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的故事     
公元前二四七年初秋,韩国都城郑(今河南省新郑县)的气候还是很炎热。都城中靠北门的一半地方,都是高门大屋,这就是朝庭王宫;靠南门的一半地方,店铺林立,这是都城街市,东街特别热闹,人来车往,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2.
韩非     
鲍亚民 《学语文》2005,(9):30-31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  相似文献   

3.
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年),战国末年韩国的贵族,著名的法家,他曾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子.在韩国的时候,屡谏韩王富国强兵之术,韩王不能用,便退而发愤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秦始皇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无恨矣."前233年,韩非使秦,李斯自知不如韩非,怕自己失宠.便向秦王进谗言把韩非杀死.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韩非愤于自己的国家衰弱,不足以对抗强秦的兼并,他研究春秋、  相似文献   

4.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我国战国末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韩国贵族,是荀卿(即荀况〕的学生,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唯心主义天道观相反,韩非认为“天”就是自然。他认为自然有它自己运行的规律,它是不需要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来主宰的。他说“天有大命”(宋乾道本注:“昼夜四时之候,天之大命”)又说:“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扬榷》)。韩非认为,自然的总规律叫做“道”。“道”是“万  相似文献   

5.
韩非的德法观是建立在"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之上的,他对儒家的道德仁义和"德治"思想的批判、对道德概念的法家式改造,并不是为了否定道德自身,而是希望通过法治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韩非德法观发展的结果是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理念的提出,其"德""法"观对后来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并对当代中国治国方略的抉择多有鉴借。  相似文献   

6.
韩非认为好利恶害、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这种人性既不可改变也无需改造,却可以利用。他主张用法律与道德来规范平衡人们的欲利之心,利用人的好利性实施对人的行为的操纵和控制。韩非正是基于他的这种人性论建构其治国方略并论证其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战国末期代表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是先秦的寓言创作家。他的著作《韩非子》一书,寓言故事很多,散见于篇中,而《说林》、《内外储说》更可以说是寓言故事集。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非常重视游说,以说服国君坚决推行其政治主张,并和敌对学派作斗争。因此,对于游说故事的搜集编辑也都非常重视。韩非总结前人游说的经验,运用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从认识论、功利主义、道德观和政治观等方面广泛而尖锐地批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论,形象而深刻地阐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今天,读一读韩非的寓  相似文献   

8.
讲究功利是韩非思想的特色。本文论述了韩非关于价值取向、实现功利的途径,以及公利与私利、主利与臣利、大利与小利、长利与近利等利益关系的一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帝王之术中具有丰富的吏治思想,对于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吏治制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建国以来,专门研究韩非吏治思想的文章却是寥寥。因此本文拟就这方面内容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0.
背景链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  相似文献   

11.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背景链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3.
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封建领主制逐渐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整个社会分化、动荡激烈。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不能不引起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化。表现在学术文化的下移,人  相似文献   

14.
韩非主要是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理论家,显赫于先秦的学术舞台。他没有美学专著,但在阐述其学术思想的时候,他以一种政治家的眼光,涉及到一些美学和文艺的问题。这里仅就以下四个方面,作一简略述评(凡引《韩非子》只注篇名)。  相似文献   

15.
先秦名实观从一开始就是为政治服务的,韩非批判地继承了儒家的名实观,提出了形名逻辑的观点,最终的政治目的也是为了使社会达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6.
韩非政论的文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政论具有鲜明的特征:深刻、切实、奇峭的思想内容,通过明确、雄辩、犀利的表达方式和警练、刚劲、迫急的语言运用,得到最完满的表现。从思想深层到语言表层,各种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化,有机地表现韩非创作个性的独特性:深、峭、劲、急,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喜爱形名法术之学。其人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书。他是先秦法家杰出的代表荀况的学生。作为韩国没落贵族后裔的韩非看到当时的韩国日渐衰弱,曾屡次向韩桓惠王和韩王安上书陈谏,主张修明法度,富国强兵,任用贤能,但未被采纳。于是,他便“观往者得失之变”,发愤著书立说,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阐明法制思想。秦王政看到他写的《孤愤》、《五蠹》等书,赞叹不已,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秦国攻打韩国以求韩非。公元前233年,韩国派遣韩非使秦。韩非入秦后,未及得到重用,便遭到李斯、姚贾的陷害,于公元前233年,在囚禁中被迫服毒,死于秦国。  相似文献   

18.
远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 ,韩非子就迳直去研究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韩非子的逻辑思想宝库里还显露出当代逻辑的不用逻辑量词然而却分析到多元关系和项 (个体变元、个体常项 )的语义的研究和语构的研究的端倪。韩非子关于项逻辑的研究比德国数理逻辑家弗雷格的谓词逻辑早两千多年。韩非定律彪炳古今  相似文献   

19.
王虹 《青海教育》2002,(10):29-30
韩非,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博学多闻,知识丰富,眼光犀利,对人情世故观察之细微深刻是惊人的。韩非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荀子的性恶论。在韩非看来,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真正的感情,只有各自的利益,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各谋其利的集合体。基于对人性和社会的这种深刻洞察,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专制论。这对当时正在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君主专制制度是求之不得的统治秘诀,难怪秦王政对它如此欣羡和赞叹不已了。在韩非法、术、势君主专制理论的体系中,法占重  相似文献   

20.
二千多年来,由于反动阶级的政治需要,历史被颠倒了。一个立场反动、思想是秕糠的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正如鲁迅所说的:“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而同时,与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子儒家学派作坚决斗争的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学派——法家,却横受种种谣言和诽谤。今天,我们要清算孔子的反动思想,同时也要对法家重新评价,还他本来面目,把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