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中国,如果问孩子:“你最烦父母什么?”最普遍的回答一定是:“最烦爸爸妈妈唠叨。”的确,唠叨是中国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认真玩游戏     
“我爱我的孩子”,这是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发现的一件事。但是“我爱许多孩子”,则是我在女儿上学之后才发觉的另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上精彩的虚拟世界不仅吸引了成人,也同样让孩子们感到新奇, 许多家长都知道“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电脑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但是, 到底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电脑,这对家长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许多家长难以理解,更难以做到。作者在辅导孩子时,并不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只给孩子无根求助“毫毛”,从而把父母主动的“管”变成孩子真正的需求。这些做法或许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是许多家长的“座右铭”。所以,有不少家长以为,斥责和批评孩子就是“教育”。但是,许多事实说明,斥责、批评常常只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无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严重冲突。初一年级的小田由父母陪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富裕起来,我们的孩子终于过上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不愁吃穿”的温饱生活,但是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教育可能是许多家庭最不如意、最困惑的事情。许多家长说,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教育这一代“富裕”起来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张淑英 《山东教育》2005,(15):41-41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和网络的时代。父母们渴望着孩子尽快接触电脑、接触网络,但是又由于有些媒体对电脑和网络负面效应的过度炒作,使得许多家长对网络和电脑开始感到“恐惧”,担心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此,许多家长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不仅学问大、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其精髓可供后人借鉴。一、主张孩子“崇尚大自然”。老舍先生喜欢孩子尤其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贫穷甚至有些脏,但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贴近大自然。二、孩子“宜多玩耍”。老舍先生非常珍视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情,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东西,万万不可被大人们扼杀。他主张孩子“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以及“少年老成”那样的孩子。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家长和我交流时,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死板,只知道拘泥于老师的要求,一点儿也不肯“越雷池”。我想,许多孩子的这种“死板”是多种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更多的是思维习惯的问题。孩子已经习惯于在老师圈定的内容、范围内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11.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事令我们忧心忡忡当切尔西·克林顿第一次躺在我怀里时,我被自己对她的爱与责任深深地感动。尽管我读了许多书,研究过许多孩子个案,也替许多孩子辩护过,但是对她的到来——这项奇迹,我仍是束手无策。我这才真正懂得作家伊莉莎白·斯通的话:“决定要有一个孩子——这真是不可思议,因为你等于决定要永远把一颗心悬在你的身体外面游荡。”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成功的人生,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成功”?最近,一位多年前我教过的学生让我思考了许多事。  相似文献   

14.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09,(30):223-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老师和父母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意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AQ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以“天真无邪”来形容儿童的幼小心灵纯洁无瑕。但是,许多做父母的却又发现,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常常“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使父母感到茫然不解。特别是孩子当着他们的面说谎话,更感到有一股发自心底的难以遏制的愤怒。有的父母用规劝、威吓或体罚的办法制止孩子“撒谎”,然而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7.
“坏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许多父母对此感到困惑。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某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恶性循环,导致了所谓“坏孩子”的产生,使得某些原来本质不错的孩子被父母和学校误解、轻视、放弃,最终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18.
一、“二类宇”教学的尴尬 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颇为网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教师的尴尬:教,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只要求会认读。  相似文献   

19.
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饮食,受到许多父母的重视。“给孩子吃好”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共识,但是吃好并不一定等于吃得对。现实中,不少孩子不是瘦得像“豆芽菜”,就是胖得像“小面包”。我们在孩子的饮食安排上是否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呢?就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以“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为主题的家长沙龙活动。活动中,我们先后抛出3个话题请家长讨论,家长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20.
思之 《家长》2014,(2):53-54
“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