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教育》2010,(6):56-56
<正>名校,是教育的亮丽窗口、最佳名片,是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教育的一流范本。为了展示安徽众多名校的时代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教育文汇》与安徽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10,(6):63-63
名校,是教育的亮丽窗口、最佳名片,是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教育的一流范本。为了展示安徽众多名校的时代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教育文汇》与安徽教育网联手,隆重推出《吾皖名校赋》征稿活动。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基础。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其城市发展与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梳理小学名校教育集团化的发展历程与模式。研究发现:原有的主城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校教育集团化向新城区扩散,形成名校合并、直属分校、托管办学、合作办学四种小学名校集团化模式。这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同一行政区内部教育集团内小学的流动,但对优质小学教育资源跨区流动影响相对较小。进一步通过名校集团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更要促进中学名校资源在城市不同区域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
历史名校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历史名校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不在于其占地面积及硬件设施.而是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重新认识和发掘名校的历史价值,继承和发扬名校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实现历史名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与此同时,打造本地历史名校,弘扬名校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名校内涵发展,带动本地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同时也是打造地方教育特色,宣传本地文化的教育名片。  相似文献   

5.
《广东教育》2004,(5):64-65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  相似文献   

6.
彭钢 《江苏教育》2009,(7):79-80
教育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名校.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流名校,以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人才培养众多而产生了广泛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如我国的北大附中、天津南开、南师附中等,英国的伊顿公学等,它们构成名校的主体。这样的名校校长固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某一时期的学校发展,但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影响大于校长影响,无论谁去当校长,名校的制度和思想都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第二类为非主流名校,由某一重要教育思想家或变革家对学校教育实践进行了重大变革,从而产生重要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学确实有不少真正的名校,这些名校是当之无愧的。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作秀”而成的 “名校”。这些“名校”的“名”往往体现在外壳,其实学校的思想和灵魂并没有明显的过人之处。如何培养和发展名校?这里涉及一个衡量名校的标准问题。名校的“名”,首先应该体现在它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上。这里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本质的区别。办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的校本化产物,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特点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自成体系的有关学校工作和发展的思想。关于学…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布局不适应当前城市格局变化的问题目益突出:一是名校资源将大量闲置,二是市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无法满足。鉴于此,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选择“联合办学”的路径,一方面可以稳定普通学校的生源.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使受援学校办学品位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可以扩大名校的影响,拓展名校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     
<正>《名校风采》:解析治校理念,展示名校风采。主要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旨在剖析名校的成长路径,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本栏目约稿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1)“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管理举措(学校教育理念与“双减”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东丰县第二中学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走出了一条融古今教育之思想、汇中外教育之精华以凝练和谐教育思想,以和谐教育弘扬名校的传统和底蕴、凝练名校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名校的品位和品质、熔铸名校的品格和特色,从而焕发名校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本精美的《吾皖名校赋优秀作品集》摆在案头,虽是隆冬,眼前却是春光烂漫,姹紫嫣红;虽在静夜,耳畔却是春潮澎湃,百舸争流。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序》中说:“《吾皖名校赋》的问世,是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是杏坛、文坛的一大乐事,更是书教育和名校大事,  相似文献   

14.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凤城唐山,有一所学校用10年时间演绎了从薄弱学校到地区名校的教育传奇,他们的教学成绩多年名列前茅;荣获唐山教育系统首个河北省五一奖状、省妇女争先创优先进集体殊荣;学校校长和教师秉承着这样一种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凭借这种精神,他们创造了百姓心中的教育品牌,让龙华中学成为享誉凤城名校。有人不禁在问:在市场经济、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龙华中学何以保持长盛不衰?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正>1.理智地把握名校概念名校,首先应该是一所有民意、民心和民众的学校,其次应该是一所有名声、名誉和名望的学校。名校,必定是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办事,在常规的、常态的教育工作管理中,拥有独特的、科学而有效的策略,并形成优秀的管理成果的学校。名校,一定是有自己主张的学校,是在一定范围的同行中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11,(10):63-63
学校,是教育最亮丽的窗口,是培育祖国花朵的摇篮。为了展示全国众多大、中、小学名校的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南昌赣腾图文传媒有限公司将为各名校提供展示的舞台,在本刊内页和封  相似文献   

18.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师队伍,实现“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的良性循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20.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是:名校的超越。显然,这是对本刊今年第一期独家策划“名校是怎样炼成的”——名校的生长问题的一个继续和深入。如果说“名校的生长”着重探讨的是名校生长的原点以及特色、品牌的形成。那么,“名校的超越”着重探讨的则是名校在特色、品牌等形成以后如何创新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