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审美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 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素养是语文教学的 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展 示可感的生活场景、主动的画面、悦耳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灵体验,通过感官和 心智去感受作品所赋予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 美的语言,使审美教育和认识教育和谐结合,是提 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融入审美教育,符合语文教育改革的需求,还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美育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同审美教育的关系,并提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生审美素养与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美育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感性、寓教于乐性等突出特点.语文教材博采了古今中外名家大师的作品,这些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对象,学习语文是一个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之中.教师应该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学习好似快乐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审美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采取课前孕育美育渗透、课中实施美育渗透、课后巩固美育渗透的策略,有效落实美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陶红 《考试周刊》2013,(35):44-45
<正>现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广泛推行,卓有成效。在此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践行改革,从根本入手,从学生的素质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施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语文教材中的美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因此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育,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丰富的美育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挖掘美育内容,让学生在感悟、品味中得到美的陶冶,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美育材料。本文认为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作品和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挖掘审美教育的因子,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文学、语言、艺术等方面产生兴趣和热爱,增加他们的文化体验和感受,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审美和认知价值,使审美教育有机融入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育的目的是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的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将对美育的实质与意义作一定阐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论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途径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小学语文美育内容特点的研究,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重视识字和书法、阅读和诵读、说话和作文,结合学生实际,立足文本,贴近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同时注意避免在理论上夸大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防止在实践中对语文审美教育作庸俗化、表面化、简单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提倡重视美育,即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作为认识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基石部分。小学阶段是儿童开始建立自身认知的阶段,儿童的想象力也颇为丰富,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以小学学生的心理、审美特点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向往是人的本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发掘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促进学生心灵和谐发展的特殊课程,教师在语文授课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通过应用有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对此,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展开讨论,并针对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升的策略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元素,美育应当渗透到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中,语文阅读教育也不例外。在阅读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在分析语文阅读中渗透美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开展美育渗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文化底蕴最丰富的教学素材,其中囊括的文学意蕴与深远意境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值得语文教师持续深挖。本文认为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引导小学生古诗词审美鉴赏教学,从语言、文化、情感、哲学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古诗词;让学生感受美的多元构成,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与审美学习能力,体验美的表达价值,以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审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节选的文本蕴含着深厚的审美内容,使得文章更为扣人心弦、打动人心、引人深思。小学生情感比较丰富,且比较敏感,他们对包含深厚情感的文本更加喜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内在学习特点,强化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同时,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是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现阶段,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成为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审美情趣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希望给教师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深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发扬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展现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克服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注意发挥教材美学方面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通过情感与认知的多次交互,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的升华,以知促情,以情知理,建构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众多的美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具备丰富的审美素养,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词句、细读文本、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体味语言美、体会情感美、追求创造美。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把审美教育切实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