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教育》2005,(7B):46-46
小朋友们吵着要我讲故事.我就随口讲了一个《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哪知刚开了个头.小朋友们就捂着耳朵“罢听”了。一问才知道这个故事讲了太多遍.他们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不免有些发窘.只好随便扯了个问题来掩饰尴尬:“如果你是唐僧,赶走了孙悟空.白骨精要来抓你了,你会怎么办,”没想到小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大感兴趣,纷纷举手。哈哈.这下我只消当个听众就够啦!  相似文献   

2.
孙杉 《家教指南》2007,(7):49-50
1988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剧中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与女富商陈丽华偶然相识,1990年结为秦晋之好,如今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7年。这对老妻少夫的婚姻在局外人看来,似乎颇具传奇性色彩;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一直很平静,但也充实、幸福。因为他们相信佛家的一句话——五百年修来真朋友,千年才修得夫妻共枕眠。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唐僧形象的意识活动因子和心灵的幻影,孙悟空的性格发展过程也就是唐僧苦心修炼取经成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28日晴也不知是第几次看《西游记》了,每看一次总有一些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一次,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来重读经典的。  相似文献   

5.
在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孙悟空,好吃懒做难脱俗气的猪八戒,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班头”唐僧则显得有些优柔寡断和不近情理。近期,笔者重读《西游记》,发现唐僧其实有许多值得班主任学习的地方。首先是执着坚定,心无旁骛。西行路漫漫,关山重重,妖魔鬼怪众多,艰险可想而知。唐僧一心向佛,  相似文献   

6.
田晓贺 《文教资料》2011,(18):12-13
小说《西游记》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取经队伍四人各自迥异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在取经过程当中各自不同的命运.但历尽艰险,他们都修成了正果。本文从现代人际关系论方面探析唐僧喜欢猪八戒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载文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  相似文献   

8.
葛洪兰  刘丽 《四川教育》2014,(10):37-37
唐僧在取经的途中,虽然遇到了重重艰难,跋山涉水,但是他坚定目标,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目标十分明确.校长要学习唐僧的这个优点,坚定学校的发展目标,那就是狠抓教学质量,围绕教学质量开展各项工作,要明确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无一例外首先是事业的兴盛.强调校长要狠抓教学质量,但是千万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校长PK唐僧     
操乐发 《教书育人》2012,(32):48-49
无论怎么说,今天的校长与当年的唐僧都扯不到一块儿,一个抓学校教育,一个一心取经,彼此"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作为一个集体(或团队)的"首领",两者在管理上却存在着某些可比、可鉴的地方。唐僧老实巴交,思想近似迂腐,除了打坐念经外,再也没有什么特长;他处事不够灵活,有时还表现得十分固执。可当下的一些校长就不同了,水平高、能力强、目光敏锐、思维灵活,能快  相似文献   

10.
正我经常在家看《西游记》,也很喜欢这本书。那天妈妈问我:"假如把你的学习比作取经,你就是去取经的唐僧,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是什么?妖怪呢?要怎么才能完成取经的任务呢?"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我觉得很有趣。唐僧——我觉得学习要像唐僧那样一心向佛,百折不挠,这个信念是最基本的。在学习中,我要像唐僧那样目标明确。孙悟空——本领高强,又勇敢,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我觉得学习能力很重要,但遇到难题时,要像孙悟空那样不退缩,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1.
大脸猫导读:什么?居然说自己的爸爸是“唐僧”?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大家都说妈妈最爱唠叨,可我却有一个特别爱唠叨的爸爸,整天在我耳边“念经”。记得有一次,我写完了作业,扑通一声坐在了沙发上,悠闲地看起电视来。呀!正演着有趣的动画片,突然,电视机黑了。“啊?没电了,还是……”经过一番察看,我发现原来是爸爸把电源给拔了。“干什么呀?”我生气地说。爸爸开始“念经”了:“好孩子,再看眼睛可就近视了,看电视还不如出去玩玩。不过可不能走远了,  相似文献   

12.
黄焕豪 《考试》2012,(12):56-58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如来佛祖的第二弟子转世,刚满月就被投江,后被法明和尚收留养育成人。他从小在佛门长大,精通“小乘教法”,正所谓“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受封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领旨开展取经事业。按理,这应该是一个得道圣僧。但是,细读小说,唐僧这个佛门弟子身上扑鼻而来的却是儒家气质,他的身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浅析《西游记》中唐僧的佛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现代语文》2006,(10):29-29
《西游记》作为一部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学名,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一直保持着恒温,可对师傅庸僧却少有人淡及。但有一点,只要稍加探究就可以确定,那就是唐僧对佛教的态度是很虔诚的,始终恪守着佛教的教规教义。那么他对“佛”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崇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从分析他的化性格和人性格入手。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在写《西游记》的过程中,注重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本文将从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窥视他们皈依佛门的心路历程,并从中解读一些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学习的榜样     
这是我小学的班主任王玉梅老师。拍这张照片时,她刚吃过午饭,正急匆匆地推起自行车前往学校的微机房。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说女人最唠叨,可我们却有一个特别爱唠叨的男班主任——张老师,整天在我们耳边“念经”。  相似文献   

17.
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吴承恩有意将唐僧塑造成一个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逢难必哭的形象。本来作为师父和实际的领导者,唐僧应是一个很刚硬的形象,但是在师徒四人中他却成了最不遭人待见的角色。而且唐僧本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几个徒弟保护其去西天取经展开的,但是在历来的研究中,专门研究唐僧的很少,反倒是他的徒弟尤其是孙悟空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18.
唐僧     
弓木 《现代语文》2009,(7):F0004-F0004
不知道是因为吃了唐僧的肉能长生不老,还是因为几千年的传诵小时候真渴望随他西行取真经  相似文献   

19.
小说《西游记》通过语言、情节、意象,尤其两个主人公人物——孙悟空和唐僧的心路历程的展示,看出小说的主旨是意在写一部求放心的寓言书:绝对的自由固然可爱,但那多是宣泄而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经过艰苦的追求,才能达到生命的最辉煌;一个人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受环境左右,缺乏悟性和超脱精神,喜怒哀乐忧惧会始终羁绊着他,那他的人生也就缺乏有层次的递进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八小时以外》2013,(11):124-125
还记得《大话西游》里那个唐僧吗?他曾令悟空一度陷入崩溃,原因就在于这个慈悲为怀的师父,时时刻刻都在喋喋不休他所谓的各种大道理来教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