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策略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但是,从目前精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精”的理解仍停留在逐段串讲的“精耕细作”上。  相似文献   

2.
古有义 《学语文》2007,(3):4-54
谈起教学,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教什么”即教的内容,“怎么教”即教的方法。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是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包括如何导入课文,如何创设情境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  相似文献   

3.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但是,从目前精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精”的理解仍停留在逐段串讲的“精耕细作”上。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语用意识的普遍觉醒使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用为本的课堂上,我们必然要依托教材,选取一些遣字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词句段篇(以下简称“言语点”)进行言语实践的熏染和言语能力的习得。但是,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如何在研读教材时发现、筛选、甄别出言语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难事、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5.
方晓敏 《福建教育》2009,(11):28-29
课改以来,小学阅读教学热衷于“怎样教”的探索,忽略“教什么”的思考,致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出现了种种偏差。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课文往往被教得冗长而臃肿,长文短教便更是一句空话。因此,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长文短教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在“教什么”这个问题上一直莫衷一是,同一篇课文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内容来。老师们更多时候是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跑着跑着就跑到别人的道上去了,老师模模糊糊,学生糊里糊涂。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教得明明白白,学得扎扎实实,关键在于把“课”研得透彻一些。《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读过三五遍之后,基本能读正确、读通顺,内容也大体读懂了。  相似文献   

7.
柳咏梅老师的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是很规范、很讲究阅读教学技巧的教学创意.这份设计值得我们品味与评析的技法在于“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竹“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即教学中课文处理;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磨课历程 一、备课——千呼万唤始出来《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我首先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相关资料,体会了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温儒敏教授、崔峦理事长的报告精神……然后围绕“文包诗体裁的文章什么是主要的?是文还是诗?这类文章,应该怎么教?教文还是教诗?它们的联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1995年3至6月,我在全省各地听了40多节阅读课。讲课的老师大都“从整体入手”,上课就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应该分为几段?”然后,逐句逐段地提问、回答,偶尔也作一些讲解。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都要求复述课文思想内容,学生多是以读代答。这样讲读课文,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提问,还要用一些话语将其串连起来,教得颇不轻松;学生被动读书,被动答问,学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阅读教学目标能达到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面对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比怎么教更重要,它是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别的学科,如数学、科常、思品等课程,教什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教无定法,学要有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以读为主,以问互补,学会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1.会读课文。能总结归纳出自己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感、全局观。这是小学语文课文本身的整体性和语文教育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字词句段都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课文这个整体,字词句段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实际意义。教学时,我们必须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审视部分,追求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至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 ,常常是面面不到。为此 ,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问的模式 ,集中精力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紧扣一词 ,教活一课小语课文 ,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 ,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 ;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整篇课文。《田忌赛马》一课 ,结尾处有“转败为胜”一词…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记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解内容”“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7.
黄焕娜 《成才之路》2020,(10):51-52
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保障。文章从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重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重视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三个方面,对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面对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比怎么教更重要,它是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别的学科,如数学、科常、思品等课程,教什么的问题已体现在教材之中,教师比较容易把握。语文课的识字、作文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那么常常会给人扣上“繁琐分析”的大帽子,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如今是谈“分段”色变,谁都不愿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段”这一手段。对此,笔者经过思考,颇有些看法:一、是否繁烦分析,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分段”这一手段的目的前些年,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便要求学生“分段”,然后便是逐段讲读。分段成了教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似乎没有给一篇课文分段,就无法进行以下的教学。因此,为了完成给课文“分段”这一任务,不惜花费大…  相似文献   

20.
以《猫》的两次教学为例,论述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教师增强文体意识需要打破与专家理论的隔阂,教会学生按文体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本分,语文教师要警惕精彩的“怎么教”对“教什么”的蒙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