生命感悟的一个舞台。在课改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对话”变了味,竟成了一种缺少生成的“传话”、缺少感悟的“说话”、缺少激情的“对话”、缺少互动的“问话”、缺少引导的“训话”、  相似文献   

11.
鲍虹霞 《新课程研究》2009,(12):141-142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双方是平等的、合作的,在语文课堂中,不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2.
孙绍振《名作细读》中谈及"还原"、"比较"两种阅读方式,来对话经典课文,破解阅读难点,笔者感同身受。对话方式,实则辅助生本对话的通道,其核心在对话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如何促使生本之间变得更具对话性。"还原"阅读文本,不失为帮助学生与文本建构对话的有效途径。很多有实干精神的老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以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对话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强调"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感悟和思考层次会不一样,与文本之间也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刘清梅 《师道》2005,(7):35-36
众所周知,学艺术是熏陶、感染人类灵魂,陶冶、锤炼情操的最好的工具——“人类的灵魂不能没有学艺术的滋润”。在具体的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物作为一种客体,它因负载着作显露或隐藏的见解、意愿而影响读这一主体;同时,主体又在不断地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的信息。”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受到学作品这一“客体”的“熏陶”、“感染”、“顺应”、“同化”或“逆反”,就必须有自己的对本的个性化的感悟。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应用形象思维,进行联想、想象,再现艺术形象,使之融入情感、进入意境、获得美的感受和艺术的熏陶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感悟能力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透过关键句段、关键字词揣摩玩味,不仅体味到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达技巧,而且能因文悟道。因而,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阅读教学感悟能力的特性阅读教学强调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围绕某个话题,通  相似文献   

16.
张兰 《内蒙古教育》2009,(14):13-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命题里实际包含厂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其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两层意思虽各有所侧重,但其共同点是明显的,即都认为阅读、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过程,且都是具备“主体间性”特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提出"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调用学生经验为起点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反对教学与学生经验的疏离,倡导教师教学时要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经验常常被忽视、异化或者替代,直接导致了阅读与自身发展有意识对接的无法实现。杜威认为,发展是儿童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不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