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提升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形成以"自我发展"为特点的阅读教学方式。指导他们在阅读各类文本的过程中,始终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阅读中感知生活、认识世界、陶冶情操,通过阅读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愉悦自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从"阅读"走向"悦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教师要正确扮演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可以说,个性化阅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那怎样开展个性化阅读呢?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来解答。为了使这一做法收到实效,我首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读课文时,在不懂的词语、句子旁边打上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们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是走过场,没有发挥读的作用,读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所以把学生们放在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这才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所要注重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教学生都不爱阅读。"每个学生应有自己爱得入迷的书和爱得入迷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当学生对某种事物爱得入了迷,才会注自己全部的精力。只有当学生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发掘阅读乐趣,身临其境地走入书中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信息的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求知欲强,阅读取向灵活多样。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但要要求学生爱读,会读,更要提倡学生灵活运用、所以,我们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孩子们把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原始资料、想像创作的作品硬读后感等内容收集整理,建立自己的小小阅读档案.把阅读历程都记录在案.激励自己在书海中不断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我本着自己几年语文教学的经验,发表几点肤浅的看法。首先,我们应该为阅读打好基础,也就是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吗?从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害。其次,我们应该抓好语段教学,学好阅读初步的方法,为整篇文章的阅读打下基础。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零碎的阅读,我们就应该对阅读进行整合,学会从整体来阅读,真正学会阅读、感悟阅读。那么,在最后我们就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阅读"就是我们既要教好学生"阅"的能力,也要教好学生"读"的能力。另外,我们不要过多地强调阅读的成绩,我们的目的是要在阅读中积累。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我们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每个语文老师和参考资料都给现代文阅读的每个题型很多的解题策略。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要么乱套术语要么忘记了那些繁多的解题绝技。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把记忆繁多的解题策略变为注重文本本身、深入文本去解读,把他人作文当成自己作文。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在做题中都要做到角色的转换,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通过角色转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思想决定行为,我们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理念,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本文就师生对话应注意的问...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能够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充实生命的大事。如何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获得的营养?可能有许多语文老师都在为此做着有益的尝试。怎样建立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邱道学老师的"读书小条法"不仅给出了答案,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持续发展的关注与引领。  相似文献   

11.
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今天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王国维的"境界说"套用过来,就可以说要让学生进入第一境,自己先要进入第三境。这要求教师多给自己充电,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广泛阅读,把握好教育方向,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如果思想陈旧,换教材也是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文学水平达不到,教师自己都读不出美来,就谈不上学生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形成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去,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才能把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满堂问和提问加串讲的注入式教学格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孔凡 《辽宁教育》2018,(3):40-40
我校37位班主任都肩负着红小"创建书香校园"的使命,同时也担任着班级学生阅读的系列工作。我们憧憬着"阅读改变人生"的美好未来,带领着学生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阅读的幸福大道上,我们坚信阅读促进写作,写作点亮人生。教育家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坚持阅读同样也需要兴趣的支撑。创建班刊对学生的语文读写是有益处的,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还促使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写作教学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给学生自主权。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广泛的合作和沟通,必要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就成为掌握语言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质。  相似文献   

16.
韩愈认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不仅要"口不绝吟",还要反复品味。朱熹认为,读书须把书读得滚瓜烂熟,要读到书中之言都像出于自己之口;然后细细品鉴书中的内涵,要品鉴到书中所表达的意思好像都是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才有收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也是一样。那么,教学时,我们如何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吟咏之声将学生带进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丰富的意蕴之中,感受古典诗词和谐的节奏与韵味呢?  相似文献   

17.
孙娜 《生活教育》2012,(17):30-31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充斥着这样一个观念:教育学生就必须要给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了能让自己的教学取得理想的结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很多老师也是煞费苦心,给孩子们树立了各种各样的奋斗目标:"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上北大清华"、  相似文献   

18.
李灿东 《成才之路》2011,(12):39-3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造就完美人格的摇篮,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构建"阅读审美"教学的模式,构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以美育美,以美启德,以美毓德,让每个学生都过上美满幸福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读书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老师的正确引导、熏陶。"说",是思维创造的过程,也可以锻炼表达能力。要让同学们把阅读中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神思飞扬,也要恰到好处地收放,真正做到"学生、文章、教师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陆可爱 《学子》2012,(8):53-57
一、考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