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丰做”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方法强调主动学习,提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动手做,“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像、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根据这些培养目标,本人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与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3.
汤小飞 《成才之路》2013,(15):90-9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学生形成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教学中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学生要能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起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树立起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凶此,学生在学习科学课时要不断创新,让科学素质在实验活动中扎根生长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开发和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创新实验室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解决科学新课程有效实施,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陆婷 《成才之路》2012,(27):96-96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探究中让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科学学习热情呢?由于学生对周围自然事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我们的科学教学应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利用信息技术建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学习时空,达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使小学科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外在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内部的体验学习,体验学习也成为现代教育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课程,为实现这一理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这就表明科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当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新奇感,与生俱来的问题欲望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不陌生并富有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的必要性分析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共处。”客观审视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一些实际情况值得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旨在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求我们老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巧用生活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探究欲,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科学标准强调科学教学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会使学生学习内容更有实践性和挑战性,学习兴趣更加持久,有利于学生建构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周围,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探究生活,在生活中探究科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教师应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科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是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养成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知识,乐于与人合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科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多年来,我和科学教研组的同事们带领学生广泛阅读科普读物,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兰绍平 《教书育人》2014,(12):37-38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  相似文献   

19.
宋营弟 《科学课》2009,(9):14-15
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利用信息技术建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学习时空,达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