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媛萍 《考试周刊》2013,(1):136-136
<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品德与社会教育在很多时候仍扮演着纸上谈兵的角色,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的品德课堂,"假、大、空"的教学现状令品德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不再纸上谈兵,不再成为课程表中的固定摆设,是每个品德教学工作者当前要探究的首要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传统、单一的,整节课学生都显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鉴于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绽放出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是非常有创意的,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媒体课件激活课堂,通过活动拓展延伸课堂,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当前农村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十分令人担忧。一、刻意追求民主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这不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将学科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化阐述。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笔者尝试在小学品德课堂上进行"体验——分享"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乐于分享。  相似文献   

8.
苏银霞 《成才之路》2014,(24):19-19
正品德与社会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热衷探索的一门课程,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纵观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都可以看作是课堂展示活动,声光电齐亮相,绚丽的课堂就像豪华的盛宴,不是普通农村小学这种"教育寒门"所能承受的。农村小学需要的是家常菜,但反过来说,日日饕餮大餐,即使豪门也吃不下呀!于是,我们呼吁有一种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我把它称之为节能型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依然有思想的碰撞,依然有灵魂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其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教学风格要返璞归真,反映学科教学本质。我们要通过挖掘、整合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乐享学习过程;修炼教学气质,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等方法策略促成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品德素质受到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发展,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品德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行为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形成。因此,文章就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品德与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其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教学风格要返璞归真.反映学科教学本质。我们要通过挖掘、整合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乐享学习过程:修炼教学气质.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等方法策略促成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由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一些地方五六年级学生大多集中到所在乡镇寄宿制小学就读,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少,缺乏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为切实规范农村小学1—4年级音乐、美术、品德、科学学科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民乐县教体局利用"互联网+教育",在农村1—4年级小学实施"SW+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素质教育提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吴惠英 《考试周刊》2015,(3):119-120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方法。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使用案例阐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学德育的基本理念是:关注生命,回归生活。小学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要生动鲜活,滋润心灵,要意味绵长,愉快体验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创建有效的品德课堂,应在课外广闻博采,课上情境多彩,课后反思得失。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考虑充分去开发、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小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小学品德课堂变成富有生活化的多彩课堂。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陈立星 《教师》2013,(31):84-84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由于品德课教师大多是兼职.且该学科质量评价量化较难等原因,致使平时的品德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是其问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呢?笔者以为.以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德育的基本理念是:关注生命,回归生活.小学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要生动鲜活,滋润心灵,要意味绵长,愉快体验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创建有效的品德课堂,应在课外广闻博采,课上情境多彩,课后反思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