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湖县广播站主办《园丁赞》广播节目,从三月十三日开始,到六月二十三日,共收到来稿971篇,播出105篇。稿件从不同角度赞颂了“园丁”忘我劳动的献身精神。通过宣传,全县初步形成一个尊重知  相似文献   

2.
有些散文,看了以后想学也学不了。比如这篇《厨房之舞》,文如其名,行文恰如灵动、跳跃的舞蹈一般,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瞬间的姿态和落点。从昔日的厨房到今日的厨房,从伦敦的厨房到马德里的餐厅,从自己的手艺到过去邻居的绝招,从自我陶醉的生活秀到刻骨铭心的“饥饿体验”,整篇文章随意穿插、跳跃、回旋,将那“厨房之舞”的一个“舞”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可称得上作者自我生命激情的一次彻底释放。  相似文献   

3.
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边读一边想”,是在第一组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读书的基本方法。 阅读,不论是从形式到内容再回到形式,还是从感知到理解到应用,从生疑到质疑到解疑,关键都在一个“想”字。凭借什么去想?要靠文章的语言文字,靠自己的阅读实践。所以“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而在四年级第一次进行这项重点训练的两篇讲读课文教学时,要切实让学生自觉地获得这方面的新知识,为以后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文”这个概念,叶圣陶老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文教学,就是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语文要将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进行教学,必然就有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解到评价的课文分析过程。这种抓“字、词、句、段、篇”,抓作者观点的剖析、感情基调的把握,文章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班上一般水平的学生,认真考虑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然后精心安排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力求使自己的“教”的过程和与学生的“学”的过程相吻合,引导学生自觉经历读的全过程,从字词句到段落篇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一篇篇课文“全盘授予”学生,而是要把学习一篇篇课文的方法和规律教给学生,即“授人以渔”,让学生自己去汲取知识的养料。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授人以渔”,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清华同方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主题“教育均衡”,从1979年到2007年5月,有2136条与之精确匹配的相关纪录。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803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有17篇、“中国重要报纸”有1316篇。但输入“义务教育均衡”,搜索到538篇。用同样的方法,在“中国博士学位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与“教育均衡”匹配的记录有43项,而与“义务教育均衡”相关的只有10项。其中,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相似文献   

9.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老妪     
梁晓声 《新读写》2009,(7):77-77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1.
《采蒲台的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从描绘白洋淀的苇草入手,从苇海写到苇塘,从苇塘写到采蒲台人民的斗争事迹,这样巧妙过渡,层层深入,托物寄情,唱出了一曲人民革命斗争的颂歌。课文一开始写了作者到白洋淀的第一个印象:“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接着又用一个形象贴切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和交际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语境因素,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经过同仁们的多年探索和努力,已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见解;但是近年来笔者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过文言文有所感知了(古诗词的教学),到中学对文言文的学习从初一到初三,再从高一到高三,学习了一篇又一篇,但阅读能力并没有随所学篇数的增加而提高。一篇几乎没有“生词”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语篇分析的方法逐步发生了变化,由表层描述向更可靠地功能阐述发展,“文体分析”、“语域分析”、“体裁分析”构成了语篇分析的三个途径。笔者认为综合运用这三个途径分析语篇,即可做到从表层分析到深层分析,也就是由形式到功能、由用法到运用的推进。本文重点讨论这三种途径之间的关系、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荀子被认为是先秦最有成就的逻辑学家之一,在中国逻辑史上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逻辑思想主要集中在《荀子.正名篇》当中。《正名篇》的杰出贡献是“概念论”。精辟的“概念论”,使《正名篇》堪称不朽。《正名篇》中关于“名”的论述从提出,到作用,到名的分类,非常细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一篇经典文章,可以教学的点很多,但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选点教学。而选点的依据,既有教材单元教学上的要求,也有该篇作品本身的特点要求。选点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教学为例,从“如何发现选点”,到“依托选点分析文章内容”,再到“追溯选点理解作者思想”,每一个环节都阐述了具体的做法,以求形成一种常规的选点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十六个侧重于读的重点训练项目中的第一个。这个项目的内容要贯穿到整个阅读教学中去。其中“读”是手段,“懂”是目的。要想“读懂”,企图走捷径,毕其功于一役是办不到的。我们从“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这一比喻中得到启示,把读懂课文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试尝、咀嚼、消化,使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逐项得到落实,由浅入深,层层递  相似文献   

18.
《学习之友》2014,(7):1-1
“从3月20日到6月30日”,算成数字,是102天。 “六百六十六篇”,写成汉字,不过六个字。 六百六十六篇征文,累放于桌上,却是有着近半米高的一叠。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焦点”。我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练说—写话—写段—仿写”.到“写物—写事—写人—抒情”.形成了“先说后写,连句成段;由段到篇,先仿后写;由易到准,由篇到面;循序渐进,先叙事后抒情”的序列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20.
带读字量从486个减少到231个,识字量从353个降低至296个,写字量从215个减少到118个:课文篇数从之前的45篇减少到40篇,删去了原先最后一章节的5篇篇幅长、内容深的课文;每个章节后的“古诗诵读”部分,共计8篇古诗,由基于纸质教材的显性呈现变为基于音像教材的隐性呈现……2014年新学期,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发现自己拿到的语文课本较往年“薄—了不少,“瘦身”后的语文教材学习总量相对减少,学习要求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