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放录像,教师配乐朗诵。)看完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呢?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3.品赏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在充分领悟意境的前提下,将古诗改写成散文。  相似文献   

5.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2,(31):37-38
《暮江吟》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山水诗。诗题中的“暮”,即傍晚;“暮江吟”,即吟颂傍晚时候的江景。全诗通过对深秋夜晚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愉悦、热爱之情。“一道残阳铺水中”,起笔紧扣诗题“暮江”,点明时间。“残阳”:夕阳,即将要落山的太阳。“铺”: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像“铺”在江面上,写得准确形象。诗中的“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光线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谧的美感。这…  相似文献   

6.
刘玲 《湖北教育》2007,(2):35-36
教学要求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意。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句的美。3.有感情地朗读。重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咱们以前学过丁许多描写景色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像刘三姐赛歌那样赛诗如何?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望庐山瀑布》。生2: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7.
《暮江吟》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南下杭州赴任途中见暮江美一丽景色而吟咏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教学这一首诗,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学习方法,从扶到入,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脍炙人口 ,清新优美。它描写了深秋季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美丽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以及无比愉快的心情。作者用词贴切 ,比喻传神 ,颇具匠心 ,却无雕琢之嫌。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学生讲授此诗 ,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通过讲授诗人对夕阳、江水、露珠、月亮的描绘 ,可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暮江吟》这首诗只有 2 8个字 ,却描绘了两幅大自然的风景图。“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情景 :最后一道残阳的晚霞斜照在江面上 ,被照到的江水犹如玛瑙…  相似文献   

9.
郭玉  杨珍 《湖北教育》2000,(8):61-61
《暮江吟》是小语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深秋的傍晚观赏江景时由感而发。诗人用精练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和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点评:讲“月似弓”是连着上一句的“九月初三”的。初三是新月,要画就得画正确,要画正确就得说明白,要说明白就得让学生们能记住,要能记住就得找一点规律。这一课例主要就是介绍了这么一点规律。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唐代“乐府诗”的领军人物,在“乐府诗”领域里,他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创作成就辉煌,使得“乐府诗”成为贯穿中唐文学大河的主流,令后人瞩目。大作家都是有多种写作手法的天才,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白居易正是这样的大作家。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第二主题单元“明月”中的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相似文献   

13.
教材:“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疏言:理解大意 1.导入解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相似文献   

14.
曾听过一位老师讲《石灰吟》一课。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介】《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是语文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的三首古诗,本单元以“民族之魂”为主题,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杰出人物,学习他们充满自信、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鹿柴》时,有学生对前两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产生了疑问:既然是“不见人”,那为什么还有说活的声音呢?我首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价值,但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似乎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有学生猜想:“这好像不合常理,大概是诗人随便想出来的吧。”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播放一小段录像)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理念 《化石吟》这首诗歌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古井》这篇课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容深刻,感情真挚,文辞优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从课文中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作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