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番“新”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千力‘百计地在形式上创新,似乎追求“新”已成了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本原的和谐,只是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却不知道丢失了教学本原,殊不知,牵手“本真”自然会相约“精彩”。  相似文献   

2.
走进一些公开课课堂,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师生间配合默契,过程近乎完美。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回答或板演不出一点差错,也总有高招使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等美妙的词语。总之一句话,错误“少之又少”。但不容置疑的是,错误真真切切地存在。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基本事实。课堂上没出现,不等于作业、测试中不出现。“课堂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杜绝错误?限制?压抑?还是先释放进而避免?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错误出现,但是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闪亮点,对于他们正确的回答津津乐道,却忽视了课堂上的错误。课堂是不可预测的,错误也是难免的。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意外”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能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为学生和教学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教学中,“导学案”颇为盛行。可从编制和使用上看,“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南教师“操控”,学生在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导学案”研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这种预设往往使课堂模式化,使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生成。再次,出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虑,“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了“练习卷”,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是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常在抱怨,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一个问题下去举手者寥寥无几,可一下课就淘气地找不到影了。原本该是课堂上的那股机灵劲上哪去了?课堂上要么气氛沉闷,学生很少主动举手,要么和老师“抢嘴”。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改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说说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数学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教师要利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捕捉课堂“生成”的各种火花.引导学生殊途同归:即便是偶然性错误也要加以巧用.来个“歪打正着”,“修成正果”。同时.教师自始至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地诱发学生去探究.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课堂不必追求复杂。放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内容,让课堂远离浮躁,妥善处理好以下关系,“促防并举”,就可以使课程改革更务实、更有效。一、促进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防止教师作用“弱化”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挟师为主,以“讲”为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冠以“被动灌输”的帽子。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说把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核心,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也是一种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我们每一位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保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必然要求。针对...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为了“高效”,“生本课堂”崇尚“生本”,“特色课堂”追求什么? 特色是对风格的肯定,对模式的肯定,也是对艺术形态的肯定。 特色课堂追求的并不是所谓独特的课堂风格,独特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所谓独特的教学艺术。特色课堂不追求“特色”,追求什么?  相似文献   

11.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很火,喜欢看的人特别多。于是,我在周同人群中做了个调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看这个节目呢?结果有65%的人说因为盂非的幽默机智。是啊,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气氛和谐,心情愉快。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让课堂“幽默满屋”,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校教研活动中喊得最响、提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为了达到这一不可忽视的教学大目标,我们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示范引领骨干带头的“同课异构”、走出校门走向全国专家指导互动探讨的“网络研修”理论、引领智慧支撑的“专题讲座”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推进和提高这一新课改中的关键性教学问题。在我看来,有效教学孕育着和谐课堂,而和谐课堂彰显着有效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李蓓  林华 《四川教育》2012,(9):15-16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同,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付秀娟 《教师》2013,(36):29-29
语文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基础而不注重活学活用,或过分花哨而忽略务实基础的情况屡见不鲜。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做到“实”“活”结合,创设灵动的课堂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途径、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也因“生成”而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6.
许多教师经常感叹:为什么名师的课堂总时不时出现精彩,而自己的课堂却很少有让人感动的一幕,更多的是平静、平淡与平凡。其实,课堂何处无“芳草”,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生、无人不遇,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只要我们注意及时捕捉、慧眼识别、有效利用、巧妙转化,即使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也可以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7.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但“钝感”又不等于迟钝,它其实是一种大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别样智慧。“钝感力”一词先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课堂教学中的“钝感”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抱愚守拙,故留时空,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促使课堂新境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老师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全部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设计很精巧,但教学效率一般,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所以课堂中不妨适当的“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要巧用“留白”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廖纪元 《湖北教育》2009,(12):40-41
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把写挤进课堂”的呼声转化为了行动,但这好不容易“挤”进课堂的“写”.很多时候却是为写而写,与教学内容、情境油水分离,写也逐渐变成了课堂中的“鸡肋”。真正要使这“挤”进课堂的“写”有实效性,必须紧扣文本,围绕文本而“写”。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无论哪一个时代,“教死书”的教师没几个学生会喜欢,而课堂灵动,给学生高度自主性的教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青睐。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创设人性化的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教师们应该静心研读原汁原味的课改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