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播手段的日益现代化,使得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节大众传播的一般作用一、文化传播的作用文化传播作用也称为社会遗产或遗传的传承功能,它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成年受众、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认同社会传统、社会经验、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极其主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它的影响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使人们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总是在一定社会文化下进行的。大众传播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又时时在传播和创造社会文化。它通过新闻报  相似文献   

3.
李坤 《新闻世界》2013,(10):159-160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解构,将其功能性中最突出的舆论监督(即环境监视)功能、社会模式维持功能、社会成员社会化功能以及社会安全阀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在其基础上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受众的社会认知的双向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影响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自主性逐渐增强的阶段,动画片可以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媒体优势发挥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呢?  相似文献   

5.
广告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是指广告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 广告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 其触角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 成为大众型商业文化现象。广告的社会化功能的主要表现是: 一、向公众传播有关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 二、倡导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并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有关新的生活方式的信息。然而, 也应对广告传播社会化功能中的负面效应有所警惕。认识到它给人的社会化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和影响, 在广告传播的实践中, 充分发挥其社会化功能的正面效应, 抑制其负面效应, 用积极、健康的广告来促进人的社会化, 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广告对人的社会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24):62-67
社会化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社会各类成员的宠儿,也因此成为营销传播主体青睐的领域,运用社会化媒体展开的营销传播实践不胜枚举。本文基于后台的大量案例分析,提出在"人际间的交互"与"主体性的在场"前提下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传播的A-O-W基本模式,期望以此为基础对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传播问题做理性深入的探索与检视。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8)
仪式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仪式功能多维度地体现在社会整合、体现象征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展演等方面。广告是一种仪式,广告传播是一个与消费者共享意义和对现实仪式性建构的过程,重新认识广告的仪式性本质并凸显广告的仪式功能,既是对广告本源的回归,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提升广告传播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是一对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从西方引进之后,中国学者对它们的涵义、特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政治传播的互动性推动个体政治社会化,其功能性促进社会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即政治传播的过程,二者具有同一性和同步性。政治社会化程度反过来要求政治传播与其高度匹配。  相似文献   

9.
贾海峰 《新闻窗》2013,(4):37-38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变革的轮廓要由社会环境决定,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其著作《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提到:“现存的传播系统决定着环境的范围……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发生影响;因而这种影响是由传播形成的,所以传播的历史是所有传播的基础。”对社会而言,社会化过程使个人逐渐适合于各种文化环境,使社会的各种文化因素逐渐化为个人心理结构的内在部分,因而社会化关系到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不可否认,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所有因素中,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心洁 《东南传播》2021,(12):116-118
纪录片仪式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起着凝聚社会集体、传承历史记忆、增进民族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仪式功能.从历史重现、记忆再现、符号表现、情感凝聚四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大国仪仗》中的仪式传播,能够清晰看出,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仪仗兵在执行各项仪式任务时所进行的仪式传播,在构建"仪式场景",强化观众意义认同感,塑造国家形象,构建抒发爱国情怀的绝佳场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组织社会化的分析可以看到,组织传播可以分为强制、交换和认同三种不同的策略,它们分别面向不同的组织成员、针对不同的社会化内容、对应于组织社会化的不同阶段.基于强制的组织传播往往面向新进成员,针对的社会化内容往往是基本的、严格的组织角色规范和流程,通常发生于组织社会化的初期阶段;基于交换的组织传播往往面向的角色形成阶段的成员,其社会化内容往往有关员工绩效和组织效能的提升,通常发生于社会化的中期和后期阶段;基于认同的组织传播往往面向组织的资深成员,其社会化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目标和组织价值观,通常发生于社会化的后期.  相似文献   

12.
刘敬 《东南传播》2021,(8):127-130
结合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中对仪式的有关研究,借鉴维克多·特纳提出的"类阈限"理论提炼出了微信类仪式传播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微信空间中类仪式传播的分类和特点、功能与属性.根据微信用户对互动仪式参与意愿的高低和参与仪式后造成的影响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两个变量区分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类仪式,最后提炼了微信类仪式传播的四种基本功能并指出了其功能的同一性即仪式的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试论档案馆编研工作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提出了档案馆编研工作社会化的命题。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档案馆编研工作社会化的社会基础和必然性、重要性、必要性 ;阐述了档案馆编研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人才队伍专业化、编研选题社会化、技术手段现代化、成果形式多样化、传播途径多元化、功能作用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宣梁 《采.写.编》2017,(5):128-129
主持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主持人的即兴口语传播能力也在互联网以及广电节目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兴口语在创作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现场即兴口语的创作中对主持人现场的表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故而强化和提升主持人的即兴口语传播能力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奇葩说》栏目作为一档为奇葩正名的说话类节目,在爱奇艺平台一播出就受到追捧。在茫茫网络中,怎样令口语传播深入人心?《奇葩说》栏目告诉我们:标签化的网络口语传播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奇葩说》栏目的传播特点,并对《奇葩说》栏目主要成员:蔡康永、高晓松两位团长、团员马薇薇、颜如晶、肖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探讨被贴以标签的网络口语传播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6.
民间调解仪式通过电视呈现,在传递价值观、社会整合和城市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将以《新老娘舅》节目为例,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对调解类电视节目的仪式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口语传播是指通过"说话"来制造意义的过程.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还不断地进行着非言语传播.非言传播在口语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认为,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因素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既无处不在,又富含力量。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形式是传播事业发展的催化,是整个传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社会化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广告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其触角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商业文化现象。从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来看,它确实不是集中、全面、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单个的广告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出完整的思想。然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必然要综合地体现出一定社会精神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情趣与理想等。“我们一直在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广告口号所表达的不就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吗?“诺基亚以人为本”宣扬和提倡的不就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崔琼 《新闻传播》2012,(8):38+40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在传媒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作为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之一,是当今一个极其重要的传播载体和工具。本文将对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介如何发挥好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这三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董星 《视听》2021,(1):132-134
从口语传播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下半场时代,社会化媒体赋予"受众"信息处理权利的同时却并没有对所授权利进行有效的管制,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媒介素养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情况.本文基于这种现象,探讨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在真相反转前后的媒介素养有何特点与不足,并深入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从网民自身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