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亚丽 《新闻窗》2008,(1):35-36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各上星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保持较高而稳定的收视率,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各方褒贬不一。怎样看待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首先要明确,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坚持推广普通话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在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允许使用方言。因此,对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低俗献媚、格调低下,应该看到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是观众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极具地域文化个性,极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借用档案语言学视角,本文对比了北镇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指出在调查北镇方言时,应该关注那些与普通话发音,表达不一致的方言词汇。调查北镇方言不仅是对北镇语言生态的保护,更是对北镇民族文化生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最近,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方言类新闻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引起了关于用方言和普通话播报新闻节目的大讨论,争议异常激烈.笔者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方言类还是普通话类节目,只有真正贴近百姓,深受百姓欢迎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蕴藏着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张家港方言属于吴方言,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与普通话相比,吴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其词汇和语法独特,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迁移,古朴、纯正而亲切的乡音正在不知不觉中远离我们.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内蒙古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内蒙古历史文化和区域位置的影响,内蒙古地区各个盟市由东向西存在着不同的方言体系,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普通话培训并将普通话培训按年级专业自然班分班制改为方言区域分班制,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普通话教学及推广上更有成效,更有针对性,能够因材施教,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廖一杰 《东南传播》2010,(8):199-200
和普通话播音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一样,闽南方言广播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准,没有所谓的"三级六等"分类。面对不断发展的闽南话方言广播,如何做到播音语言的"字正腔圆"是其面临的一个尴尬又不得不严肃对待的问题。因为闽南方言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字正腔圆"有不同于普通话播音的更多内容,也只能通过不同于普通话播音的方式做到"字正腔圆",达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彦 《新闻爱好者》2012,(11):23-24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方言电视节目是目前电视节目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出发,分析方言电视的语言学特色,探讨方言节目中新老方言的选取、对普通话推广的影响等问题,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稚瑶 《出版参考》2021,(11):71-73
地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来自普通话的词语,它们在形、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仅在读音上有所区别——这类词即"对音词".方言词典如果只收录地方特色词汇而不收对音词,可能影响词汇的系统性;而如果收录大量与普通话释义一致的对音词,又可能造成内容的冗余.本文以《闽南方言大词典》为例,探讨方言词典是否应该收录对音词、如何处理对音词以及辞书数字化背景下方言词典对音词收录的新的考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清菊 《大观周刊》2012,(8):163-163
我们深处贵州的山区,文化发展落后,所使用的都是贵州方言。贵州虽属于北方方言区,贵州方言中没有明显的翘舌音,由于本身语言环境的束缚,促使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总是混淆翘舌音。甚至许多人在说普通话时,没有翘舌音。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地区文化的基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方言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为了保护地方方言,保护以方言为基础的其他文化遗产,建立方言档案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方言是人们认根寻祖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方言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方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方言还是一种民族记忆,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其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词语,是普通话词汇丰富发展的重要泉源。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流的日益广泛,加上政策宣传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普通话已经成为很多场合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却逐渐退出,多局限于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方言的萎缩不仅预示着这一语言的衰退,还影响着以方言为基础的戏曲、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方言节目,社会上可谓褒贬不一,叫好和反对的声音兼而有之。如何正确看待方言类与普通话节目之争,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话题。依笔者之见,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方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过渡语"是指介于地方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逐渐向标准普通话过渡的言语系统,是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变体。也有人称之为"地方普通话"。过渡语显示出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关键问题,所以,"过渡语"的研究对有效地提高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丽水地区过渡语语音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又分丽龙、松遂、青田、缙云四个次方言片,分析归纳了丽水地区各县、市"过渡语"语音方面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姜楠 《今传媒》2010,(12):101-1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系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地方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咬字器官受传统发音习惯的影响,成为方言区人们学习、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障碍。本文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声部位和方法入手,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单音节字词为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两种语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不论在闽南方言还是在普通话中,词的重迭频繁出现,经常使用。现对闽南方言中形容词、动词、量词、个别副词的重迭问题与普通话的区别,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比较,试谈谈其重迭的形式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霖 《声屏世界》2009,(5):24-25
对于方言节目的大量出现,目前学术界有很多争论。有的对方言节目的出现进行激烈抨击,有的大加褒奖,也有的持保留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对广播电视媒体当中的新闻和谈话节目等所谓主流节目,业界几乎一边倒地喊出“要捍卫标准普通话的绝对地位”的声音。在2004年全国播音学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专门谈到了方言的问题,再次强调总局坚决禁止用方言配音,不允许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用方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普通话的使用。究竟应当如何来看待方言现象,又该持什么样的态度,确实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持有普通话心理的人们,似乎对方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瞧不起,所以,方言在流行文化里沦为搞笑的语言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