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透镜成像”一章的教学中,为便于学生对本章涉及问题的掌握和记忆,本文就透镜成像中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一、作图方法1.确定点光源S不在主轴上所成的像 一般选择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光线作图.2确定点光源S在主轴上所成的像 如图1甲所示,利用放在垂直主轴的上方且过S点的物,其像必定在垂直主轴且过S的像S的性质作图.具体作法是:设物SA与主轴垂直,用两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A的像点A′,然后从A′作主轴的垂直线AS,与主轴的交点S′即为物点S的像点,如图1乙所示.图13.确定任意光线经透镜折射…  相似文献   

2.
今年南方某省会城市的高考模拟试题中,有一道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好题.原题如下:一直线状物体AB经平面镜MN成像,可看见物体AB完整像的区域为图中的DMNE图1区域;可看见其部分像的区域为图中的CMD和ENF区域(如图1所示).试用作图法确定物体AB的位置,并写出简要的作图步骤.本题失分率较高,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此类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只习惯于由已知物体求像,然后通过物体射向平面镜的边界光线再确定观察像的范围.即习惯于由物→像→观察范围的正向思维.而本题恰恰相反,已知观察到像的区域,反过来让你确定物体…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通常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法,求物体经共轴光具组所成的像时,会遇到下述情况。如图1:当物体AB上A点发出的光束,经第一光具折射后是会聚的,但不待光束到达会聚点即遇第二光具,此时因三条入射光线并非特殊光线通常情况下,较难直接求得最后所成像的位置。那么能否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法,求出上述情况下物经光具组所成的像呢?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透镜成像作图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会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光路图。如果把这要求仅仅看成是一种法则来让学生掌握而不重视作图法的原理(即作图法的依据)的教学,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将遇到一些很难克服的困难。例如,眼球、照相机、望远镜等物体的长度一般的都远超过透镜的孔径。如图1所示,学生将无法作出A点的像。学生也常常要问,在主光轴上的物点如何用作图法求像的位置。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让学生学会对既不平行于主光轴又不通过主焦点的光线(如图1中的AK)如何作穿过透镜后的光路图。通常采用的“焦平面辅助法”,要引入副光轴、副焦点和焦平面等概念,必然相应  相似文献   

5.
在近轴光学范围内,薄透镜在成像的过程中,像和物的直线性对应关系是否成立?也就是说,物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各物点经透镜成像后所得的各个像点的集合是否仍然是一条直线?对于这个问题,有关的一些书中均采取了肯定的做法。例如在用作图法求图(一)中物体AB的像时,就是分别求得了与A点、B点对应的像点A′和B′,然后连接A′B′,即为所求的像。这样做的依据何在?如果AB垂直于主光轴或平行于主光轴,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则需要加以证明。现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平面镜能够成像,但人们用眼睛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时,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有下而三种情况:完整像、部分像、盲像(即看不到像),我们把眼睛能够看到完整像的区域叫视域,下面介绍确定平面镜视域的两种方法.题目 如图1所示,在平面镜MN前有一发光物体S,人眼在A处,试用作图法说明人眼能否在镜中看到S的像.很显然,这是一道确定平面镜视域的问题.方法一:物点引线法.由物S分别画两条入射光线交镜面的上、下缘M、N点,得到入射线SM、SN;然后作其反射光线MB、NC,如图2所示,显然MB、NC所夹范围为该平…  相似文献   

7.
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教学探微上海市金山县中学戴丽萍现行高中课本《立体几何》(全一册)P.42上通过例题“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公垂线段AA的长度为d.在直线a、b上分别取点E、F,设AE=m,AF=n,求EF”,推导出异...  相似文献   

8.
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点时,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方法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解析  从平面镜中看到地面的范围,实质上是这部分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很容易想到,作出地面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而后观察.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地面和障碍物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人眼在O点应从障碍物ABCD和它的像A'B'C'D'之间,才能观察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像.从图2中可看出,人眼在O点只能看到E'G'部分,然后再根据平面镜…  相似文献   

9.
根据入射光线求作反射光线一般可以利用反射定律和量角器作出,但是在各种不同的题设条件下,若只囿于反射定律的思维去求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平面镜位置或像点位置等光学作图题往往难于解决.本文介绍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巧作反射光线的方法,然后利用此原理去具体地解决有关难度较大的平面镜作图题.一、巧作原理人眼在平面镜中看到虚像时,像点与入射点的连线必定与眼睛.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二、巧作方法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A,把A点当作物.找出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A′(过A点作平面镜垂线,垂足为N,使AN=A′N),…  相似文献   

10.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立体几何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本文试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的探讨 ,结合《立体几何》(必修本 )中的概念、习题 ,概括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种基本方法 .例 已知ABCD是边长为 4的正方形 ,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 ,且GC =2 ,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一、直接通过该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直接作出所求之距离 ,求其长 .解法 1.如图 1,为了作出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延长FE交CB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BN⊥BC ,交GM于…  相似文献   

11.
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考数学重点内容.求二面角的大小,关键是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同类型的题目所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辅助线)的方法也不同,本文针对求二面角的常见题型研究其解题对策,与读者商榷.方法一 根据定义直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例1 空间四边形ABCD,AC⊥BD,且△ABC的面积为15cm2,△ACD的面积为9cm2,若AC=6cm,BD=7cm,求二面角B-AC-D的大小.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弹力方向的判断 ,在实际操作中 ,让人感到比较困难 .本文从弹力方向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说明 .1 .面面、点面接触产生的弹力 :存在于两个直接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垂直于接触面 ,指向受力物体 .如果接触面为曲面 ,则垂直于该处的切面 .例 1 如图 1所示 ,球面光滑 ,其它接触面不光滑 ,杆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杆所受的弹力方向 .  分析与解答 :由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 ,在图 1中A、B两处有弹力存在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指向受力物体 .在A处 ,由于是曲面 ,所以弹力方向垂直于切面 ,背离球心 ,指向杆 ;在B处 ,是点面接触 ,垂直于地面 …  相似文献   

13.
杨付生 《物理教师》2002,23(2):35-36
本刊 2 0 0 1年第 4期《透镜教学应注意两种观察结果的差别》一文中列举的一定大小的物体AB经凸透镜成实像光路如图 1所示 .文后总结眼睛在P1CP2 所围区域内能看到AB整体的像A′B′.(即P1CP2 所围区图 1域为全像A′B′的观察范围 )许多资料也都有类似作图和总结 .我认为总结是不全面的 ,要画观察范围 ,对象当然是人看 ,由于人眼本身结构的限制 ,人眼不一定能看清或看到人眼前方的物体 .按正常眼说 ,人眼的近点是 1 0cm ,像A′B′在人眼前方 1 0cm以内时 ,即使眼球焦距调到最小 ,A′B′在人眼中成的像也不会被人感觉到…  相似文献   

14.
例1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移.(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解析如图1所示,物体(烛焰)AB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A’B’.由图可知,烛焰下部B成像在光屏的上部B’,烛焰上部A成像在光屏的下部A’.若凸透镜不动,把烛焰的A点向下移到B点,光屏上的像就从A’点向上移到B’点.即欲使像向上移,则透镜相对于烛焰AB必须向上移.所以,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欲使像向上移,则必须使…  相似文献   

15.
异面直线所成角之作法金昌市一中曹宗哲端点搭桥求几何体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往往可选择异面直线中一条线段的端点,通过它作另一条线段的平行线,易得所求之角。例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AC与BC1所成的角。如图(1),只要选择线...  相似文献   

16.
命题 1 如果直线l∥平面α ,那么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立体几何课本上的这道平平常常的例题 ,在近年来高考解题中常被运用 ,屡见奇效。例 1 ABCD是边长为 4的正方形 ,E、F分别为AB、AD的中点 ,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 ,GC =2 ,求B点到平面EF  相似文献   

17.
求共线三点组成的两线段的比是几何计算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一个难点 ,只要掌握其中的解题规律 ,就能快捷地解决此类问题。其规律如下 :⑴过共线三点中的分点 (一般中间点 )作某条直线的平行线 ,将它们的比转化到已知线段比的直线上。⑵可过已知线段比的分点 (一般中间点 )作某条直线的平行线 ,将它们的比转化到未知线段比的直线上去。现举例说明 :例 1 在△ABC中 ,AC >AB ,AE =12 BE ,F在AC上 ,且AFFC=2 ,连结EF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G ,求 BGCG的值。 (遵义市 90年中考题 )分析 :BGCG是B、C、G三点共…  相似文献   

18.
求物体的重心时,通常用力矩平衡列式求解的方法.受“悬挂法”测物体的重心的启示,笔者尝试用作图法求解物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对一道题中有关电场强度的讨论葛祥(安徽淮南市十五中,232033)原题:将一带正电物体Q放在不带电的球形导体附近,A、B为该导体表面附近的两点,M为导体内的一点,且QAMB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所示.则A、M、B三点电势高低关系为,A、M、B三点场强大...  相似文献   

20.
一、虚拟法例如图1所示,请用作图法求出入射光线MN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PQ 解析MN是一条任意光线,我们只能作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图,故PQ不好直接作出。但如果借助三条特殊光线成像,从物射出的光都要通过像点,根据这一思路,可虚拟一个不在焦点上的物体,就可轻松求出光线MN的折射光线P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