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安凭借《断臂山》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颁奖前一天.李安曾惦记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因为那是华人导演.甚至全亚洲导演尚未打破的零的纪录。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导演李安凭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征服奥斯卡,又一次捧起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奖杯。画面中的李安,从容、淡定,但花白的头发却难掩岁月的痕迹。在荣誉的背后,李安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两次高考落榜,意外步入舞台生涯;在纽约名校高分毕  相似文献   

3.
王琦 《声屏世界》2013,(3):72-72
继2006年荣膺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之后,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其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战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好莱坞大牌导演,再度获得最佳导演奖。李安的获奖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国产电影商业价值及艺术价值的热议。  相似文献   

4.
张晓丽  殷乐希 《今传媒》2016,(11):100-101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该片获奖无数,导演李安凭借此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导演,本文将以此电影为研究对象,对其隐喻美学进行分析.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命名中的隐喻美学﹑图像中的隐喻美学﹑影像叙事中的隐喻美学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另外,本文也试图据米歇尔的四分法理论分析受众的参与式解读,全面分析影像作品在生产者制作出后,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解读对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闻通讯》2013,(6):64-64
贾樟柯出征戛纳,最终得到最佳编剧奖。贾樟柯面对媒体采访,直言“在戛纳找到了知音”。而此前刚刚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李安导演大赞“贾樟柯导演勇气可嘉、电影的力量很强”。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今的中国电影研究中,专门的导演研究已不多见。在这种学术语境中,向宇的《跨界的艺术:论李安电影》一书专论李安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但考虑到李安在当代世界影坛的影响力,"特殊对待"也不为过。导演研究看似目标明确,实则难度不小,尤其像李安这样的导演。李安电影题材广泛、风格多变、语境复杂,如何把握重点、挖掘神韵,是需要费一番心力的。况且,海内外关于李安电影的评论研究复杂繁多,怎样推进挑战不小。读者只需稍稍翻阅该书"海内外李安电影研究现  相似文献   

7.
陆敏 《新闻界》2012,(21):31-35
本文将关注点放在以电影为介质的跨文化传播中。以李安电影《喜宴》为例,展开分析并阐述了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的"谁在说","怎样说",以及"说了什么";进而深入到电影的受众反馈中,进行受众文化心理分析,探究有限样本所能呈现的传播效果。研究最后探讨在跨文化的语境中,电影如何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曲转  刘婷 《今传媒》2012,(4):86-87
李安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电影导演,他的中西结合的文化背景、国际化的商业眼光,令他在好莱坞创作出了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影片。本文将李安电影《断臂山》放在跨文化的背景下,通过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其艺术构思及美学特点。意义在于通过此影片作为一个案分析揭示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并对未来优秀的国际性影片趋势作一个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19):88-88
李安获登美国导演公会季刊封面 过去只邀请马汀·斯科塞斯等美国大牌的《美国导演公会季刊》最新一期邀请李安做封面,肯定了他在美国导演界的地位。李安表示,有机会和同业分享经验,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10.
李安是世界上极富声望的著名导演之一,其所导演的电影并不简单是对一个故事的讲述,而是注重挖掘其内在价值和内涵,让其中的深意融入到人们的思想之中.尤其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之后,更使电影富有魅力,让观众在对其电影进行观赏的同时,对电影中所展现的中西方文化不同予以深思.基于此,本文就李安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进行分析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彤 《采.写.编》2016,(1):200-201
跨文化交际使得世界的交往日益扩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难免产生误解和冲突,这种误解和冲突的根源就是他们在文化习俗上有着差异性.本文就以影片《推手》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分析李安导演在该影片中所要表达的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以及由于这种观念的不同造成文化上的碰撞和冲突,和造成这种碰撞和冲突的原因.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实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导演李安擅长表现东西方化冲突以及所引起的社会化和家庭伦理观念上的变化。李安的作品,总是带着中国传统化温尔雅的气质,虽然中庸却很现实,其表现手法也同样质朴自然,继承了中国电影生活味道浓厚的传统,形成既富东方格调,又有强烈电影感的风格。《卧虎藏龙》代表着李安电影的“中国化品格”初步形成。这部影片几乎可以称之为真正“允允武”的艺武侠电影,李安在这个“学性”的武侠故事里,体现的是对武侠世界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贺相田 《新闻采编》2015,(2):31-32,13
李安的电影《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经上映就迎来观众多角度的解读。这种分析热潮使得影片蒙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先抛开本片,我们纵观各类故事片后不难发现,除去电影中繁杂的叙事手法和故事框架,几乎每个故事归根结底都是对生命的探寻和思考。而李安的聪敏之处在于他紧紧抓住了人类作为自然人存在于世的最本质特征——对生的追崇和对死的抵触,直白干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运用3D技术讲述这个故事,不单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4.
解读李安     
第78届奥斯卡颁奖礼不久前落下帷幕,凭借《断背山》赢得“最佳导演”奖的李安,近年来持续斐声国际影坛。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李安用自己的作品证明:电影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别的区别。原因何在呢?对于李安及其作品,我们不妨尝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读解一番。优柔的执著——来自生活的历练在李安身上你绝对看不到一丝好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师、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4项大奖,从此中国电影似乎找到了叩开奥斯卡大奖之门的钥匙,出现了新一类影片:中国古装动作大片。中国古装动作大片归属商业大片商业片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类型,以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为开路先锋,接  相似文献   

16.
孟欢 《新闻世界》2011,(5):201-202
2010年,女性导演的创作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在逐步扩大创作视野的同时,关注情感与社会现实,更多地走向生活,融入宏大的社会,追求更加丰富深刻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命的关系,其电影语言也极具个性,感性而鲜明地折射出女性导演充满张力的文化姿态和艺术个性。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导演继续保持着活跃的姿态,证明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审美范畴,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这让他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运用传统美学工具对李安的电影进行分析,探析了李安电影意境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招标期间,蔡国强夹在张艺谋、陈凯歌、李安等众多大牌导演之间,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其他人的导演身份不同,参与奥运会之前,蔡国强的身份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独立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招标期间,蔡国强夹在张艺谋、陈凯歌、李安等众多大牌导演之间,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其他人的导演身份不同,参与奥运会之前,蔡国强的身份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独立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胡旭 《新闻战线》2023,(21):67-70
提升经济评论的到达率、点击率,一个关键路径就是实现从传统媒体格局下“重说理”到全媒体格局下“重叙事”的话语方式迭代。这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也是党报经济评论内容创新、表达升级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